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浊解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Ab、TPOA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袁长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该病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邪等有关,乃诸多因素导致心阳受损,痰浊、瘀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而致病。并将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临床体会相结合,对该病分型论治:心胆气虚、痰浊扰心证,常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之;气阴不足、心脉失养证,常用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治之;痰瘀互结、痹阻心脉证,常用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化裁治之。袁教授论治思路独到,谨守病机,灵活用药,为心律失常的辨证及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病机以脾虚为主,兼有湿、浊、痰、瘀等病理因素,病程迁延。针对该病,消导是其治疗法则。本文探讨了消导法的立法特点,并进一步梳理了消导理气、消导宽中、消导化痰、消导化湿、消导化浊、消导化瘀等治法在NAFLD中的应用,望对临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严健教授基于“浊毒瘀滞”理论指导全程管理肛肠疾病的经验。严教授认为浊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浊毒瘀滞是肛肠疾病的关键病机。浊毒瘀滞贯穿肛肠疾病全病程,全程疾病管理应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提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病机演变规律为:术前以浊毒为主,术中以浊瘀为主,术后虚实并存,实以湿浊为多见,虚者兼气阴亏虚。倡导通和治则,临床以益气化浊解毒为主线,根据原发疾病、手术情况、实验室检查等加减用药。创立的经验方,主张以平衡脏腑、升降气机、燥脾润胃、运化三焦、通顺魄门,使浊毒之邪从气化而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汤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病理组织学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病理组织学疗效治疗组分别为92.5%(37/40)、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77.5%(31/40)、55.0%(22/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存质量中躯体疼痛(BP)、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3个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中药治疗CAG临床疗效明显,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延萍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经验。李教授认为FD病位虽在胃,但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肝虚、肝火为致病关键,病程日久,病入胃络而多痰多瘀,故在治疗上应强胃健脾调气机,补肝疏肝和胃气,平调寒热和阴阳,祛湿活血并通络。临证采用药对升降理气,多用花类药疏泄肝气,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平调寒热,以芳香化浊之品祛中焦湿浊,选用虫类药涤痰化瘀通络。并附验案1 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宋金涛教授运用清热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慢性肾衰竭发病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可产生湿、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湿、瘀、浊、毒皆从热化,变生他证。热邪是影响慢性肾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教授在临证中善用清热四法:开宣透热法、泻热排浊法、清热活络法、清热化毒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浊毒致病、致痫的理论基础,认为浊毒具有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治疗上应辨明浊、毒之孰轻孰重,分浊离毒,使得病邪相对孤立,故以化浊解毒为治痫之纲,兼以疏肝理气,通窍定痫,兼顾整体。从浊毒理论入手,寻找其指导癫痫治疗的可行性,既是对现有浊毒理论的继承与完善,也是对癫痫治疗方法的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离“痰”的本质,痰浊-痰凝-痰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痰浊为起始阶段,痰凝为中间环节,痰瘀为终末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痰”的不同状态制定治则治法,痰浊初起当健脾化痰,痰浊凝滞当化痰散结,痰瘀互结当兼活血化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噬可维持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内环境的稳定,自噬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蛋白碎片和衰老的细胞器在软骨细胞内过度沉积,这种病理机制与中医学中的“痰瘀”在OA中的致病机制具有相似之处。本文从痰瘀机制探讨自噬在OA中的作用,认为自噬将机体内“异物(特指‘痰瘀’)重新回收利用”的过程,正是中医气化功能以及化痰祛瘀的微观体现。从自噬角度对中医学中“痰瘀”进行解读为现代中医药临床开辟了新思路,通过自噬深化对“痰瘀”的探究可为中医药临床通过调节自噬探寻防治OA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化痰祛瘀调控自噬探寻防治OA的新方法,以期为有效防治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玄府的概念、理论内涵、生理特性与功能;咽玄府的理论内涵与外延、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发病特点、辨证论治等内容。咽玄府郁闭是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其导致的咽部疾病的发病特点有:易郁易闭、易热易燥、易虚易萎、易钝易梗、郁久生毒。从开阖咽玄府辨证论治咽喉病包括3个证型:外邪怫郁证,予以袪邪开玄、解表利咽;虚郁玄府证,予以健脾益肺、利咽开玄;痰瘀郁闭证,予以化痰袪瘀、通玄利咽。以慢乳蛾(慢性扁桃体炎)为例,阐述了其基本病机是气液通道闭塞、浊阴痰火蕴结,治疗上在开玄畅蛾、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创立了畅乳蛾、开玄府、袪痰火、扶正气的治法。咽玄府理论学说为咽喉科疾病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病理学因素、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06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判定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胆囊切除术)、病理特征(腺瘤数量、腺瘤直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年龄、饮酒、合并糖尿病有较大相关性(P<0.05或P<0.01)。湿瘀阻滞证患者年龄在61岁(中位年龄)以上的占比高于其他证型;肠道湿热证中饮酒、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占比高于其他证型。中医证型与腺瘤数量、腺瘤直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湿瘀阻滞证以多发腺瘤为主,而气滞血瘀证、脾虚瘀滞证及无证型可辨者均以单发腺瘤多见。5个证型腺瘤直径≤5 mm者占比均较少,湿瘀阻滞证以腺瘤直径>10 mm者为主,气滞血瘀证、脾虚瘀滞证及无证型可辨者以腺瘤直径5~10 mm者为主。5个证型均以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气滞血瘀证中TC、LDL水平均高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肠腺瘤湿瘀阻滞证患者有更易患癌的高风险趋势,气滞血瘀证与血脂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谢春光教授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本病中医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浊瘀阻络,该病以虚为本、以浊瘀伏匿为标。在治疗上主张以益气养阴、固肾生髓、活血化瘀为法,运用参芪复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张智龙教授运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克脾,脾失健运,痰瘀内生,气血生化不足,肝无所藏,肝血不足,魂无所归,痰浊上扰及久病气血亏虚,阳不入阴所致,证多属肝郁痰瘀,临证从肝论治,因肝脾同居中焦,生理及病理关系密切,故强调培土荣木法,创立养血柔肝针法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sIgA)、多聚免疫球蛋白合体(pIgR)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法建立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每组各6只。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IgA、pIgR水平,以及肝脏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ST、ALT均下降(P<0.05),但较正常组高(P<0.05),sIgA、pIgR均升高(P<0.01或P<0.05),但较正常组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脏组织肝细胞脂肪变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改善。结论:清热解毒化浊片能改善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减轻其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作用机制与减少肠黏膜sIgA、pIgR的表达、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介绍范发才主任中医师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其总结出肺、脾气虚是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既是主要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痰、热相互为患是该病病程经久绵延的主要原因。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气虚痰热者居多,故治宜益气清痰,其采用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单兆伟教授从瘀论治缺血性肠病的临证经验。单教授认为瘀血为缺血性肠病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不利,湿热、痰瘀裹挟气血损伤肠络,治疗上应以化瘀为先,配合辨证辅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等治法,临床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