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采取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从1999年底开始此项工作,经过近8年的推行,已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灾害预防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工程建设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日,磐安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围绕全省土地管理会议精神,结合磐安实际,县长张荣贵要求抓住七个重点,切实做好国土资源工作。一是科学安排,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二是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建设用地复垦任务;三是清理闲地,努力做到节约集约用地;四是强化责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政管理工作;五是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 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红眼川乡移民小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危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通江县二郎庙水库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类似的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实地勘察,描述并总结了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根据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状态和潜在危害程度,定性评价了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基于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程度,综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对青)ll县板桥乡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为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用地区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建设用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可以毛乌素沙漠和太行山东麓为界,分西、中、东3个区段。西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风蚀沙埋、盐渍土的腐蚀和盐胀以及泥石流和洪水冲蚀。中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黄土的湿陷和潜蚀。东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地裂缝和膨胀土的胀缩灾害。中区段是本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类型最多、灾情最重、危险性最大的地段,对该区段应重点布设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程。   相似文献   

11.
川气出川管道工程沿线建设用地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川东、渝中和鄂西为中、低山区,以山地斜坡灾害为主,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潜在不稳定斜坡;鄂中、鄂北、豫中和鲁西主要为冲积平原区,以人类活动和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塌岸及不良土体。湖北段是本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类型最多、灾情最重、危险性最大的地段,在该区段内应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管线段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及时、有效地监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保证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山区地质灾害与建房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作者分析了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同时,山区居民住房选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选择在地质灾害易于发生的危险地段。结合目前山区建房用地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山区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对新农村建设选址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建房谨慎选址;采取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是水电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评估项目应结合项目本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本文以云南省盘河口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确定评估区范围、评估重点的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盘河口水电站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说明,请类似行业从业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首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在沪提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经省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地质矿产局认定,已作为该工程审查报批的附具材料之一上报国务院审批建设用地,这是国土资源部1999年3月2日发布并实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后第一份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用地提交的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5.
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特点往往是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常规方法不易客观定量的体现各区段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本文在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评估对水电站建设极为重要,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候,应结合资料收集与野外勘查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对拟建电站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两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对小型水电站建设用地提供一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以来,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围绕破"三难"、提效能,不断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土地执法监管的方式方法,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成效明显的"三个三"执法监察工作新模式,违法违规用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2011年前7个月违法用地同比减少了近40%。"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加强与纪检监察、法院、城管执法、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本着人、事并处的原则,依法从严从快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二是注重加强与镇街区政府的协作,建立国土资源执法与城乡规划执法协作机制,以镇街区为主对违法占地建设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拆除;三是注重加强与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 引言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3月以第4号令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同年11月又以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标志和创举.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移民区滑坡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容量有限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制约了移民安置。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 ,只能向滑坡等灾害堆积体要地 ,因此 ,不仅要治理滑坡灾害 ,而且还要利用滑坡体 ,它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挑战。在防治滑坡的基础上 ,为移民迁建提供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是三峡地质灾害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锚拉桩、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注浆、加筋土等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