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河南省而言,煤炭是河南省重要支柱矿产之一,对“中原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强力开发,我省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程度已呈下降趋势,直接威胁能源、电力、钢铁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瓶颈已明显凸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我省煤炭资源状况,是“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能源结构在变化,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是目前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的矿物燃料,自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煤炭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将重新成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已日益明显。据国外资料报导,目前世界各类能源储量如表1所列。其中急缺的是廉价能源。地质学家认为不能简单地说世界能源不足,除大力继续勘探常规能源和节约消耗以外,应大力研究利用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炭资源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一次性能源产量构成中占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人们更加重视煤炭资源,煤炭将有可能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全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超过了125600亿t,可采储量约6875亿t。我国远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开发煤炭,煤炭地质资源储量丰富。1986年年产量为8.83亿t,居世界第二位。建国以来我国能源一直以煤炭为主,是实现四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速开发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制定的2000年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就加速开发我国天然气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作用和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加速开发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是,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占72.9%,石油占20.6%,水电占4.5%,天然气仅占2%。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愈来愈大。到2000年,如果我国  相似文献   

6.
加强煤田地质勘查 提高煤炭生产的资源保障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地质工作全局,按照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要求,加强加快煤炭资源勘查,是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缓解煤炭供需矛盾、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搞好煤炭及相关领域的资源大调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为了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好煤炭及相关领域的资源大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的客观条件,长期内以煤炭为最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用好煤炭,发挥好煤炭这一优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的关键问题是安全,效益和环境保护,只要我们有一个好的思路,对策及措施,就可能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讨论了煤炭工业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问题,提出协同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生红 《探矿工程》2006,33(2):10-10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推进煤炭地质科技创新,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煤炭地质发展必须依靠煤炭地质科技,煤炭地质科技必须围绕着煤炭工业发展而开展工作。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推进煤炭地质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保护煤炭资源 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煤炭在我国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都不可动摇。煤炭资源安全牵系着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世纪,在全球性能源危机面前,中国实行全面的节能增效与减灾政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影响煤炭资源安全的因素,存在于煤炭工业的各个环节,对资源的科学管理,是减灾保煤,降耗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煤炭是我国的主导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纵观当今全球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战略格局,能源发展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特别是对煤炭的增量替代效应明显。虽然如此,但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依旧不可动摇。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征,在可预见的未来,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将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沈北煤田煤炭地下气化原理、条件、煤炭气化开采依据,煤炭气化开采的发展远景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新能源革命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方向拓展服务领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成为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必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趋势,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煤化工原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探明了急需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国家煤炭能源供应。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工作发展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明确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定位,提出“1个理论、10个主要技术”的重点攻关研究思路,拓展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范围,对保障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认为:(1)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已由以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为主发展为既要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供应,还要为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智能化开采与生态安全服务的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新阶段。(2)提出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今后的重点是资源勘查与利用、地质条件评价与动态地质事件预警、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地质层功能作用复原、地质条件改性等方面的10大重点攻关问题。(3)针对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多矿产资源赋存特点,需研究建立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同勘查模式,在关注“煤”的同时,加大对煤系、煤盆地全域性的多矿产聚集规律和各类资源研究,推动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  相似文献   

16.
刘植恒 《河南地质》1995,13(1):72-77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在开发利用中污染环境严重,“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本文在全面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湖南省主要的能源矿产,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供求矛盾愈发突出,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研究迫在眉睫。针对湖南省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的赋存特点,建议目前其勘查开发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弄清楚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岩系深部优质煤炭资源的分布规律;二是找出煤层气高渗富集区;三是针对煤层气大多具有“低渗透”、“低饱和”和“低压”等特点,加强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志能 《湖南地质》2011,(10):44-45
湖南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能源的省份,煤炭资源约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5%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75%。煤炭作为热源和能源在湖南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从湖南煤炭资源储量和当前煤炭消费量来看,湖南已是资源相对贫乏、自给能力不足的省份,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能源生产增长的速度越来越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通过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发现,煤炭在我国一 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 2030年能源消费预测煤炭的降低幅度有限,核能、水电,以及其他新能源上升幅度也有 限。本文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总结能源科技前沿领域,提出能源资源各领域重 大科技问题,以加快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国能源消耗、能源构成、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情况,发现未来煤炭还将是我国主体能源,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中国还没有可以替代煤炭能源地位的新能源,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的基石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绿色矿山理念,全面实现真正的绿色矿山、绿色煤电,走上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