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文干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前进  谢平 《水文》2014,34(4):1-7
水文干旱是自然干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影响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蒸发、下渗和径流三大环节,关系着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当前的干旱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上。鉴于水文干旱研究的重要性和目前水文干旱研究的不足,对当前水文干旱研究进行了分类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可为水文干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流域干旱问题,有必要开展面向干旱全过程的黄河流域干旱应对系统研究。基于干旱演变过程设计了干旱指数,通过天气预报模型、回归分析等进行干旱、需水与径流预报;设置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实现水资源年际补偿;识别洪水和泥沙分期特征,采用分期汛限水位增加洪水资源利用量;建立了梯级水库群协同优化调度模型,调配抗旱水源。算例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干旱应对系统能够平衡年际间的干旱损失以避免重度破坏,与实际情况相比,在重旱的2014年增加抗旱水源22.40亿m^3。建立的干旱应对系统已应用于黄河流域抗旱实践,提升了流域应对干旱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风险管理是干旱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颖 《水科学进展》2006,17(2):295-298
对我国干旱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抗旱工作要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科学防旱转变的趋势,并从应急抗旱向常规抗旱和长期抗旱转变的科学管理理念出发,提出我国的干旱管理方式应该从现行的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并重点介绍了干旱风险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干旱期的水资源管理、干旱早期预警和干旱预案.  相似文献   

4.
干旱内陆灌区土壤水盐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干旱内陆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及土壤盐分运移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潜水无效蒸发,防止土壤盐碱化。根据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土壤水盐模型,计算土壤水盐迁移量,并对干旱内陆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常文娟  梁忠民  马海波 《水文》2017,37(1):33-38
探讨了干旱综合指标的构建,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降雨、径流及土壤含水量等水文气象要素融合为一个干旱综合指标,并将该指标应用于干旱过程识别和干旱频率分析,且以南盘江上游西桥水文站以上区域为例,将基于干旱综合指标计算的干旱重现期同基于降雨、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等单指标计算的干旱重现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干旱综合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赵春丽 《地下水》2019,(1):65-66
乌鲁木齐市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速度较快,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319 m3,缺水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在乌鲁木齐市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冰川融水方式、地表与地下径流方式等获取水资源,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现象较高。针对当地水资源以及相关的水环境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建议,保证区域水资源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颜开  舒金扬  熊珊珊  王云  邱鹏 《水文》2013,33(2):15-18
指出干旱研究的基础是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为前提。利用陆地水文学知识分析了自然界水循环运动的每个环节和特点,剖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在陆面蒸发和径流衰退过程中形成干旱的机制。定义了广义干旱,并简析了与气象、农业等各种狭义干旱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了陆地水文学是唯一可以给干旱以科学、严谨和充分定义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干旱频率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干旱定义与识别、点干旱频率分析和区域干旱频率分析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干旱频率分析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归纳了适用于干旱频率分析的干旱定义,干旱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区域干旱频率分析研究的3种途径。提出综合利用研究区域水文气象特性、干旱成因、旱情、旱灾,并结合前期的大气环流条件等信息来描述和识别干旱,重点开展对干旱特征变量的理论分布、干旱事件重现期公式和经验频率公式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关注区域干旱频率分析,注重对径流、土壤水、地下水和供水系统的干旱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灌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风险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干旱发生概率、抗旱能力、受灾体种植面积比等多因子的灌区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将相对产量作为灌区农业干旱评估指标,能够反映土壤 作物 大气系统中水分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该指标结合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对灌区农业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出灌区各种作物对干旱风险度影响最大的生育阶段和风险度最高的农作物,以便灌区制定合理的抗旱方案以减小灌区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部分地区干旱及持续干旱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受。综合阐述干旱成因、特点、危害,通过对铁岭市某年干旱情况调查数据,分析铁岭市干旱现状、产生原因,了解干旱演变趋势及带来的多重危害。提出抗旱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加强抗旱认识、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完善抗旱制度体系建设,做到合理配置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Fresh water supplied are often limited in mainland China, redu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use of straw mulch is the main management technique for agronomic water sav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vement of soil water under straw mulch compared to a non-mulch test plo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traw mulch effected soil water movement primarily during drought periods and throughout shallow soil (i.e. depths of less than 200 cm). The soil moisture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 at the mulch test plot in drought period are bot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ast test plot, and along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the straw mulch effect weakens. When evaporation is dominated by surface evaporation, straw mulch will effectively restrict the evaporation of soil water; when evaporation dominated by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the straw mulch promotes the transpiration of vegetation. In drought periods, straw mulch is not effective for deep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but is advantageous for soil water utilization of mid- and shallow- soils (0-120 cm), however the infiltration speed rate of straw mulch point during high water perio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ast plot.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order to limit soil water losses, which is essential when water is such a limited resource.  相似文献   

12.
温度场与凝结水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山北麓平原细砂、砂砾石、粉质轻粘土等三种代表性岩性的地层进行了凝结水的观测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剖面温度变化特征、凝结水形成的水汽来源、产生凝结水的深度和时间、积雪期雪面的水汽凝结、冻结层水汽凝结、蒸发作用和潜水埋深等因素对水汽凝结的影响、凝结水的数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对西北干旱地区耐旱植被的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潍坊市寒亭区在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过程中,在确保新增耕地率、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把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修建了符合项目区特色、有针对性的水利设施,使农作物经受住了冬春大旱考验。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大旱百年不遇,山东找水专家组紧急驰援云南抗旱。通过对云南抗旱找水定井实例的分析,总结了高原岩溶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的找水勘察工作思路,并联系云南、四川、山东等贫水区找水定井实践,阐述了贫水区找水定井心得与感悟。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冯听雨 《地下水》2009,31(5):54-55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并由此而带来了地面下沉、机井报废、防汛抗旱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沧州区域内咸水、微咸水较为丰富,本文针对上述现状,探讨利用抽成补淡、咸淡混浇、咸水淡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对沧州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流域绿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开展流域绿水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流域绿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①绿水量的测算方法与尺度转换;②流域绿水流的形成、转化及其生态水文响应机理;③流域绿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指出流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要以降水为基本水资源,综合考虑蓝水和绿水两部分,协调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充分开发利用非生产性绿水资源,平衡自然生态和人类用水。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资源的变化和补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自强  李琼芳 《水文》2001,21(5):1-5
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结构,利用实验和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包气带蓄水量、土壤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观测和模型模拟计算的成果分析了土壤蓄水量和土壤蒸散发量多年平均变化过程,以及不同地下水埋深时大气降水、地下水对土壤水资源补给过程和补给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与蒸发和气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长期土壤湿度和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在近20年来,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季节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年际变化的速率具有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密切,与降水的关系密切。变暖不是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降水的逐年减少才是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陇东黄土高原的土壤干旱化与地表蒸发关系不大,降水的逐年减少可能是土壤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