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唐山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地震对社会的影响和人们的心理反应,总结唐山人民自救互救,与灾难作斗争的经验教训,推动我国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研究的发展,为以后有关部门更有效地组织防震救灾工作,由国家地震局发起、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具体组织的“唐山地震社会经济影响”社会调查,自1987年8月10日至8月底在唐山和天津两市进行。在我国地震界,这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还是第一次。调查范围包括:唐山市的路南区、路北区、东矿区、新区和开平区;天津市受灾  相似文献   

2.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课题组的邀请,日本地震社会学家田中重好先生于1989年1月13—15日赴唐山考察了地震遗址并与有关方面的学者就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关社会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田中先生是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副教授、中国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长期以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对震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主要论著有《日本海中部地震的调查与研究》、《中小学生的避难模式》、《灾害与人的行为》等。在14日的学术交流会上,田中先生作为秋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预测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采取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灾害预测是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使用情况,预测位于具有潜在地震危险地区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分布,以及地震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而综合评估地震危害的程度和社会影响。地震灾害预测可为有关部门编制防震规划,制定减轻地震灾害对策和应急计划,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从而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加利福尼亚地震的损失估计》一书是  相似文献   

4.
第四篇文章主要是对即将出版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一书的评介,该书集中反映了几年来对唐山地震的研究成果;作为珍贵的研究资料,它辑录了这次大震时许多异常自然现象和观测资料,并给出了有关地震、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及测地学研究的发展背景,对大陆内部强震预测研究提出了若干不同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5.
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产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近十几年来,我国曾发生多起重大的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事件,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心理异常,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本文根据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调查材料和以往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产生、传播和控制的社会心理机制;提出了预防、控制和平息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唐山地震大断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马瑾  刘国玺 《地震地质》2005,27(4):669-677
在对唐山地面塌陷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与唐山地震相关的大断层,该断层至少长90km,地面垂直错距3m,明显具有铲形正断层特点。该断层倾向NW,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的确定主要依据震后地面形变野外调查、水准形变资料、航片解译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北段的存在则有强烈线状喷沙冒水分布以及地震反射测深资料作为证据。唐山地震主震的余震大致分布在该断层地表出露迹线的NW侧,这种位置关系显示了新发现的断层对唐山地震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四川省相邻的两县石渠县和德格县分别发生的Ms5.1和5.0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并对这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等作了对比。虽然这两次地震的震级相近,宏观震中仅相距约130km(直线距离),但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却相差较大。导致这种灾害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先前的冻胀灾害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物场地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是1949年建国以来死亡人数仅次于唐山与汶川地震的地震。由于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及媒体对地震的历史情况产生了质疑,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针对质疑的灾害损失、救灾力度和恢复重建及相关问题,从文献、档案资料、统计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得出符合历史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前不同区域油水井异常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地震前胜利、大港、辽河3个油田的油井和渤中2井的资料以及北京附近部分水井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了油水井的短期和临震异常特征;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间的油水井前兆异常之间的关系,对油水井异常变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不同的油水井前兆异常是由于唐山地震孕震过程中造成的不同地区的应力状态不同所致,油水井前兆异常可以用来监测和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10.
在收集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北部地震次生灾害做了预测,认为地震火灾、毒气泄漏和地震水灾是震后可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张家口、宣化、唐山和秦皇岛市具备发生大型地震火灾的条件,张家口市、怀来县和唐山市有可能发生地震引发的毒气泄漏、官厅、密云、陡河及山西省的册田水库大坝震后出现险情引起的地震水灾将对我省北部造成危害。地震造成的剧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及人工放射源的泄漏的散落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震现场灾情调查效率,增强灾情调查点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地震现场灾情调查快速、高效开展.在充分考虑地震现场灾情调查任务的紧迫性和时效性的同时,结合地震现场调查区域大、灾情调查任务紧、人员有限等特点,通过采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前期预评估理论影响场以及灾害损失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制定基于 GIS的地震现场灾情调查点选取方案.结果表明:合理正确的地震现场灾情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现场灾情调查人员快速、科学的开展灾情调查工作从而大大提高现场灾情调查的效率,为地震烈度图制作和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编写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12.
减轻地震灾害://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颙  陈棋福  黄静  徐文立 《地震学报》2003,25(6):621-629
回顾了过去4年来中国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地震灾害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地震造成的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研究地震危险性向研究地震危害性的过渡;从研究工程灾害向研究社会灾害的过渡;以及发展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3.
1920年海原地区发生的一次8.5级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据野外调查和航片判读资料分析了海原地震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探讨了影响海原地震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滑坡灾害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甲瑞 《山西地震》2012,(4):20-21,36
文章通过收集日本3月11日大地震的资料,分析汇总其灾害情况、复兴重建情况以及次生灾害福岛核辐射为日本社会和公众带来的灾难及影响,为日后此类重大地震事件的灾害评估及重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对山东省北部的惠民及德州地区建筑物造成破坏和人员伤亡,震后山东省组成现场联合考察队进行了震害调查。对当年的现场考察资料做了系统整理分析,使用惠民及德州地区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现场考察资料,补充相邻的河北省有关县(市)建筑物破坏资料,客观分析1976年唐山地震对鲁北造成的灾害情况,把该区地震烈度由原来的Ⅳ、Ⅴ度校订为Ⅵ度,Ⅵ度等震线大体沿肃宁—深县—德州—商河—黄河入海口一带分布,较原来Ⅵ度等震线(沿肃宁—沧州市—黄骅—渤海分布)向南移动约100 km,并对烈度及等震线修订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扼要回顾了近三年多来中国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工作方面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引言,一般工作概况,此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任务,特别是对地震预报、地震虚报、地震谣传、地震灾害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及从中得到的几点启示,以及国际资料交流及通讯交往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逐步开展地震社会学的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调研工作中,有关主管的研究单位曾将其部分工作成果陆续刊登在《国际地震动态》上;随着《国际地震动态》对外发行和交换工作的进展,并相应地进行了有关地震社会学方面的国际资料交换和通信交流活动的探询,曾得到外国有关知名专业人士的积极反应。他们除陆续寄来许多关于地震社会学方面的资料外,并在给笔者等人的来信中表达了对开展此类国际交流活动的兴趣和愿望,还给予了《国际地震动态》以较好的评价。现按国家把来信中的部分意见摘编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由卢振恒、杨国军、李荣安等同志编译、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40余万字,16开本,本文集全面介绍了日本自然科学研究的现状、课题、今后展望以及灾害对策,涉及到自然灾害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地震、城市、洪涝、强风、海象、火山、地基、冰雪、农林等灾害,以及灾害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问题.较系统地探索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机理、影响范围及扩展机制,确立了灾害预测、预报和预防、减灾及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对灾害进行防、抗、救的对策途径及社会经济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唐山地震区的地壳速度结构,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本文对穿过唐山地震区的宁河—涿鹿剖面的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新的解释。在资料分析中,为了提高结果的精度而做了高程校正和沉积层校正,明确指出,在横向非均匀性显著的地区,资料的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射线追踪方法对该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最终的结果表明:整个测线的地壳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结构有着明显不同的差异和特征;唐山到北京之间的平原地区的莫霍界面的深度为33公里左右,平原区的莫霍面整体隆起的宽度为150公里;唐山地震区附近没有发现较厚的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1976年唐山地震的成因,不仅可加深我们对这次破坏性地震本质的认识,而且可在探索其它与之类似的灾难性地震时,给我们以启迪。在华北地区下一个地震高潮到来之前,这个问题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不少研究者曾从多种途径研究过这个问题,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成果。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一书全面阐述的关于震区的区域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