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藏自治区环境地质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及其组合具有相应的区域性特征.藏南高山峡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且规模大、危害大;藏东高山峡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较发育;藏中高山宽谷区,泥石流、河道变迁、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较发育;藏北内流湖盆区,则冻胀融沉、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较发育;藏南内流湖盆区,土地盐渍化、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广东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毗邻港澳,东连福建、北和江西与湖南为邻,西同广西交界,西南与海南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09°39′48″~117°21′02″,北纬20°13′30″~25°31′05″,陆地面积约179766km2。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8·0~23·1℃,由粤北向南逐渐升高;每年的4~9月为雨季,雨量丰富,且多台风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mm。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相互影响的自然地质条件的总和。通过多年对广东省地质环境的研究,根据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地貌、地质、水… 相似文献
4.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2000-2010年探索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实施和重大生态地质环境事件影响了承载力的研究方向。生态地质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较多、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次之、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承载力研究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已有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耦合机制、模拟预测模型集成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响应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坚持系统观,统合子系统和系统两个尺度,从拓展学科纵深关联、深化多维耦合机制、发展集成模拟预测模型、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将研究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6.
喀斯特断陷盆地环境地质分区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随着新生代高原隆升产生的断裂活动所引起的断块差异沉陷及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山间盆地。由其以局部地块断陷为主导并伴随侵蚀及溶蚀的成因机制所决定,具有地貌分区明显、新构造运动强烈、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壤植被分带性强、气候垂向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区间差异大等特征。其中,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既是地质环境本质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对生境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因素,而且容易认识和识别,是环境地质分区的良好标志。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标志,喀斯特断陷盆地可划分为侵溶蚀山区、溶蚀丘峰谷地区、沉积平坝区、侵溶蚀河谷区4个环境地质分区。侵溶蚀山区生态功能突出,溶蚀丘峰谷地区生态与经济功能并重,沉积平坝区经济功能尤显重要,侵蚀河谷区视所处大江大河流域的区位及宏观影响而定。资源开发和环境恢复治理,应与环境地质分区功能相协调,按流域系统评价和全面权衡利弊、科学规划布局,才能取得可持续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省矿山环境地质的调查,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和分布特征,介绍地质环境的保护治理成效,预测地质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矿山设施及矿山影响范围内地质环境现状采用RTK测量,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调查研判,查清矿山废水、废石、尾矿砂的存放排放现状,危害程度等情况,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区依据影响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三个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给出环境分级评定级别为作用小,露采环境地质影响程度为简单型,环境治理级别确立为三级,并结合不同分区实施不同综合治理方法,从而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立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省地矿局资助,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完成的《贵州省环境地质研究》科研项目,2011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环境地质研究以贵州省目前面临的“岩溶石漠化,工程性缺水,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恶化”等关乎民众生存发展的环境地质问题为重点,系统、全面总结了贵州省环境地质特征,开展了全省环境地质主要问题及成因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基于风险理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地质环境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交叉融合,开展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风险是否可接受及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和判别标准,提出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概念,将承载力状态判别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和不可接受超载3个等级,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识别地质环境问题、基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单因素评价、承载力综合评价等。探索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阈值。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基于风险理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地质环境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交叉融合,开展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风险是否可接受及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和判别标准,提出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概念,将承载力状态判别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和不可接受超载3个等级,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识别地质环境问题、基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单因素评价、承载力综合评价等。探索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阈值。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对公路、桥梁或隧道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类比分析法区划结果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叠加计算,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综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南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分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地质灾害即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是做为自然灾害的种类提出来的.灾害地质系指对人类生命财产能够造成危害的地质因素,包括某些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灾害地质是做为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应用分支提出来的.我们在进行南海1∶250万灾害地质编图和区域灾害地质环境评价时,本着既考虑灾害地质动力性质,又考虑它们出现的空间部位,以及简单实用,方便研究部署和政府管理的原则,将南海灾害地质划分为构造的、海岸的、海底的和浅层的四大类.灾害地质分区既是调查研究成果,也是研究的方法手段.根据灾害地质环境区域分异情况,主要灾种及其组合特征,以及潜在危险性等,将南海分为4个灾害地质区;即海岸带灾害地质区、大陆架灾害地质区、大陆(岛)坡灾害地质区、中央海盆灾害地质区,然后再划分若干亚区. 相似文献
15.
16.
18.
山西省是一个矿业大省,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引发了大量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详细调查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矿山三废排放及矿山地下水均衡破坏等3种类型。并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山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划为影响严重、影响较严重、影响一般3个区及29个亚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