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福岩体位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部。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永福岩体中YF-1样品的年龄为133±1 Ma(MSWD=0.50)、YF-2样品的年龄为143±1 Ma(MSWD=0.59),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该岩体富硅、碱,里特曼指数σ=0.96~2.43,铝饱和指数(A/CNK)=0.98~1.6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过铝质范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中-弱Eu负异常,弱Ce负异常到无异常,轻重稀土的分馏较微弱;微量元素表现为亏损元素Ba、Sr、K、P和Ti,富集Th、U、Zr、Hf等元素。样品YF-2~YF-7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为永福岩体主体,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而样品YF-1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锆石的εHf(t)值除一颗来自残留基底为正值外,其他锆石全部为负值(-4.30~-11.82),Hf同为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5~1.92 Ga,表明永福岩体可能形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融。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地壳的伸展背景下,在岩石圈伸展作用下幔源岩浆底侵促使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先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早期的S型花岗岩,岩浆作用后期,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晚期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胶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 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本文选择了与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岩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 识别出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两种主要的侵入岩类型, 它们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呈现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定年结果表明, 中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9.8±0.8 Ma和119.3±0.9 Ma, 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2±0.7 Ma和109.9±0.7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全碱(K2O+Na2O=8.14%~8.72%), 高的Al2O3(12.42%~15.32%), 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8.46~18.87), 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8.52~24.08)和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33~0.58)。大泽山岩体锆石εHf(t)值为-26.4~-16.2, 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812~2 173 Ma, 物源主要是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的部分熔融, 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大泽山岩体成岩期与胶东金矿的主成矿期一致, 暗示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获得班韦乌卢地块卡萨马北部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11±20 Ma(N=17,MSWD=3.9),表明班韦乌卢地块基底中正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的TDM2年龄变化范围为3018~2184 Ma,明显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具有不均一的εHf(t)值(-7.1~6.6)显示形成正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与幔源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4.
火神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为一杂岩体,该岩体与火神庙钼矿床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对火神庙岩体的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对火神庙钼矿床成因的认识.系统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0.3±0.6Ma、146.0±0.6Ma和145.1±0.5Ma,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2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火神庙杂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是不同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就位的结果.石英闪长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与太华群TTG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后上升就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后河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北部,岩体侵位于太古宙太华超群地层中,主要岩性是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0±1.8) Ma和(127.3±1.0)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均具有富钾(K2O/Na2O =1.00~1.51)、过铝(A/CNK =1.12~1.17)、贫镁(Mg#=26~34)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Eu异常不明显(δEu=0.84~0.97),(La/Yb)N比值高。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具有明显的负值(-17.8~-9.5),TDM2主要集中在2.3~1.7 Ga。综上所述,早白垩世后河岩体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地壳由挤压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铅山县中二叠统车头组硅质岩内见夹多层凝灰岩。通过研究该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该区海底火山喷流活动的时间、成岩环境及成岩物源。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4.8±4.4Ma,表明其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拉张性台盆环境,作为直接地质证据说明这一时期存在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凝灰岩的Lu-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70~1670Ma(平均值1320 Ma),为中元古代,代表了成岩物源可能与区域性地壳重熔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胶东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金矿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达5000余吨,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前人利用高精度重磁、CSAMT等物探方法解译,认为焦家成矿带、招平成矿带深部可能有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存在。本文通过近几年勘查施工钻孔揭露的胶西北三条主要金成矿带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表现为较高的Na2O+K2O(5.80%~11.27%)、Al2O3(14.01%~16.36%)含量,高的Sr含量(632×10-6~1224×10-6)、Ba含量(1641×10-6~3512×10-6)和高的Sr/Y比值(185~435),CaO(1.25%~2.44%)、TiO2(0.08%~0.23%)、MgO(0.17%~0.84%)、全Fe2O3(0.67%~1.94%)、Rb(46×10-6~1...  相似文献   

8.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广泛出露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934±27 Ma~1974±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SiO2含量为69.4%~72.22%,K2O含量为4.52%~5.08%,Na2O含量为2.94%~3.11%,Al2O3含量为14.12%~14.65%,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花岗岩REE明显分异,铕负异常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相对富集而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U和Th相对富集,P、Ti、Nb和Ta相对亏损.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2.7~3.9和-12.8~1.5,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7 Ga~2.83 Ga和2.52 Ga~3.37 Ga,样品的年龄数据投点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两侧,说明原始岩浆是不均一的,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原始岩浆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壳幔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崤山东部浅覆盖区发现了老里湾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与矿区内的老里湾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查明老里湾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组成及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老里湾岩体4件花岗斑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3±1)Ma(MSWD=0.58)、(133±1)Ma(MSWD=1.20)、(134±1)Ma(MSWD=1.16)和(137±1)Ma(MSWD=0.45),表明老里湾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岩石具有高的w(SiO_2)(70.48%~72.75%)和w(K_2O)(5.90%~7.01%),非常高的K_2O/Na_2O比值(7.68~12.89)和较高的A/CNK值(0.97~1.25,平均1.11),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老里湾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介于231×10~(-6)~27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其(La/Yb)N值介于26.7~36.5之间,岩石具有中等到弱的负铕异常(Eu/Eu*值介于0.59~0.78,平均0.68)。老里湾岩体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老里湾岩体锆石的εHf(t)介于-43.0~-5.1(平均-20.0),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2~3.85 Ga(平均2.45Ga)。老里湾岩体的源区主要为中-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古太古代和始太古代地壳物质,岩浆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底侵的玄武质岩浆混合是老里湾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位于陕西省的姜家沟-磨沟峡-小岭镇地区的迷魂阵岩体,为南秦岭构造带中一个古老地块内的深成侵入体。该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可将迷魂阵岩体的岩浆作用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岩浆作用阶段主要形成闪长岩,其侵位时代为885±4Ma;晚期岩浆阶段主要形成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侵位时代为~737±4Ma。定年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揭示早期闪长质岩浆主要形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晚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早期闪长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并经历了地壳物质的混染或者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豫西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黑沟—栾川区域性断裂带的南侧。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将岩体划分为3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在矿物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体基本相似,均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但在岩石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岩石具有高硅(SiO2>70%)、高碱(NaO+K2O=8.28%~9.53%)、低钙(CaO=0.68%~2.42%)的特点。在微量元素上,Ba、Sr、Nb、Zr、Th、Rb含量较高,Co、Ni、Cr、V、Sc含量低。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第2期和第3期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1±1)Ma(MSWD=0.41)和(108±1)Ma(MSWD=0.39),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横田花岗斑岩位于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中部。以横田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花岗斑岩多呈岩株产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10%)和基质(90%)组成,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杂乱分布,粒度为0.6~6mm,基质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长石粒度为0.02~0.25mm。获得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2±1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富集Rb、U、Nd、Hf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相似。花岗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均小于0,在t-ε_(Hf)(t)和t-(~(176)Hf/~(177)Hf)_i图上,所有样品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和华南中元古代基底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28~1.47G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3.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铜矿床。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测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1±1Ma(n=25,MSWD=0.57),被解释为岩体的成岩年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石英闪长岩具有碱含量中等(Na2O+K2O=3.99%~5.05%),高镁(Mg O=4.53%~4.91%)的特征,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具弱负Eu异常(δEu=0.68~0.76)。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具环带结构,斜长石为拉长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εHf(t)为-5.8~2.7,tDM2=1.03~1.58Ga。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英闪长岩源区较复杂,为壳幔混合源,可能为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并与楔形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且岩浆上侵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岩体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宏  张锦让  周清  孙志明  王一伟  陈刚 《地质通报》2019,38(11):1858-1866
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断裂带小金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通过对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33.37±0.26Ma(MSWD=1.7,1σ),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渐新世早期,与盐源-丽江富碱斑岩带主体侵位时代一致。岩石SiO_2含量为61.55%~69.13%,全碱(Na_2O+K_2O)含量为8.85%~10.92%,N/K值为0.88~1.07,A/NK值为1.54~1.84,A/CNK值为1.23~1.72,属过铝质碱性石英二长斑岩。同时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La/Yb值,低Y、Yb和镁值(Mg~#0.5),表明其具有大陆型或钾质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该岩石可能形成于区内加厚地壳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其起源演化受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系控制,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相似文献   

17.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区地处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7Ma左右。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具有高硅,富钾、铝而贫钠,低铁、镁、钙的特征,SiO2含量为75.06%~77.66%,全碱含量(Na2O+K2O)为7.05%~7.39%;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25.74×10-6~32.63×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6.74~9.53,Eu具有中等的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Pb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全岩的(87Sr/86Sr)i=0.706207~0.711774,εNd(t)值变化于-19.0~-17.8之间,tDM2=2.39~2.49G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古老下地壳,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  相似文献   

18.
对锡铁山北东侧的花岗斑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3. 9±2. 2 Ma (MSWD=0. 069),属于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硅(SiO_2=76. 33%~76. 99%)和碱(K_2O+Na_2O=7. 28%~8. 19%),低钙(CaO=0. 58%~0. 75%)、镁(MgO=0. 20%~0. 31%)和Mg~#值(Mg~#=23. 29~30. 17),A/CNK介于0. 97~0. 98,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 36~0. 4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6. 6~+9. 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60~950 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锡铁山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起源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文锡铁山花岗斑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