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平  江山 《河南气象》2002,(1):44-44
在实际工作中 ,曾出现过一天内透光和蔽光波状云转记频繁的现象 ,业务学习中讨论时 ,有些观测员认为云块间没有云缝的波状云就不是透光云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在这种观点的左右下 ,往往会引起以下一些问题 :其一值班时云状误记 ,凡是 1 0成的Ac(或Sc)都记为Acop(或Scop) ,由于云缝时有时无、云量时多时少就造成了记录在透光和蔽光间转记过于频繁 ,甚至使云的记录与日照记录矛盾 ;其二值班时在云量较少、云块间无缝隙的情况下 ,对于应该记透光还是蔽光无所适从。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关于透光云的特征描述看 ,透光包含两种…  相似文献   

2.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3.
1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常常有个误区,就是:蔽光云的云量必须记成10成,透光的云量不能记成10成。以Actra云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其描述为“云缝可见蓝天,即使没有云缝,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且可看到蓝天,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就可以记录10-成的透光Actra。而实际工作中有时高积云没有布满全天,但覆盖天空部分云块比较厚,个体密集且不透光,这时观测就可按可见云量记为Acop。有时Acop和Actra同时存在,观测时应按照云量所占天空的多少为序同时记录,以上观点同样适用于Sctra和Scop。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云状和云量的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能尽量反映当时天空云的实际情况。2层状云的记录在观测中也常常遇到识别层状云时以日光能否透过来判断是透光还是蔽光,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观点:完全依据透过云层是否可见日月来判断As的透蔽;以绕日月周围是否有晕来断定Cs的记录;出现层状云时云量必须记10成。就Astra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云层较厚,且厚度变化大,厚的部分隔着云层看不见日月,薄的部分比较明亮一些。但在实际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As在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5.
天空状况不明时云的记录可归纳为 4种情况 :①因雪暴、雾使天空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10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 ;因雾、吹雪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全部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 10 ,云状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云状。②因烟、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尘粒现象使天空云量、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或同时记录可辨明部分的云状。③有两层以上云 ,下层云布满天空 ,从云缝中可见上层有云且不能辨认时 ,云状栏记录下层云和“—”。④除以上 3种情况外 ,其他原因使天空状况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  相似文献   

6.
在云电码编报中 ,从云所反应的天气意义考虑 ,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 CM云。因此 ,Nh云所编报的云量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低云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同志 ,甚至不少台站由于理解错误或受错误习惯影响 ,将 Nh的云量误认为“有低云时编报低云量 ,无低云时编报中云量”,只有在定时观测时出现 Ns、 Sc cast、 Sc lent三种云之一 ,并且当时天空中还存在其它低云时才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由于实际观测中这种情况出现次数不是很多 ,整个站组往往忽视了这种记录 ,形成整体出错。如 :云量 :1…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1日,我站遇到上层云被布满全天的Fn遮蔽,且14时观测时只看到Fn,从云缝或云层较薄处也看不到上层云。当时考虑Fn的特征是低而破碎,呈灰色或暗灰色的云。从Fn的特征看,它是降水云层下的小水滴经扰动凝结形成的碎云,初生时少而各自孤立,以后不断滋生,移动较快,形状多变,渐渐会合并成一整层。一般情况下,透过Fn的云缝可以看到上层的一层云。由于规范规定Fn的云量不能记10,为了总低云量与云状的配合,才违心地记录了云量为10-的Fn,照原来的记录记了上层云。后来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  相似文献   

8.
王媛 《河南气象》2001,(4):46-46
日常观测中,当天空中的云布满全天时,一般都习惯于将10-的云记为透光,10 成的云记为不透光,总认为10成透光的云与10-的不透光的云与情理上说不过去。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区别云的透光与不透光不应以天空有无云缝或能见不能见到青天以及云量多少来判定,而应主要从云的个体周围是否透光来判定。透光的积状云并不一定都有云缝,此时表现为云层薄的部分比较明亮,但并不一定见青无;不透光的积状云大部分无云缝,但不一定布满全天。观测中,一定要仔细分辨,认真分析,不可误记。如何区别积状云的透光与否@王媛$焦作市气象局!河南…  相似文献   

9.
Cb cap、Sc tra(Sc op)和Sc cug这几种云所表示的天气各不相同,但从外形特征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白天比较容易辨识,而到夜间就容易产生混淆。夜间识辨Cb cap的主要特征是有闪电和雷声。有Cb cap即可看到闪电,闻到雷声,云块的天空部分乌黑一片,但在云顶的前部带有卷云特征,可  相似文献   

10.
张新雄  肖明丽  郑雪梅 《广东气象》2009,31(6):60-60,62
针对“隐性Cb云”容易漏记的现象,提出了通过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周围观测站的情况来判别隐性Cb云的方法,以及天空云量多、云块间互相遮掩又无雷电伴随的Cb云如何准确记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云。但是,在下述几种情形下,准确判定Cb云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1.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天气现象时;  相似文献   

12.
吴绍金  冯万瑞 《气象》1983,9(11):49-49
所谓雨雪幡,指的是出现于某生云的底部,垂曳于空中而未及地面的降水。雨雪幡分别由水滴或冰晶构成。雨雪幡属于主体云的附丽云或从属云,在云天观测中云幡不单独记录。不论雨幡或雪幡,都作为主体云的云状和云量来记录。显然,正确地辨识雨雪幡对于正确地记录云天是有意义的。 通常认为雨雪幡的颜色灰暗,不难辨认。这是因为它们通常出现于高层云、蔽光高积云、雨层云、层积云或积雨云的下面,此时往往云层很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性错情中,目测项目比例较大.在云量、云状的观测记录和互相配合上存在较多失当之处.如当积云性层积云、透光高积云等布满天空时,总云量不宜记10成而应记10~-;而当天空布满高层云、雨层云时,一般不宜记10~-而应记10.  相似文献   

14.
荚状云     
苏茂 《气象》1980,6(4):40-41
常见的荚状云主要有荚状高积云(Ac lent)和荚状层积云(Sc lent)。卷积云也有荚状(照片见封三),但不大为人们所注意。 荚状云主要是由局部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汇合而形成的。当气流上升使空气绝热冷却而成云时,如遇上空有下沉气流,云的发展受到抑制,边缘因蒸发变薄,就形成边缘薄、中间厚,轮廓分明,形如豆荚的云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气象测报质量固然在稳步上升,观测员的业务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测报工作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目测项目中的复杂天气简单化和公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在质量的提高。为了共同提高认识水平,下面想提出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有人认为:“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的云量不能记10。既然是透光,多少必有缝  相似文献   

16.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 ,观测员对毛卷层云的观测记录和编码理解很不一致 ,如云量能否记录 1 0成 ,编码是报 5或 6 ,还是报 7或 8等等。毛卷层云 (Csfil)的定义是白色丝缕结构明显、云体厚薄不很均匀的卷层云。Csfil的云量可以记 1 0 - ,也可以记 1 0。认为凡是Csfil布满天空 ,不论何种情况 ,总云量不能记 1 0 ,只能记 1 0 - 的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当Csfil布满天空时 ,带有毛卷云的特征 ,丝缕结构较重的部分 ,天空发白 ,丝缕与丝缕间云层较薄的部分 ,天空呈淡蓝色 ,有时误将云层较薄的部分认为是Csfil的固有空隙。毛卷层…  相似文献   

18.
游焕 《气象》1990,16(5):54-54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照业务上级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但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了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笔者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使与所编报的云码配合,亦便于下一班测报员校对。  相似文献   

19.
陈锦冠 《广东气象》1997,(4):35-36,26
检查我省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发现积云性层积云(Sccug)记录越来越多,而积雨云(Cbcap)的云量记录越来越少,有些站几乎是有低云便有Sccug。为此,笔者对台站的云天记录进行一了分析,并进行了跟班,发现部分云状、云量的记录是误记的。特对此进行分析。1多记Sccug的情况和原因(1)在夏天和秋天,因热力作用而形成的积雨云(以下简称Cb云),误把其底部阴暗混乱部分单独记为Sccug和Fc。即把一种Cbcap,误记为Cbcap、Sccug和Fc三种云,多记Sccug少记了Cbcap。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观测员对Cb云定义理解的错误,认为Cb…  相似文献   

20.
顾凤清 《气象》1990,16(11):1-1
在审核报表中,感到有几种云状的记录不妥,且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Sc op与Sc tra共存 出现这样的记录,我认为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