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球表层的环圈构造,是六十年代以来航天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地壳构造的一种新认识。这类构造,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这是火山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中心型”构造。浙江中生代陆相火山岩覆盖区的卫片解释和区测资料表明,一系列大小火山环圈构造,彼此包容、交切,在总体上构成火山环圈条带,且大部受区域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976,11(2):124-134
宁芜火山岩地区在长江下游,地跨苏、皖两省,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是一陆相断陷盆地。中生代以来,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的中性和偏碱性岩浆喷发和侵入,其中火山岩厚度达千余米。解放以来,不少单位对该火山岩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藏白朗地区蛇绿岩火山岩中单斜辉石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应用岩石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区分不同构造位置的现代火山岩,已被人们所注意。同时,根据这种观测资料所确定的一般特征,亦已广泛地应用于古火山岩,并获得了一些古地质环境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郑学正 《地质科学》1986,(2):138-142
近些年来,人们广泛地利用火山岩的主元素或微量元素的特征对火山岩进行地球化学、成因岩石学和构造岩石学的研究。Mullen(1983)利用玄武岩的 MnO、TiO2和P2O5建立大洋型玄武岩的 MnO×10-TiO2-P2O5×10的构造背景判别图(以下简称MTP图)和圈出了大陆拉斑玄武岩在 MTP 图中的分布范围。他选择了能反映玄武岩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元素组作为该图的端元组分。  相似文献   

5.
构造区的定义、级别及其划分根据构造区是地壳中各个具有不同大地构造性质的地区,或者是大地构造性质虽同而地质发展史不同或不大相同的地区。依它们之间差异的大小,构造区可以分为大小各级;凡级别愈高者其间差别愈大。第一级构造区是大地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目前所知共有三种,即地槽区、地台区及地洼区(原称“活化区”或“活化地台”),它们是地壳的基本构造单元。一般地说,无论在属于何种基本构造单元的一个构造区内,如研究程度容许,都可以根据地质发展史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及所包括范围的大小,分别依次划分为各级分区。  相似文献   

6.
浙江高岭土矿床中氢氧同位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是我国高岭土矿的产地之一,矿床主要集中于浙南火山岩地区。浙南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及浅成侵入岩,构造断裂发育,气候温暖湿润,具有风化或热液作用形成高岭土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广泛发育着中生代火山岩,除台湾省为海相火山岩外,其余绝大部分为陆相火山岩,这是一套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概括称为安山岩建造,是环太平洋安山质火山岩带的一部分。 对我国东部火山岩和含矿火山岩盆地,前人已进行过很多研究,这些工作提供了大量基本地质资料和重要成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数学地质角度,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中国东部安山岩问题,并得到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区调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对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事件地层等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重新厘定了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形成的时代和地层序列,并将特殊岩性层以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了表达; 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首次在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雪山组; 建立了测区二叠系多重地层划分方案; 重新厘定了日干配错群基本层序和物质组成,将日干配错群进一步划分为2个组; 新解体出31个侵入体、8个潜火山岩地质体和多条中酸性脉体; 查明了区内断裂、褶皱等构造性质、时代、序次及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样式; 新发现金属矿(化)点18处,找矿靶区2处。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断块的太古代绿岩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杨杨 《地质科学》1986,(2):200-200
阿拉善断块上广泛分布着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原称阿拉善群、龙首山群、桑干群)。岩石一般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但变质程度极不均匀。在岩石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组构特征。其原岩相当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钙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巨厚的海相火山-沉积系列,构成了阿拉善断块的基底构造层。  相似文献   

10.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会民 《沉积学报》2012,30(2):283-290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该区混合沉积特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其中结构混合(狭义的混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混积岩岩石成分不同,西部以内源型混合沉积为主,中东部以陆源型混合沉积为主,局部为火山岩型混积岩。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类,局部发育突变式混合沉积。最后,分析本区白云岩的成因,进而探讨形成混合沉积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琼地区系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简称。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本区可分为两部分:北部的雷州半岛和琼北,通称“雷琼坳陷”,为新第三纪和早更新世大幅度沉降区,兼有剧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南部是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隆起区,发育多级剥夷面,由隆起中心向海呈阶梯状下降,该区隆起幅度虽大,却基本上没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亦弱(图1)。本文根据若干典型的第四系剖面、火山活动、14C测年数据、测震及地形变等资料,初步探讨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海城地震震源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震源模式是对地震形成条件、孕育和暴发过程的认识,它是与地震预报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讨论一个地震的震源模式应该解决震源应力场、发震构造和震源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依据来源于震前、震时和震后所暴露出的各种实际材料。地震地质特征是认识这些问题的背景,模拟实验则为我们认识这些问题提供对比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山东块断构造特征与地震带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表明地球的岩石圈具有明显的板块构造特征,大陆可随板块运动破裂而漂移,又可随漂移而并合。这一假说推动了人们对大陆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台和地槽发展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是有它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震区的构造条件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认识地震的形成、孕育和发生是十分有意义的。唐山地震震中与深大断裂没有表现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引入注目的北东向断裂上。其控制因素我们认为是包围震区的边界断裂起了重要作用。边界断裂的存在使被围限的北东向断裂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形成相对“闭锁”区段。当区域应力场急剧变化时,“闭锁”就被突破,产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15.
矿田构造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以内生脉状矿床为例,简要地论述了矿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肖静  薛培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6):636-639
阐述了恰东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化学组成、矿区构造、岩浆岩、矿石类型以及硫同位素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恰东铜矿床的成矿与该区三叠世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是由火山成矿流体以喷流形式进入海盆底部与陆源碎屑一起沉淀而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属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本文从区域、矿田、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模式研究入手,总结出本类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建立了矿致异常元素的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序列,指示了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成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损失,取得了预报和预防破坏性地震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经验。它充分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地震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海城地震是我国东北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七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两次对震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