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雪瑞  张鹏  温艳玲 《吉林地质》2009,28(2):92-95,105
长白山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开展了相当一段时期,然而,关于长白山的生态旅游究竟应如何开展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等一些话题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机构持续关注甚至担忧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来介绍学术界对于长白山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努力识别一些潜在的研究领域,同时对未来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圆池的泥炭沼泽及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忠立 《黑龙江地质》2001,12(4):146-150
长白山圆也周围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泥炭沼泽,衍生着由低位泥炭向中位泥炭、高位泥炭的发育过程,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地学旅游的风景胜地。本文从生态学的意义上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圆池的泥炭沼泽及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贺池周围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泥炭沼泽,衍生着由低位泥炭向中位泥炭、高位泥炭的发育过程,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地学旅游的风景胜地。本文从生态学的意义上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虹口自然生态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述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从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关系方面,阐述了在本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并针对在本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展旅游的潜在环境问题,结合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凌申 《华东地质》2003,(4):275-280
九龙口是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一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这里生态环境独特,自然风光优美,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前景.本文分析了九龙口湿地生态特点、开发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婺源的山、水、气候、生物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基础条件的分析,认为婺源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势资源,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并提出了发展婺源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是我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本文在介绍了长白山的研究史和保护史之后,提出了长白山的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火山锥体,高大雄伟;垂直分带,景观各异;天池火口,神秘莫测;急流飞瀑,谷底森林;冷热矿泉,可饮可浴。并根据为长白山“五绝”:火山锥、垂直景观带、火口湖、瀑布、矿泉。将长白山火山区旅游资源划分为3大类和若干类型。在旅游区划分中包括3条登山线路、6个景区和若干景点。最后提出了关于长白山火山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保护、改善交通和火山区建设等建议,特别提出了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巩杰生 《黑龙江地质》2001,12(4):137-145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是我国加入世界“人与生和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本文在介绍了长白山的研究史和保护史之后,提出了长白山的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火山锥体,高大雄伟;垂直分带,景观各异;天池火口,神秘莫测;急流习瀑,谷底森林;冷热矿泉,可饮可浴。并概括为长白山“五绝”:火山锥、垂直景观带、火口湖、瀑布、矿泉。将长白山火山区旅游资源划分为3大类和若干类型。在旅游区划分中包括3条登山路线、6个景区和若干景点。最后提出了关于长白山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则、开发保护、改善交通和火山区建设等建议,特别提出了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发贡嘎山南坡田湾河生态旅游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嘎山南麓田湾河风光旖旎,环境仍然保持着天然“本底”。本文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构思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贡嘎山南麓田湾河风光旅馆,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着天然“本底”,是川西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构思;同时,针对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为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地热田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火山活动频繁,火山断裂发育,为地热田提供了良好的热源和通道,据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大气降水是地热水的主要来源。裂隙、岩溶发育的集安群大理岩为热水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利用地球化学温标估算热储温度1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地区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热释光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功明  李盛华 《岩石学报》2000,16(3):353-356
长白山天池在近代和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喷发 ,目前仍具潜在喷发危险。因此 ,确定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在长白山白云峰至天池的坡上采集了粗面岩样品 ,通过热释光测年法中的前剂量技术测定 ,获得了各样品的 TL年龄 ,由于原先的粗面岩受到了后期火山活动时岩浆的高温烘烤 ,其热释光年龄代表了天池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 ,距今约 5 33± 2 6 6年  相似文献   

13.
关于长白山申报世界遗产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艳玲  王慧玲 《吉林地质》2004,23(3):129-134
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和《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的要求,详细的论述了长白山的基本情况、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内容,认为长白山符合定义、达到准则的要求以及“整体环境”的条件要求。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长白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提高国际知名度,受到国际社会的保护,真正使长白山的保护达到世界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万飞 《吉林地质》2012,(3):21-22,91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实地考察研究,论述了长白山地质历史,包括长白山的基底形成阶段的划分、地台形成阶段、各地质时期活动状况。将长白山复式层状火山锥地质演化历史划分成7个旋回,并阐明了那几个旋回造盾、造锥、造席和造池。使人们对长白山火山成因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旅游区崩滑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慧  曹炳兰 《世界地质》2004,23(1):56-59
崩滑是长白山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通过分析发现,影响该区崩滑形成的因素有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条件。同时,结合该区域内斜坡体的现状,总结了影响崩滑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因有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外因有气象条件、水的作用、冻融及外动力作用。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崩滑灾害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对崩滑类地质灾害可采用疏水、挂网与封闭裂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体中微生物对环境的改变有着敏感的响应。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可以同时反映标本中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的相对比例。本研究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解析长白山小天池入水口和长白瀑布下水潭两个典型水体样本中的细菌种属多样性特征,并探讨其与水体性质的关系。小天池文库共获得89条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属于10个类群,其中Betaproteobacteria是主要类群(占总数的23.6%)。长白瀑布文库共获得88条序列,分别属于8个类群,以Betaproteobacteria为主要类群(占总数的35.2%)。Bacteroidetes、Bet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是两个样本共有的优势类群,而Delt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Armatimonadetes只在小天池入水口处检出。长白瀑布水潭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偏低,种群均匀度指数也较低,但两样本的地理距离极短,认为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5年和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并经实地考察,提取了长白山地区近20年的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景观格局信息模拟与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坡度、高程、坡向等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因素,采用Matlab平台实现了对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信息的模拟与预测;将模拟的1985年和1999年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与对应年份的遥感图像获得的景观格局过程图谱进行点对点对比,获得其总体精度1985年为84%,1999年为82%。采用Moran I指数获得定量的评价结果,计算1985年、1999年真实和模拟的Moran I指数分别为0.56、0.53和0.72、0.70,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旅游区泥石流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平  王钢城  曹炳兰 《世界地质》2002,21(2):167-171,188
长白山旅游区为泥石流灾害频发地段,从地貌形态来看,其主要类型为山坡型泥充,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区内广泛分布的倒石堆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陡峭的地形提供了动力条件,丰富集中的降雨是诱发因素,这三个条件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分析表明,本区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倒石堆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Na2O、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Al2O3、K2O部分被淋溶,部分游离铁下渗到土体中下部氧化成铁锰胶膜;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被次生黏土矿物吸附,不同程度地富集,在腐殖质积累过程中Cd、Zn、Pb、Mo、Hg、Co、Mn、Cr等亲生物元素进一步富集于表层土壤,Ce、Ni、Sb、Ti、V、Y、Zr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残留富集于土壤表层。母质层继承和保留了基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