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连福  张培琴 《地震学报》1993,15(4):448-454
应用矩谱和最大熵谱二种方法求解海城及周围地区地壳磁结构,对地壳进行磁性分层.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从上至下可划分为3层,即无磁性层,磁性层和退磁层.还发现磁性层底界面(居里面)分布恰好与地壳速度结构上地壳下界面和中地壳顶界面相吻合.有趣的是,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就发生在居里等温面的深度梯级带上.因此,研究磁性层及居里等温面分布特征,对于判别潜在震源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菏泽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菏泽~长治剖面东段和襄城~章丘剖面中段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计算与分析解释。结果显示菏泽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在横向上、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莫氏界面起伏变化大,在菏泽附近其埋深约35km。统计结果显示本区地震多发生在中上地壳,表示它与深地壳结构特征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海城地震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荣安  徐平 《地震地质》1997,19(1):10-13
用一种新的地震波速图象研究方法和计算程序,处理了辽宁省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反演得到海城地震地区及其周围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再次证实海城震区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有明显差异,海城地震的震源位于一个北西走向的低速体上方  相似文献   

4.
雷琼拗陷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4~1985年在雷琼地区完成、长约210 km的白延—江洪深地震测深资料,应用有限差分法、时间项法反演和二维非均匀动力学射线追踪等方法,得到白延—江洪地壳剖面的二维非均匀构造图像.结果显示:琼北及雷州半岛地壳厚约25~26 km,地壳平均速度在琼州海峡南段琼北凸起约6.16 km·s-1,海峡北段雷琼拗陷区约5.70 km·s-1;地壳速度偏低,下地壳尤为明显,仅约6.3~6.5 km·s-1;结晶基底显示为厚约2~4 km、速度5.5~6.0 km·s-1的速度梯度带,Moho界面上、下界面速度分别是6.5 km·s-1和8.05 km·s-1的一级速度间断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壳幔过渡带.白延—江洪剖面位于雷琼拗陷更新世玄武岩覆盖区,推测地壳厚度减薄以及低速度构造主要反映了该区域自新生代以来一直延续至第四系晚期的多期火山岩浆喷发热地幔对地壳底部的底浸、拆层与地壳仍处于相对温热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场资料结合卫星影象的解释,简要地讨论了东北地区地壳构造的基本特点,指出该区的地壳构造由几个巨大的断块组成,长条状断块相间分布,平行排列。最后还讨论了区域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南部及邻区的地壳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1:100万)和地质构造资料来研究河北省南部及其相邻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并讨论其与强震发生的关系。方法主要是运用三维重力正演计算,层层消除地壳浅部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影响,得出一系列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再根据异常图形的变换,探讨一些活动断裂和构造由浅到深的变化趋势。还用三维重力反演计算,求出了全区莫霍界面的深度,得到了全区的地壳厚度图,进而分析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这些对地震地质和烈度区划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探索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假定分层地壳结构中镶嵌高速块体,低速块体,高、低速块体3种情况,分别计算壳内平均应力与水平剪应力的变化图像.结果表明:高速块体单独存在可导致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局部集中,并在其边缘和四个角区形成应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低速体单独存在时,由于低速体本身不能积累应力,而其上部的应力集中程度不大,难以形成强震;高、低速体的同时存在则有利于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高度集中和在高速体外的地壳上、下部的相对集中,形成对大地震孕育、发生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结果与邢台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8.
邢台地震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探索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假定分层地壳结构中镶嵌高速块体,低速块体,高、低速块体3种情况,分别计算壳内平均应力与水平剪应力的变化图像.结果表明:高速块体单独存在可导致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局部集中,并在其边缘和四个角区形成应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低速体单独存在时,由于低速体本身不能积累应力,而其上部的应力集中程度不大,难以形成强震;高、低速体的同时存在则有利于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高度集中和在高速体外的地壳上、下部的相对集中,形成对大地震孕育、发生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结果与邢台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9.
天水地震区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林县地震区地壳深部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金仁  张先康 《中国地震》1999,15(3):229-236
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与河南省林县微震区有关的6个炮点(分支)的观测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解释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县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逆转;林县震区及其东侧的内黄隆起和西侧的太行山隆起壳幔结构与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西浅东深的林县西断裂沿震源深度包络线向深部延伸与震区下方的近垂直的地壳断裂在15km深处交汇。  相似文献   

12.
卢造勋  刘国栋 《地震学报》1990,12(4):367-378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初论华北地区的地壳低速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的地震记录特征及得到的地壳速度结构和介质Q值结构,并结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论述了华北地区壳内低速层的存在。通过分析对比,研究了与壳内低速层有关的一些现象,如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分布和地热异常等。在此基础上,对地壳内低速层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与南北地震构造带交汇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造山带与南北地震构造带接触区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转化的接合部位之一.本文介绍了分别位于该区106°E东、西两侧的LMS-L3和DBS-L1两条大地电磁剖面的探测结果,两条剖面分别跨过了龙门山构造带东北段的青川段和宁强段.采用大地电磁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对两条剖面上各测点的电性走向、二维偏离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采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TM模式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数据进行了二维联合反演.反演得到二维电性结构,在经度106°西侧LMS-L3剖面的深部电性结构自北向南揭示出,西秦岭北缘、成县盆地北缘、康县(即勉略构造带)和平武-青川断裂带都表现为明显的电性梯度带,深部延伸可达几十公里;西秦岭造山带、碧口地块与龙门山构造带东北段3个构造单元整体表现为高电阻体、呈现往南叠合且角度逐渐变陡的趋势.在106°E西侧西秦岭造山带区域的深部存在壳内低阻层,而东侧区域表现为高电阻体,深部电性结构在106°E东、西两侧的差异与该区深部速度结构特征一致,东、西两侧深部结构差异可能是该区中强地震分布差异的深层原因.LMS-L3和DBS-L1两条剖面南段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出龙门山构造带东北部的青川段和宁强段内的平武-青川断裂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深部结构特征,平武-青川断裂带在青川段为明显的电性梯度带,在宁强段不再表现为电性梯度带,而是完整的高电阻块体.汶川强余震向东北发展止于青川青木川附近,与平武-青川断裂带延伸深度和向北东方向的延伸长度密切相关,同时高电阻块体的宁强段对汶川强余震东北发展起到了阻挡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在福建省穿过漳州热田地区完成的一条NNE向地震折射剖面资料,采用一维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及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地区正好位于一个地壳厚度突变带上,从漳州市往南向海岸方向地壳上隆,厚度只有29.5km,往北迅速加大到32.0 km左右;在这个突变带上地壳内所有速度界面均发生扭曲甚至错动,它可能是一个断裂带;地壳中部有一个横向延伸有限的低速区,其最低速度小于5.80km/s,顶部深度大于10.2km,这个低速区正好位于漳州市下方的地壳突变带上.作者推断它很可能就是漳州热田的壳内热源体,并可能是一个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16.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指哀牢山成矿带及邻区主要矿田(床)所组成的区域,它虽然位于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但却具有统一的深部构造背景.区域深大断裂构造多期活动、高热流异常及岩浆岩和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受矿集区统一的深部构造制约.遥感图像解译发现一个与该矿集区对应的巨型环形构造.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出矿集区地壳内部存在不规则的低速透镜体,莫霍面具有与环形构造基本一致的局部隆起和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圈地幔具有多期脉动隆起特征.自晚古生代以来的三期软流层隆起事件,控制了区域剪切构造活动和成岩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穿越区域南段为秦岭褶皱带山区,中段为渭河断陷盆地,北段为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分区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由壳内反射波较为连续可靠的P2以及P3所确定的.鄂尔多斯地台是本区M界面最深的地区,地壳厚度大,达42 km左右,结构相对简单,结晶基底浅. 秦岭褶皱带的地壳厚度约37~38 km,结晶基底浅,甚至出露.渭河断陷盆地莫霍界面相对两侧明显且不对称的上隆,地壳结构复杂;而莫霍界面相对鄂尔多斯地块突变隆起和上地幔高速物质侵入于下地壳,是该区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渭河盆地及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穿越区域南段为秦岭褶皱带山区,中段为渭河断陷盆地,北段为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分区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由壳内反射波较为连续可靠的P2以及P3所确定的.鄂尔多斯地台是本区M界面最深的地区,地壳厚度大,达42 km左右,结构相对简单,结晶基底浅. 秦岭褶皱带的地壳厚度约37~38 km,结晶基底浅,甚至出露.渭河断陷盆地莫霍界面相对两侧明显且不对称的上隆,地壳结构复杂;而莫霍界面相对鄂尔多斯地块突变隆起和上地幔高速物质侵入于下地壳,是该区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西部,穿过红河、小江断裂带完成了一条长360 km、呈北东向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通过对该测线的观测资料进行一维、二维模拟解释,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横线变化大,其西南侧Moho埋深约35 km,东北侧Moho最大埋深可达43 km.沿剖面从西南到北东方向,地壳平均P波速度从5.9 km/s逐渐增加到6.13 km/s,但显著低于全球大陆平均值.结合以往的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结果,我们推算沿测线从西南到东北,其下方地壳泊松比介于0.23~0.25之间.剖面西南侧上地壳具有异常低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暗示其下方上地壳以α-相长英质组分为主;而剖面东北上地壳相对较高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则暗示其物质组成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研究区下地壳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分别介于6.25~6.75 km/s和0.24~0.26 km/s之间,暗示其上部组成以花岗岩相的片麻岩为主,而下部组成则以角闪石类岩石为主.红河断裂两侧地壳速度显著不同,从浅到深其速度差异逐渐变弱,但红河断裂两侧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而小江断裂下方两侧地壳速度和地壳厚度变化并没有红河断裂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福建漳州地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在福建省穿过漳州热田地区完成的一条NNE向地震折射剖面资料,采用一维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及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地区正好位于一个地壳厚度突变带上,从漳州市往南向海岸方向地壳上隆,厚度只有29.5km,往北迅速加大到32.0 km左右;在这个突变带上地壳内所有速度界面均发生扭曲甚至错动,它可能是一个断裂带;地壳中部有一个横向延伸有限的低速区,其最低速度小于5.80km/s,顶部深度大于10.2km,这个低速区正好位于漳州市下方的地壳突变带上.作者推断它很可能就是漳州热田的壳内热源体,并可能是一个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