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纳溪气田的实际资料,特别是纳6井裂缝系统的典型资料,裂缝系统在纵横向上的分布具明显的方向性和系统中流体分布异常,剖析川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裂缝型气藏分布的复杂性,为裂缝型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天然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裂缝是地层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质构造现象,当其在油气开发过程中保持一定有效性时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效程度高低是裂缝性油气藏高产富集的关键.本次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裂缝特征及成因认识为基础,利用气藏各类动静态资料对裂缝张开度、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等参数进行解释和评价,明确了不同资料计算获取裂缝参数的物理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裂缝有效性评价奠定了基础.文中以井筒附近、地质模型网格单元体内裂缝网络系统作为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对象,通过裂缝网络系统裂缝参数的分布特征,选取并组合了参数分布的特征变量从而建立了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指标;基于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方法和建立的定量表征指标对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单井产层段裂缝的有效性及气藏裂缝有效性的纵横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井下监测、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对油气藏中天然裂缝有效性的认识和定量表征方法为裂缝性油气藏地质建模中裂缝有效参数场的建立和数值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裂缝性油气藏的描述和生产动态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同铁构造嘉陵江组储层裂缝非线性预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琼  李正文  魏野 《矿物岩石》2004,24(2):78-81
基于储层裂缝系统具有非线性特征.应用三种直接与裂缝有关的非线性参数对同铁构造嘉陵江组嘉二^1储层裂缝进行了非线性预测与评价。嘉陵江组嘉二^1储层裂缝空间展布特征是成区带分布,沿构造轴向和断层走向从北到南分为两带一区,并分为四级,这种裂缝展布特征与构造特征、断层及地应力分布密切相关。同铁构造嘉陵江组嘉二^1储层有效裂缝富集区与天然气富集区具有对应关系,并为钻探所证实,为同铁构造嘉陵江组嘉二^1气藏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2气藏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表征了构造裂缝的类型与产状,分析了构造裂缝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期次,分别采用随机和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小尺度和大尺度裂缝模型,二者叠加得到总裂缝模型。结果表明:(1)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近NS向的构造挤压背景下形成的大北12背斜型气藏,其目的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的宏观裂缝以近NS向的直立和高角度裂缝为主,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均有发育;微观构造裂缝也可沟通基质孔隙,提高储层的连通性。(2)在岩性相同的前提下,构造裂缝密度随单层厚度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也随之降低;单层平均厚度相近时,构造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良好的负相关;细砂岩中的裂缝密度最高。(3)大北12气藏发育3期构造裂缝,其中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期和晚期的第2、3期有效裂缝是天然气高效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4)背斜型油气藏核部的构造裂缝密度低,但张开度、渗透率高,通常具有较高的单井产能;翼部的构造裂缝密度高,但张开度和渗透率低,可采用压裂措施提高产能。该成果可为裂缝属性等效模型建立及气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服务于气藏开发。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具有总孔隙度低和渗滤能力特高的储渗特性,它和致密岩块分别构成流体的储渗空间和屏障。其气藏圈闭类型特殊,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形状极不规则,隐蔽性强,分布规律复杂,严格受构造变形、变位形成的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缝洞系统渗储空间和渗滤屏障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岩后生变化(充填与溶蚀)和构造变形等复杂演化过程,聚气缝洞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和深埋藏岩溶作用制约。构造缝可划分为区域构造缝和局部构造缝两类,后者又分为与褶皱作用和断层作用有关的两个亚类。共划分出十三种构造缝,它们的分布因背斜、断层类型不同,其组合形式与配置关系均有所差异。建立了不同类型背斜及其构造部位的裂缝模式,并用实验室物理模拟再现了其形成机制。裂缝圈闭气藏的成藏模式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其保存条件要求有巨厚的盖层作为天然气扩散和渗透的屏障。天然气沿断层的逸散及断层的规模是决定是否存在原生气藏或形成次生气藏抑或使气藏破坏殆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分析了其对天然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了解了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天然裂缝特征、主控因素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的吻合率,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权值,并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建立了适合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预测的综合评价因子。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分布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吻合率达到80%以上,预测结果满足了开发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分析了其对天然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了解了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天然裂缝特征、主控因素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的吻合率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权值,并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建立了适合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预测综合评价因子。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分布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吻合率达到80%以上,预测结果满足了开发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陕北斜坡上古生界构造裂缝及其天然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气藏发育多套储层,中上部储层(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与烃源岩(山西组下部及本溪组煤系地层)之间发育280~350 m致密砂泥岩隔层,由于盆地断裂构造不发育,天然气运移通道及成藏模式成为该区气藏研究的焦点。在岩心观察、微裂缝研究、测井解释、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及裂缝形成时间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隔层裂缝分布与中上部气藏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剪性裂缝,裂缝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缝的形成在改善储层渗透性的同时,为天然气的纵向运移提供了必要的运移通道。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隔层裂缝与中上部气藏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形成了基于裂缝运移及砂岩储存的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岩性-裂缝型”气藏。  相似文献   

9.
贵州赤水及邻区裂缝性气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结合”为基础,建立了本研究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模式。该模式对本区二,三纱裂缝性气藏的构造发展与演化配置关系,构造裂缝与油气成藏关系,储集体成藏机理与成藏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三分析”,归纳出十基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川南地区已获得的大型天然气储量的裂缝系统的储集特征资料,从大裂缝系统分布的有利区域、有利构造及部位、有利断裂、有利层位等方面总结了大裂缝系统的分布规律,浅析了其控制因素,指出了进一步勘探大中型裂缝系统天然气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具有总孔隙度低和渗滤能力特高的储渗特性,它和致密岩块分别构成流体的储渗空间和屏障。其气藏圈闭类型特殊,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形状极不规则,隐蔽性强,分布规律复杂,严格受构造变形、变位形成的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缝洞系统渗储空间和渗滤屏障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岩后生变化(充填与溶蚀)和构造变形等复杂演化过程,聚气缝洞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和深埋藏岩溶作用制约。构造缝可划分为区域构造缝和局部构造缝两类,后者又分为与褶皱作用和断层作用有关的两个亚类。共划分出十三种构造缝,它们的分布因背斜、断层类型不同,其组合形式与配置关系均有所差异。建立了不同类型背斜及其构造部位的裂缝模式,并用实验室物理模拟再现了其形成机制。裂缝圈闭气藏的成藏模式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其保存条件要求有巨厚的盖层作为天然气扩散和渗透的屏障。天然气沿断层的逸散及断层的规模是决定是否存在原生气藏或形成次生气藏抑或使气藏破坏殆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前复杂构造须家河组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综合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谯述蓉  赵爽 《矿物岩石》2008,28(2):81-87
川西龙门山山前的须家河组气藏为受断层和构造控制的裂缝-岩性气藏,针对这类裂缝性复杂气藏利用基于地质成因的地史时期应力场(应变)分析、沿层构造属性分析和叠前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等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达到气藏裂缝发育带预测目的.实践表明,虽然在山前复杂构造带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裂缝及其发育带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联合运用基于应力场和断层与构造属性的裂缝综合预测方法,仍然在龙门山前须家河组气藏的应用研究中取得到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九龙山气田须二下亚段气藏裂缝的多信息叠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龙山气田须二下亚段气藏是形成于超低孔、渗型的储集岩层中的致密气藏,裂缝的发育与否对单井气产量起着控制作用。从储集层岩石的力学性质、构造开矿以及电测曲线解释结果等方面入手,对该气藏裂缝在平面上的发育状况进行了讨论,划定了4个不同的裂缝发育分区。这一结论对该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库车坳陷超深致密砂岩储层有效裂缝分布特征,基于古应力产生裂缝、现今应力影响裂缝有效性的原理,根据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数据查明裂缝力学性质并拾取裂缝参数,通过构造恢复反演等效古应力、有限元方法预测现今应力场,并结合DFN离散裂缝网格建模,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X区块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博孜X气藏构造裂缝以未充填-半充填的高角度剪切缝为主,局部发育小规模的张性裂缝,大多数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的快速强烈挤压作用;博孜地区地应力场从白垩纪到新近纪,随着北部力源传导的持续往南推进,应力高值呈现由北向南迁移的特点;博孜X气藏构造裂缝发育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在北东部位的X104井区发育程度高,在南西部位的X103井区周围密度低,现今地应力对裂缝有效性影响显著,进而影响气井产能.博孜X区块裂缝形成受断层和褶皱共同控制,单从构造特征难以准确预测裂缝分布,而通过地质力学原理和方法预测裂缝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在超深层储层,不能只通过孔隙度、储层厚度等因素来评价并预测气井产能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气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致密砂岩中裂缝发育层段往往是天然气富集区,天然裂缝能大大改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研究其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构造带上,构造平缓,地层倾角仅1°左右,一般认为不具备裂缝发育条件,然而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物性测试、测井及试井资料证实,研究区的确不同程度地发育垂直裂缝和高角度裂缝.对裂缝的形态、产状、密度及裂缝分布范围研究后认为,天然裂缝主要是在区域应力、差异压实和异常高流体压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作用不是该区裂缝发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高异常压力区呈局部块状分布.压力分布、气藏特征、成藏演化历史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压力状态反映不同气藏类型:正常压力系统(压力系数在1.25以下),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储层舍大量沥青、气藏连通范围大,具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构造或岩性-构造型气藏;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压力系数多达1.65以上),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甲烷含量高、储层不含或含极少量的沥青,不含或有限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裂缝型岩性气藏;而处于台地内部,介于以上两种压力状态之间的过渡类型气藏,多出现轻微高压,压力系数多在1.20~1.45,孔隙-裂缝或裂缝-孔隙型储层交替出现,气藏连通范围有限,气水特征较复杂,主要为岩性型或构造-岩性气藏特征.同时鲕滩气藏压力系数与气藏储集系数明显成反向关系,地层压力大小体现了天然气储集系统空间大小,天然气富集于正常压力系统.地层压力威因及形成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优质储层发育历史、天然气的充注历史、礁滩气藏成藏历史的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详细研究它们的配置关系和作用过程对正确认识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常规含气系统的研究和勘探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含油气系统的观点出发,分别总结了煤层气、盆地中心气、裂缝型页岩气、浅层生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五类非常规含气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修改和补充了传统油气系统的概念,为天然气新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常规天然气藏为浮力驱动的存在于构造或地层圈闭中的独立气藏,而非常规天然气藏一般不是浮力驱动的聚集气藏,它们在区域上呈连续弥散的聚集,常常与构造和地层圈闭无关,因此,它们的成藏要素和过程与常规天然气藏有所区别。在煤层气和页岩气中,烃源岩既是储层,又是盖层且运移距离很短;储层多为低孔隙度、低渗透性的裂缝型储层,主要为毛细管力和水力封闭,大型煤层气藏可以出现在向斜构造中。  相似文献   

18.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彭县须家河组地表剖面、岩芯观察和常规物性、压汞参数、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统计约2000多个数据及油气显示资料,确认该区天然气属非常规致密储层气藏领域。针对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和气藏特征零乱的特点,对储集、圈闭条件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中相互配置的独特成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压一超高压气藏;气藏发育在油气主要生成期时运移条件良好的储集体中;须下组合为一具活跃地层水的似层状气藏,局部显示不规则特征;须上组合则表现为区域上不太规则的非层状储集体,局部仍属含水似层状气藏。总体看,气藏强烈依赖于裂缝的存在;气藏形态不受现今构造形态的严格控制;地腹储集体含气规模与砂体发育规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刘哲  单玄龙  衣健  代登亮 《世界地质》2017,36(3):880-888
火山岩气藏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重要的气藏类型。通过钻井岩芯、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面孔率分析等资料,详细研究了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和特征;并结合地震资料和产能数据刻画了火山岩储层和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了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气孔流纹岩储层、流纹质凝灰熔岩储层和块状流纹岩储层3种类型。气孔流纹岩储层以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属于较高-高孔,低渗-较高渗储层;流纹质凝灰熔岩储层主要发育脱玻化孔和构造裂缝,为中孔-特低渗储层;块状流纹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气孔流纹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多层工业气层纵向和横向叠加形成,气井产能高,含气面积大;流纹质凝灰熔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块状气藏的气井产能中等;块状流纹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块状气藏,气井产能小,需压裂后方能达到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