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汶  柳建乔 《地图》1999,(3):49-49
随着中国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队行期的临近,对北极研究和介绍的文章日渐增多起来。可以想象,当中国科学家沿着历代探险家们的足迹踏上北极的冰原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面对这片神秘莫测而又危机四伏、埋葬了几百名探险家的寂寥的白色荒原,既有追思先民们在北极拓荒的悲壮,也有复圆北极先驱者当年的梦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壮美?!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曾有过对“玄冥”的描述,并将其写成是雪锁冰封的混沌世界,那里有深不可测的北海和硕大无比的鲲鱼,还有苦日难熬的漫漫长夜。这是对北极地区最早的描述,带有浓厚的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2.
南北两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加强对两极地区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南北两极地区北斗二号三频数据质量评估问题,本文以两极地区IGS连续跟踪站北斗二号三频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极地区北斗二号卫星可见数、DOP值、数据完整率、信噪比以及多路径.经研究发现,低纬度地区卫星可见数多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多于北极地区,低纬度地区的DOP值小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小于北极;在数据完整率方面,3个频率对应相同类型卫星相当,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GEO最优,其次为IGSO、MEO最低;在信噪比方面,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在多路径方面,南极整体低于低纬度,低纬度低于北极.  相似文献   

3.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相似文献   

4.
北极地区海冰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因此,北极地区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之一。然而,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传统的实地勘测方法成本高,且难度较大。遥感技术,特别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全极化SAR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北极地区海冰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数据获取方法。以TerraSAR-X全极化数据为基础,采用SEATH(separability and thresholds)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方法,评估各种极化特征用于提取北极地区海冰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分类实验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VV|,T11和SPAN等极化特征对海冰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这将为大范围的北极地区海冰信息提取以及海冰监测卫星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景 《中国测绘》2021,(3):80-81
由于今年冬天的极地涡流正在向北半球的某些地区(例如美国东北部)送去极度冰冷的“北极天气”,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来自欧洲航天局(以下简称“欧空局”)的风神卫星采集的风信息来进一步阐明这一复杂现象. 极地涡旋是极地平流层中北极上方的大量冷空气.它周围环绕着一股强劲的气流,沿着涡旋边界逆时针旋转.极地涡旋在冬季更加强烈,使寒冷的...  相似文献   

6.
北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冰川融化使得夏季北极地区的航行成为可能,北极地区战略地位凸显。为了保障北极地区活动的安全性,精确导航定位是重要基础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前星座及未来全球星座在极区的可用性。详细分析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极区进行导航、定位服务的基本性能,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7.
立于全球化的视角,用国家战略的眼光,全面准确地收集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北极问题的论文,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数据背后的事实进行了挖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直观地分析了国内外北极研究的现状,力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反映当前北极地区研究的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北极地区研究的走向,找出北极地区研究的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8.
黄季夏  孙宇晗  王利  曹云锋  杨林生 《遥感学报》2020,24(11):1419-1432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的面积与厚度逐步减小,这一趋势为北极通航提供了可能,北极航道在北极地缘环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北极地区的重要海峡作为“冰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冰情变化在北极航道的开通中起到直接影响作用。本研究以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上14个重要海峡近35年的海冰密集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海冰表面气温对北极重要海峡海冰密集度变化的阈值和滞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除白令海峡、尤戈尔斯基沙尔海峡和喀拉海峡以外,其他11个海峡气温对海冰密集度变化的影响都存在高温阈值,并且其阈值集中在-10℃附近;(2)高温对于海冰密集度变化的影响存在0—3月的滞后期,而低温的滞后期为0—4月;(3)14个海峡在非线性滞后模型中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滞后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滞后期内高温影响最为剧烈的是维利基茨基海峡,相对累积效应值为-3.34%(-5.6% — -1.1%);(4)整体上看,东北航道滞后有效期与西北航道相比较长,东北航道受温度影响的滞后效应值比西北航道的要大,且在高纬环境地区,高温对海冰密集度的相对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关注领域,其战略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俄罗斯决心通过各种手段成为北极核心国家。2008年9月,俄罗斯政府制定了《截至2020年及之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该政策进一步突显出俄罗斯对该地区资源开发兴趣的增加。此外,俄罗斯还出台了《至2020年的国家安全战略》、"至2030年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项目"等战略政策。本文在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背景框架下,对俄罗斯的极地开发举措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评估了俄罗斯北极政策目标的实施前景以及我国进军极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你见过北极熊吗?”我从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回到祖国后,不少朋友见到我后多会这样问。可见,北极熊作为北极地区的象征性动物,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我如实道来,我没有见到。但与北极熊相关的事,在北极可没少遇过。住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宾的一天夜里,北极熊前来造访,为避免这种凶猛的动物伤害镇上的居  相似文献   

11.
庞小平 《地图》1999,(3):31-33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于1999年7月1日至9月1日进行,整个考察计划60天。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行为的方式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航线为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永久海冰区(沿西经170°至北纬82°)—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科考队员及船员共80多人参加此次科学考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赴北极考察。作为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参加者,他将再次参加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一、北极自然地理概况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北纬…  相似文献   

12.
吴铭  黄珏  宫丽娇  江涛 《遥感学报》2021,25(3):830-845
北极Lena河是世界第十长河,也是北极地区第二大河,其年径流量约占北冰洋淡水总量的20%,同时将陆地生态系统上的大量有机物携带进海洋,并且在全球碳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遥感数据是监测河流有机碳循环的重要数据源,特别是在无冰期的高纬度地区.本研究的目的是:(1)建立一种高精度反演算法估算北极Lena河的溶解有机碳...  相似文献   

13.
《南北极地图集》综合反映了25年来我国南北极测绘的历史与研究成果。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和数字制图工艺,采用基于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的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集图像、影像、文字、图片于一体,围绕由南极洲和北极地区到中国南北极考查地区,从极地地理环境特征到我国极地测绘考察现状,突出反映了极地特有的区域地理特点和现象,汇集了普通地理地图、专题地图、影像图共70多幅,图片150张。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当我和探险队的队友们乘飞机离开北京。踏上北极大地,参观了位于北纬68度的特罗姆瑟极地探险展览馆,瞻仰了位于北纬78度的阿蒙森北极探险时住过的小屋,使我们对北极探险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吴斌  王志勇  李兴  田康 《测绘通报》2023,(5):164-169
监测海冰的类型变化或厚度变化是较为有效的海冰监测方式,本文通过CryoSat-2雷达高度计对北极海冰类型开展研究。利用雷达高度计对北极海冰进行分类,一方面是难以挑选出最优特征参数,另一方面单一的雷达高度计数据难以实现海冰的相对精细化分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利用卡方检验、互相关信息及Wrapper包装法组合的特征优选方法,利用该方法挑选出的特征子集(SSD+Sigma0+LTPP+PP+SK+LEW)结合随机森林分类法将北极地区的雷达高度计数据分为海水、一年薄冰、一年厚冰及多年冰。本文方法在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93.32%,验证集正确率为92.42%,Kappa系数为0.90,均优于其他特征组合,可以基本实现对北极地区海冰的有效分类,同时分类结果也有助于海冰厚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16.
微博     
《地图》2011,(4):16-16
北极争夺战展开,丹麦对其提出正式主权要求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古苏尔亚克:靠近北极地区的国家有权对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申请专属权。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北极是一个合作区,不是一个斗争区。  相似文献   

17.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每年十月上旬,就已进入极夜的初期。尽管我去南极时,体察了极昼,尚不知极夜下的生活是啥滋味,但是当我准备赴北极时,出于拍摄照片的需要,还是渴望生活在阳光下。然而,因为阴差阳错,我与我的队友们, 还是适值北极极夜时,也就是10月16 日到达了北极。  相似文献   

18.
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入理解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演变, 对于全球碳通量模拟、气候变化预测及泛北极地区冻融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的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与分析, 大多无法全覆盖或空间分辨率过低(25 km或是更大), 在景观尺度(公里级)上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仍有待解析, 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区的活动层厚度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站点监测数据、MOD11B3地表温度数据、MCD12C1土地覆盖数据, 采用Stefan模型, 在公里级空间分辨率上模拟泛北极地区2001年—2017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 并解析泛北极地区及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时空变化格局及主要原因。研究发现: 2001年—2017年泛北极地区约有78.4%的冻土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现增长趋势, 尽管全区多年平均的增长速率为0.22 cm/a (p<0.05), 但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落基山脉及劳伦琴高原一带以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中部地区, 增加速率主要在0.5—1 cm/a;而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哈得孙湾沿岸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一带,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山地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北部、贝加尔湖以东区域和泰拉尔半岛一带。泛北极地区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也以增加为主, 80%以上的油气区呈现增加趋势, 增长速率在0.1—0.7 cm/a。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积雪厚度与活动层厚度关系复杂;不同植被类型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有所差异(林地>草地>稀树草原>灌丛), 且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植被转化方向一致。该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北半球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冻融格局, 尤其可为冻土区的油气设施冻融风险识别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07,(5):8-8
今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的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以下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此举就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再次引发环北极地区国家的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20.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每年十月上旬,就已进入极夜的初期,尽管我去南极时,体察了极昼,尚不知极夜下的生活是啥滋味,但是当我准备赴北极时,出于拍摄照片的需要,还是渴望生活在阳光下。然而,因为阴差阳错,我与我的队友们,还是适值北极极夜时,也就是10月16日到达了北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