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登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浅海相磷块岩矿床,而青龙哨磷矿是我国重要的陆相磷块岩矿床.两地磷矿品位高,储量大,是滇池地区正在开采的2个重要磷矿基地.野外工作研究发现,青龙哨角砾状磷块岩顶板的磷锶铝石矿层和高岭土黏土岩二者呈超覆式不整合接触.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陆相磷块岩的许多特征,而没有浅海相磷块岩的原生沉积构造特征.同时,白登磷矿见上下2层工业矿体,而青龙哨磷矿仅见1层工业矿体.对此二矿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3.
滇东梅树村期磷块岩分布广泛,北与四川省相毗连,南至通海、建水等县,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相接,面积达四万多平方公里,藏有若干大型磷块岩矿床。滇东地区含磷地层齐全,生物化石丰富,磷块岩矿床所处地质构造特殊,矿石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我国开采磷矿的重要基地,而且是研究磷矿形成条件的典型场所。本文就区内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与聚集条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依矿床成因类型不同而不同。磷矿成因有内生、外生和变质等三大类。内生磷矿包括岩浆岩型、火山岩型、热液型等,还可细分若干亚类【1】;外生磷矿包括海相磷矿、陆相磷矿;变质型磷矿包括沉积变质磷矿、绿岩带型磷矿。磷矿成因类型虽多种多样,但最具成矿远景的是海相磷块岩、沉积变质磷灰岩和岩浆岩型磷矿中的碱性杂岩型三类,这里只讨论这三类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铀矿床分类方案和全球铀矿床数据库(UDEPO),含铀磷块岩型与不整合相关型、砂岩型和火山岩型等并列为十五大铀矿床类型,含铀磷块岩型矿床中铀的资源量在十五大铀矿床类型中排列第二,且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经常伴生钼、镍、钒、分散元素和稀土等多种战略资源,显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是由于磷块岩中铀的品位偏低,大部分只能作为磷矿的副产品加以开采,因此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相对国内四大类型(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研究程度较低,国内外对该类型的命名仍未能得到统一。本次系统总结和梳理国际和国内相关概念的描述,赋予了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概念,初步划分了类型,整理了全球磷矿床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分布,总结了磷矿床、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勘查和研究现状,并对国际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综合开采和我国磷矿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地质报》报道,我国磷矿资源在分布、赋存和质量等方面具有四大特点: 1.磷矿储量分布不均衡。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是我国的主要磷矿基地,约占全国总量的77%,现全国有80%磷矿产自这些地区。 2.磷矿以中、低品位为主。高品位磷矿仅占总储量的8.6%,且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其中品位大于32%以上、有害杂质低的优质磷矿不足2.3%,而P_2O_5含量小于11%者就约占32.6%。 3.磷块岩储量大、杂质含量高。在工业储量中,主要是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占总储量的70%以上,而8O%的磷块岩矿石杂质含量较高。 4.磷矿层不但大部分呈倾斜、缓倾斜的薄—中层矿体,而且多赋存于灰岩中,且顶低板常为白云岩。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在宜昌磷矿北部竹园沟-下坪勘查区新发现一特大型磷块岩矿床,已通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项目专家组的成果质量验收,提交磷矿资源量4.95亿t。据悉,竹园沟—下坪勘查区面积14.41km2,探明的特大型沉积型磷块岩矿床见矿两层,其中主要工业磷矿层厚度为3.26~14.9m,五氧化二磷平均品位20.62%~28.44%;次要工业磷矿层厚1.50~11.15m  相似文献   

8.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5,(4):381-390
泥晶磷块岩(micritic phosphorite)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我国的磷块岩矿床也多有这种矿石。过去往往把组成泥晶磷块岩的磷酸盐矿物叫做胶磷矿(collophane)。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观察结果表明,胶磷矿实际上也是结晶质磷灰石,只是由于颗粒极其微小而已。由这种泥晶磷灰石组成的泥晶磷块岩也同样不像过去描述的那样单调,而是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9.
开阳磷矿北西部磷矿是开阳磷矿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含矿层岩性组合及厚度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磷块岩的岩矿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将洋水组含磷岩系划分为4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沉积环境由潮下低能带向潮间带、潮上带逐渐过渡。在海平面不断升降的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大量富磷海水进入洋水矿区浅水环境中沉淀形成磷块岩。  相似文献   

10.
航空伽玛能谱资料在昆明地区磷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卫冲 《铀矿地质》1998,14(3):174-179
磷块岩矿床中磷与放射性元素铀之间存在着共生组合关系。这是应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普查磷矿的前提。通过对6个已知磷块岩矿床的航空伽玛能谱特征场的分析,建立了应用航空伽玛能谱资料确定磷矿找矿靶区的评价准则,并对昆阳磷矿区和王家湾磷矿区外围未知地区作了初步评价,确定了I类找矿靶区5片,Ⅱ类找矿靶区3片。现已在找矿靶区内找到了磷矿床。  相似文献   

11.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现为海侵-海退-海侵的垂向沉积组合。沉积相在矿集区呈环带状分布,磷矿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磷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类型直接影响了磷质颗粒的物理富集过程,其中潮下高能带为磷矿沉积的最有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Carbonate organogenic buildups (reefs) are lithofacies barriers of marine basins separating sedimentation facies zones. Together with seafloor depressions, they make up two-facies systems that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stratiform lead, zinc, and copper deposits. Organogenic reefs are formed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ittoral zone and the remaining shelf area, as well as on terraces separating the shelf and continental slope zones. The reefs control the stratiform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first case and the MV-type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in the second case.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following reef systems of northeastern Asia incorporating base metal deposits: Chencha (Late Riphean) system of the Zhuya–Patom Trough, West Yakutian (Early–Middle Cambrian), Tankhai–Ust'mil (Middle Cambrian), and Lena (Late Cambrian) systems of the Siberian Platform, and Urul'tun (Early Devonian) and Kamenka (Middle Devonian) systems of the Omulev and Kolyma blocks. The two-facies genetic model of the MV-type lead–zinc and stratiform copper deposits is substantiated.  相似文献   

13.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八方面探讨磷块岩沉积环境:(1)含磷岩系岩石组合;(2)磷块岩矿床与海水进退及构造运动的关系;(3)磷块岩的纬度分布与古气候条件;(4)磷块岩沉积的古地貌特点;(5)磷块岩沉积的地球化学条件;(6)磷块岩沉积的生物作用;(7)磷块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8)磷质来源。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南方震旦纪及寒武纪磷块岩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岛屿罗列,呈半封闭状态的华南陆表海盆地。靠近古岛群的浅海湾、泻湖及水下隆起(高地)的周围,似乎是最有利的成矿坏境。  相似文献   

14.
云南安宁磷矿区富矿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安宁磷矿区磷矿富矿赋存于寒武系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上矿层(€1m1-3)中.该矿区富矿包括原生富矿和风化富矿.磷矿富矿在各矿段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原生富矿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控制,风化富矿的形成受构造、上覆盖层、矿层性质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毛铁  杨瑞东  高军波  毛家仁 《地质学报》2015,89(12):2374-2388
在上扬子地台早寒武纪梅树村期,沉积了许多大型磷块岩矿床。贵州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发育,是我国重要含磷层位。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研究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含磷物质来源以及磷块岩成因方面的研究。前者主要解决的是磷质来源与磷质赋存问题,但对于磷矿的就位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对于磷矿控矿规律及含磷岩系沉积微相等有待深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对贵州织金-清镇一带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剖面测试以及地质资料总结分析。认为清镇地区处于潮下低能泻湖环境,以条带状磷块岩和条带状磷质硅质岩为特征;织金戈仲伍一线,属于潮间-潮下高能沉积环境,沉积碎屑状磷块岩为主,局部沉积小壳生物磷块岩;织金熊家场浅滩和生物滩发育,属于潮上沉积环境。另外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发现织金地区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厚度变化很大,主要受灯影组顶部古喀斯特不整合面控制,滨岸磷质碎屑受沿岸海流的改造,搬运至古喀斯特洼地地区堆积,形成较厚度的碎屑状磷块岩。古喀斯特高地地区,受滨岸海流影响,沉积的磷块岩较薄,因此,建立织金寒武系磷块岩成矿控矿模式。该研究对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特大型菱铁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之上的热水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沸腾交代微相、热水同生交代微相、热水同生沉积微相、热卤水渗滤交代微相、热水混合沉积微相。热水沉积岩富Na、Si、Fe、Mg、Mn、Ba、Cu、Pb、Zn、As、Ag、B等。在热水沉积盆地中,由富Ba的硫酸质热水、富Fe碳酸质热水以快速化学沉淀方式发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重晶石、菱铁矿层。银多金属矿层是由不同成分、性状、富Na、B、Si的铝硅酸质、硼酸质热水与前两类热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热水混合体系,这种非平衡体系发生了剧烈地化学反应而使矿质发生骤沉。  相似文献   

17.
李功宇  周建波  李龙  王红燕 《岩石学报》2020,36(6):1719-1730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黑台组上覆的老秃顶子组流纹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砂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的二龙山组安山岩以及相邻地区早二叠世的其它火成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同时,佳木斯地块东缘泥盆-二叠纪的沉积地层也呈现出由浅海相到陆相地层转化的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化应该发生在中泥盆世到晚石炭世,而该构造环境的转化也为晚古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镇雄县羊场磷矿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优质磷矿床,矿床储量大(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30×108 t)、矿体厚度大(30余米),且矿石质量优(为低镁高钙石灰岩型磷矿石)。矿床位于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前部碳酸盐台地威宁-昭通褶-冲带中硝滩-羊场聚磷盆地半封闭的浅水台地相中,为典型的早寒武世浅海相沉积型磷矿床。古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成磷条件研究表明,硝滩-羊场聚磷盆地西部的绥江-永善-昭通成磷区,已发现永善县务基、金沙厂、官房等中型磷矿床。盆地东部的羊场磷矿所属的镇雄-威信成磷区与其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通过对羊场磷矿成矿地质背景、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磷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西南缘早寒武世海相沉积型磷矿床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非史密斯地层和古海洋新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是一个构造混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区,由不同时代的原地地层系统和异地地层系统的构造岩片构成。泥盆纪—石炭纪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指示了勉略小洋盆的存在。区域背景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南秦岭为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一部分,中、晚寒武世以后开始分裂形成南秦岭裂陷槽。该海槽于中、晚志留世萎缩但未关闭,泥盆纪又进一步开裂逐渐形成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晚泥盆世后期到早石炭世早期形成一开放小洋盆。早石炭世后期出现洋壳俯冲,从而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洋盆可能持续到二叠纪,并于印支期最终关闭、碰撞和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