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2):47-48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继续连载《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5):35-36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大地北部,有一座气势宏伟、人文荟萃、景观壮丽的山川,它东西绵延250余公里,犹如一条莽莽巨龙横亘塞外,傲立天地,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绝赛雄山”的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它坐落在山西省北部的边塞地区,整个山脉西衔雁门,东扼紫荆,南障三晋,北瞰云代。恒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数亿年演化,造就“天下之脊”的浩瀚与伟岸;恒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五百里锦绣山水,尽显“绝塞雄山”的本色;恒山是一本厚重的文化史书,悠悠千年史,记录着“人天北柱”的沧桑与璀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恒山。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因此,近三、四年来,在高等学校的地质、矿业教材里,都已或多或少地征引了祖国古籍中的有关资料,并且加以阐述,无论从“古为今用”方面看,从宣扬祖国文化遗产方面看,尤其是和解放前那样的“数典忘祖”的教育对比着看,这都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应该大力维护的。我们还应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彭州—什邡地区的巨型冰川漂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自隆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2):122-125,128
论述了塘坝子等地的“飞来峰”是由汶川搬运到喜州等地来的巨型冰川漂砾,同时分析了“飞来峰”石灰岩呈角砾状是由冰劈作用和厚层冰雪压碎作用,再经胶结的结果,提出了冰冻灰岩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桩身由水泥土搅拌桩外芯和小直径预制混凝土桩内芯两部分构成,通过原位试桩资料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内外芯以及桩周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桩内芯是上部荷载的主要承担者;桩土界面侧摩阻力总体趋势是沿深度方向非线性减少,内外芯界面的侧阻力沿深度方向呈反“S”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承载特性与刚性桩相似,区别于柔性桩;可把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看作纯摩擦桩。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水泥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土料和水三种材料构成,它不仅具有土工的一些特点,诸如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度,同时也具有混凝土的某些性质,诸如水硬性,强度随时间增长等;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对水泥土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得出水泥土的一些性能特点,有助于在岩土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单轴压缩下红色砒砂岩水泥土的能量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砒砂岩水泥土受荷变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积聚和耗散,在能量的驱动下致使水泥土变形破坏。为了探寻单轴加载过程中砒砂岩水泥土的能量演化规律,根据不同养护龄期和不同水泥掺量下砒砂岩水泥土在变形破坏过程中总能量、峰值点总能量、峰值点弹性应变能、峰值点耗散能的演化规律,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龄期和水泥掺量对砒砂岩水泥土的影响。研究表明:能量耗散与砒砂岩水泥土的强度衰减密切相关,试样受荷过程中的损伤情况可以用耗散能的多少来反映,砒砂岩水泥土单轴受压破坏的整个过程中,破坏总能量和耗散能均呈“S”状增长,弹性应变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凸”状趋势发展;随水泥掺量的增加有效能比也随之增加,不同龄期下各水泥掺量的砒砂岩水泥土都是以吸收弹性能为主,而峰值点应变能可以代表水泥土试样的储能极限,因此有效能比、峰值点应变能能够很好地反映砒砂岩水泥土抵抗破坏的能力。通过利用能量分析原理对砒砂岩水泥土的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以往仅仅利用传统的应力-应变强度来描述其破坏特征的思路,为该类材料的受荷变形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门好的学科常让人感到乏味,而对好的学科的争论又使人兴奋,这或许正是“温室效应”如此激动人心的原因之所在。 正如国会听证会上一个科学家解释的那样,温室效应是指:全球温度依赖于大气组成成份,它常为燃烧化石燃料等诸如此类的人类活动所影响,结果,这些活动会导致大气增暖。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湖南地质》2009,(5):7-7
“根据各方面信息看,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更应该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在看到它的复杂性、艰巨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它的长期性,从而使我们各级各个方面在做好地灾防治工作的同时,既要研究解决好新问题,更要重视解决好影响长期防灾的突出问题和基础性的一些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第五讲岩浆活动与火成岩一、从地壳的裂缝中喷发出熊烈的“火焰”在第二讲中,我们着重的谈过了风化侵蚀作用对地球外貌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来谈一谈地球内部的情况。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地球的内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内部的情况呢?”“它的内部是否和外表一样也在变化着呢?”……是的,这许多令人难以思议的问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有过许许多多人在问着自己。直到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12.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千里湘江,穿越千年,滋养出湖湘大地鱼米之乡的丰饶与美丽。作为母亲河,对于湖南人而言,湘江的意义非同一般,湘江已成为一个厚重的情结,甚至成为成就湖南人“无湘不成军”底气的资本。湘江,湖南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一代代湖湘儿女,孕育了底蕴厚重的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的开发区热中,“宁乡模式”的出现不仅必要,而且对转型中国别具意义。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官员的嘴里,可能是一句“官话”或者说是一句“脱口秀”,但是在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说出来,我们感觉到了它真实、真挚、真诚的分量,这种分量是对失地农民的庄重承诺,也是对失地农民负责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的观测实践表明,虽然莆田六中的浅水井不能像深水井那样记录到固体潮和水震波,但是由于它位于地质构造的特殊部位,处在若干条大小断裂带的交汇处或其邻近地区,也必为地应力变化聚合的“敏感部位”。我们通过对该井水位变化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去伪存真,获取到了井水位震前异常变化的震兆信息,并成功地进行了闽台地区的地震预报的尝试,这说明该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对闽台地区的地震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宗祜 《地质论评》1963,21(1):12-14
黄土分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对黄土类沉积的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在黄土研究的基本方向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数十年来,国内外黄土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曾有过对黄土的分类概念。例如,最早被普遍引用的“原生黄土”、“次生黄土”、“风成黄土”、“水成黄土”,以及以后陆续出现在文献中的“石质黄土”、“砂黄土”、“老黄土”、“新黄土”等等。这些名称确立的原则各有不  相似文献   

16.
对解释重磁异常的某些“经验法则”,我们都比较熟悉.在25年以前出版的几本著名的教科书中都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如何量出“半宽度”、“斜率-长度”等参数,来估算异常源的埋深.当我们见到一张新的异常平面图或异常剖面图时,经常是用这种经验方法先作一粗略的估算. 另外,还有些大家熟悉的文献,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异常剖面图上量取更关键的某些特征参数,并把它们绘成列线图,用来更精确地求得异  相似文献   

17.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中。应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它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变化 ,而且也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创新的时代 ,科学文化的时代。创新不仅要求我们物质上创新 ,理论上创新 ,而且必然导致科学文化的创新。现在这一切是如此静悄悄的 ,但却像深层流一样的已经到来。使我们曾习惯于暴风骤雨式的变革的人们 ,在这个时代里 ,对现实的感觉不是那种“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胫警悟 ,而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警觉。历史的好处就是因为它是过去的现在。在…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朝日新闻》10月12日报道〉最近,三光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隧道施工法:“泥水回填”法。这种施工法是将挖掘隧道排出来的泥水泥土重新利用作为回填料,代替加固隧道壁面的灰浆和粘土。由于这项施工法是利用过去扔掉的水泥土,所以、工程费便宜,并且,成为产业废弃物的残土减少了。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取决于喷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浆量在桩身中的均匀度。作者对安装了“水泥土搅拌桩浆量监测记录仪”进行施工的工程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工艺的改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60年很短,在历史进程中不过沧海一粟。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夏商周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从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直到现在力行“保护18亿亩红线耕地”政策,有关土地的制度变革史林林总总,绵长厚重。 60年很长,在新中国诞生后的这一个甲子轮回里,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和机构从无到有,从散到聚,期间历经坎坷,分分合合,终于使得一个更具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体系趋于明朗。 这里,首先是三位老人的讲述。从他们的记忆里,我们可以窥见国土资源战线60年的风云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