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偶氮氯膦-mN在磷酸—草酸—焦磷酸钠体系中以锌-EDTA二乙酯作缓冲掩蔽剂①在钇族稀土和常见元素存在下,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铈族稀土元素的可能性。一、实验部分偶氮氯膦-mN:0.05%水溶液(上海师大)。Zn-EDTA二乙酯0.15%水溶液:称取EDTA二乙酯15克,乙酸锌15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摇均。混合铈组稀土标准:用光谱纯的稀土氧化物按  相似文献   

2.
叶年咏 《岩矿测试》1983,(3):224-225
本文提出以P_(507)为固定相,盐酸为流动相的萃取色谱法把铈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偶氮氯膦-mN与铈的高灵敏显色反应进行比色。本法灵敏度ε=7.8×10~4。 实验部分 色谱柱:φ8×120m/m 硅烷化硅球100—120目(上试一厂出品) P_(507)(上海有机化学所实验工厂) 偶氮氯膦-mN0.05%水溶液 杂质洗除液:5%NH_4Cl,2%磺基水杨酸,1%抗坏血酸,调至ρH2—3 铈、镧、镨标准液:用光谱纯的氧化铈,氧化镧,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以P_(507)为固定相,盐酸为流动相的萃取色谱法把铈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偶氮氯瞵-mN与铈的高灵敏显色反应进行比色。本法灵敏度ε=7.8×10~4。实验部分色谱柱:φ8×120m/m 硅烷化硅球100—120目(上试一厂出品) P_(507)(上海有机化学所实验工厂) 偶氮氯膦-mN0.05%水溶液杂质洗除液:5%NH_4Cl,2%磺基水杨酸,1%抗坏血酸,调至pH2—3 铈、镧、镨标准液:用光谱纯的氧化铈、氧化镧、氧  相似文献   

4.
间羧基偶氮氯膦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间羧基偶氮氯膦(简称CPA—mk)曾用于钢中铈族稀土的测定。本文研究了试剂与钪形成有色络合物的条件。在0.12~0.48mol/L盐酸介质中,于610和660nm处有两个吸收峰,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Sc:CPA-mk为1:2,25毫升中0~10微克Sc_2O_3符合比尔定律。室温28°以下可稳定24小时。比偶氮氯膦mA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PMBP萃取分离干扰元素后,可测定矿石和岩石中1×10~(-4)~0.1%Sc_2O_3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偶氮氯膦—mN(CPA—mN)与钍产生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澳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 AB)存在下,0.5N 盐酸介质中,钍与 CPA—mN 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组成比为 Th:CP AmN=1:5,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摩尔吸光系数为1.22×10~5,钍含量在0—12.5微克/25毫升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实验表明,显色体系中加入 CTM AB,除对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外,还对铀(Ⅵ)、铈(Ⅳ)与 CP AmN 的显色反应有一定的抑制减敏作用,其他干扰如锆、铁等可采用草酸、抗坏血酸、EDTA 掩蔽,因而具有较高选择性,可以不经分离测定矿样中微量钍。偶氮氯膦 mN 是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的一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氯膦型铈组稀土显色剂简称 CPAmN,该试剂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体系已有文献。报导用于钍的测定,但本文研究表明,CTMAB 在体系中对钍增敏同时,对铀(V1)、铈(1V)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干扰如锆、铁等可采用草酸,抗坏血酸、EDTA 掩蔽,因而具有较高选择性,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矿样中微量钍。  相似文献   

6.
对硝基偶氮氯膦与钇显色反应的研究及矿石中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硝基偶氮氯膦(CPA-PN)是钇的灵敏显色剂,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存在下,对硝基偶氮氯膦与钇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5的盐酸介质中,CPA-PN与钇反应生成β型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730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_(730)=7.4×10~4,组成比Y:  相似文献   

7.
新试剂偶氮氯膦mN(理化检验16,1980)是在磷酸-草酸-焦磷酸钠体系中,可在钇组稀土存在下,测定铈组稀土。由于这一特点也改善了地质样品中测定铈组稀土元素的条件。为了适应地质样品中的复杂情况,我们做了30个干扰离子的试验,在下列微克数以内者如钾(Ⅰ)2500、铵(Ⅰ)2500、镉(Ⅱ)500、锰(Ⅱ)500、镁(Ⅱ)500、钼(Ⅳ)500、铋(Ⅱ)500、铅(Ⅱ)500、镍(Ⅱ)200、钨(Ⅵ)150、钡(Ⅱ)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导用[2-(4-溴-2-膦酸基苯偶氮)-7-(4′-硝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简称偶氮溴膦-PN)作为稀土元素的新显色剂,研究了它与稀土元素的显色条件,并将其用于矿石中稀土总量的测定。该试剂为深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在0.08~0.32N硝酸介质中,它与稀土元素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稳定时间可高达25小时以上。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以铈计)为7.53×10~4。样品经通常的碱熔,PMBP-苯萃取分离后,即可用它测定稀土总量。  相似文献   

9.
《岩矿测试》1988,(4):336-343
第一期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稀土、铀和钛的岩矿中微量锆………………………………………………土长发(1)偶氮溴膦.opSN‘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铈族稀土元素…………………………………………李春兰、申云(6)薄层层析法分离重稀土元素………………………………………………………王俊、胡昭圣、郑介恒(10)一些不对称双偶氮氯膦类显色剂测定钪的比较…………………………………胡有云、黄肇敏、吴戍(15)偶氮胂一.DBS光度法测定黑钨矿中稀土总量…………………………………………………………吴凤翔(21)罗丹明6G萃取荧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矿及石…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大合成的偶氮氯膦mA是测定希土元素的新显色剂,它具有灵敏度高、发色酸度宽、对比度大、稳定等优点。本文研究了mA与钪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确定络合比Sc:mA=1:4,摩尔吸光系数为2.61×10~4,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硝酸、硫酸、甲酸及一氯醋酸介质均可形成紫红色络合物。pH2~0.3N盐酸对吸光度影响不大(以相应酸度的试剂空白为参比)。0~10微克/25毫升符合比尔定  相似文献   

11.
在2mol/L。硝酸介质中,用Cl—5209萃淋树脂吸附钍与其他离子分离,铀、铁、锆、钛、铈等三十多种离子不干扰用氨基G酸偶氮氯膦—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显色测定10微克的钍。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钍的适用范围在0.x~0.000x%之间。实测试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测定次数n=8),加入回收率为95—103%,本法适用于测定岩石和矿石中的微量钍。  相似文献   

12.
铌铁金红石的化学式为(Ti,Nb,Fe)O_2,是富含铌钽(常含铁)的金红石的变种。在设计该矿物微量分析流程时,主要考虑铌钽与铁钛的分离。主要试剂铌标准溶液:以焦硫酸钾熔融,制成每毫升含100微克Nb_2O_5的4%草酸铵溶液。钽标准溶液:以焦硫酸钾熔融,制成每毫升含50微克Ta_2O_5的4%草酸铵溶液。混合掩蔽剂;固体H_2C_2O_4·2H_2O与Na_4P_2O_7·10H_2O按1∶4.5重量比混匀。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合成了新型显色剂—对乙酰基偶氮胂并研究了与钍、稀土的显色反应。偶氮苯基的对位引入了乙酰基助色基团,改善了原偶氮胂Ⅲ的某些特性。 本文研究了铀(Ⅳ)与该试剂的显色反应。反应物在3N盐酸、铁(Ⅱ)—环已烷二胺四乙酸还原体系中,灵敏度最高,在波长675毫微米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9.5×10~4。络合物组成为1:2,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4.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对研究物源区性质与沉积环境的重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泥岩和盐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微量元素Sr、Ba丰度高,其他Rb、V、Ni、Mn、Fe、Cr、Br等元素含量较低,多数微量元素含量比同类岩石克拉克值偏高;∑REE为47.1×10-6~268.02×10-6,平均值为181.55×10-6,接近于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高于大陆上地壳(UCC)平均值。轻稀土与重稀土总量的比值为7.96~11.46,平均值为9.71,其分配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整体特征为"右倾斜型",但重稀土元素为较平坦。铕(Eu)具有明显的亏损(0.48~0.70),铈(Ce)轻微亏损(0.89~0.97)。而盐岩样品中所含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普遍很少。通过对样品中Sr/Cu、V/(V﹢Ni)、(La/Yb)N、Sr/Ba、δCe和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总结出沙三段属于陆相沉积,处于还原、厌氧、咸水沉积环境;根据La/Th-Hf和Co/Th-La/Sc源岩判别图解、Eu、δEu以及REE—La/Yb等组合特点,显示源岩主要为中酸性长英质岩石(花岗岩)和混合长英质岩/基性岩,古老沉积岩对其贡献不大,主要来自内黄隆起和鲁西隆起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15.
夹持于甘孜—理塘结合带与金沙江结合带之间的义敦弧岩浆岩带上发育了3条纵贯南北的造山花岗岩带,其中:中带形成了由20余个岩体组成的雀而山—格聂花岗岩带和相关的银、锌、铅-锌多金属矿床。本文对格聂(南)花岗岩体进行研究,发现其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三类,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89.9±3.6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主量元素化学成分具有富硅、富铝、低钠高钾的特征,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SI1,指示岩浆源自地壳;(CaO)%/(Na2O)%值等于0.1左右,表明源岩为大陆地壳沉积岩区的泥质岩。稀土总量均值228.83×10-6,稀土配分曲线呈略右倾近直线海鸥型,与地壳熔融型花岗岩形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铕出现明显负异常(δEu=0.13),显示岩浆分异结晶作用强烈。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富集高场强元素U。Rb/Sr平均比值14.97,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源岩为上部陆壳。结合Rb-(Y+Nb)图解、(Rb/30)-Hf-(Ta×3)图解、R1-R2变异图解,格聂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应是甘孜-理塘洋盆和金沙江洋盆闭合后,造山后伸展作用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羌塘地块的中西部,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俯冲、碰撞形成的高压变质带,是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红脊山混杂岩带内蓝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红脊山地区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亚碱性玄武岩,其中碱性玄武岩具有高TiO2(2.86%~4.84%),属高Ti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11.42~20.05]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而亚碱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1.74%~1.81%),稀土总量较低(67.27×10-6~68.59×10-6)和轻稀土略微富集的特征[(La/Yb)N=2.49~2.81],与典型的E-MORB特征一致。Sr、Nd同位素组成:εNd(t)=-0.1~3.9,(~(87)Sr/~(86)Sr)i=0.704812~0.708365,表明该地区基性岩浆来自亏损型地幔。锆石的Th/U比值为0.33~1.33,并具有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获得两组206 Pb/238 U年龄数据:其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9 Ma(n=15,MSWD=0.39)和304.2±2.3 Ma(n=14,MSWD=0.54),因此该两组年龄应代表蓝片岩原岩形成年龄,红脊山蓝片岩原岩形成时间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和前人研究成果,红脊山基性原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与南羌塘二叠纪基性岩墙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蓝片岩基性原岩年龄在红脊山乃至整个羌塘地区都鲜有报道,红脊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厘定为精细刻画羌塘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将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玛尼吐组划分为2个岩性段,一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少量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段为中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碎屑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划分出爆发相(碎屑流堆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并圈出4个V级火山机构。获得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 8±1. 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的SiO2为64. 04%~65. 40%,高Al2O3(16. 02%~16. 96%),岩石富碱(K2O+Na2O=8. 07%~8. 38%),低TFe2O3(1. 38%~4. 43%),贫TiO2(0. 6%~0. 81%),A/CNK值介于1. 02~1. 12之间;稀土丰度总量??REE为177. 60×10-6~254. 61×10-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N=8. 13~12. 63,具弱负Eu异常(δEu=0. 71~0. 78); 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为钾玄质岩。研究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伸展作用触发先前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地壳混染影响较小,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富锦岩体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紧邻环太平洋增生型完达山造山带,是中国东部最年轻的花岗岩体之一。野外出露点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东11 km、乌尔虎力山西北坡,GPS位置47°14'9.8"N 132°14'5.8"E。岩体由中粒花岗闪长岩组成,围岩是二叠纪砂岩地层,地层南北走向、近直立,砂岩发生接触热变质。花岗闪长岩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含~50%斜长石、~25%石英、~15%黑云母及~10%碱性长石。锆石长轴~250 um,长宽比~3:1,阴极发光下见明显的振荡环带,为典型花岗岩锆石。15粒锆石SHRIMP U-Pb分析结果得出谐和年龄为(54±1)Ma。围岩砂岩的碎屑锆石颗粒直径50~100 um,SHRIMP锆石U-Pb年龄峰值260、500 Ma,少量属前寒武纪。花岗闪长岩Si O2(质量分数)为68.8%~70.3%,Na2O为3.8%~4.2%,K2O为1.9%~2.3%,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强烈分异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N22]、高Sr/Y比(Sr/Y60)、高Ba((699~764)×10-6)和Sr((707~735)×10-6)质量分数等特征表明其为埃达克质高钡锶花岗岩。其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 099~0.707 265,εNd(t)值为-0.15~-2.07,(208Pb/204Pb)t=38.244~38.279,(207Pb/204Pb)t=15.562~15.576,(206Pb/204Pb)t=18.353~18.376,锆石εHf(t)值为+3~+7,Sr-Nd-Pb-Hf同位素特征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完达山造山带西缘的二叠纪岛弧岩浆岩[1]十分接近,反映了EM2同位素特征,而与中国东北新生代以双辽[2]、伊通—大屯[3]玄武岩为代表的DMM软流圈亏损地幔来源物质和以五大连池[4]、牡丹江黄花—海浪玄武岩[5]、永胜正长岩体[6]为代表的高钾质EM1岩石圈富集地幔来源物质有显著差异,亦未见岩浆混合的证据。因此,富锦花岗闪长岩更可能是来自由二叠纪岛弧岩石组成的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不是来自新生代幔源岩浆的结晶分异或岩浆混合。结合研究区周缘广泛发育古近纪断陷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富锦岩体的形成与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脱水、玄武质岩浆底侵以及陆壳伸展有关。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案例[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