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输水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为了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根据博斯腾湖从1999年到2003年处于丰水期,湖泊处于高水位的有利时机,从2000年5月到2003年6月实施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结束塔里木河下游300多km河道近30年的断流历史。现在的问题是“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能否持续?”,“保证可持续输水的风险有多大?”本文以解决此问题为实例,介绍一般水库调节计算和水库特征水位确定方法;主要探讨水库(湖泊)向下游输水可持续性风险分析问题,提出的方法称为“水库输水可持续性风险计算时历试算法”,简称为“试算法”(T&E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例中,计算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可持续风险。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河道两侧区域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实际输水过程中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河道附近区域地下水运动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并通过在整个输水过程中流量与水位两种边界条件相互转换的一种方法求解模型。最后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间歇性输水条件下塔里本河下游断流河段河道两侧地下水位恢复状况,为输水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及其今后输水工作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里木河断流趋势分析与减缓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塔里木河断流的趋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断流长度不断增加,断流时间持续加长,如果这种趋势不能遏制,将大大增加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难度,对流域生态安全和下游绿色走廊的保护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塔里木河断流趋势和水文情势的分析计算,探讨了引起塔里木河断流点上移、断流时间和断流河道加长的原因以及河道断流态势进一步发展可能给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管理和水情变化与河道断流的关系,提出塔里木河上游源流区灌溉面积增加是导致进入干流水量减少、河道断流的主要原因,流域大面积垦荒和用水量增加加剧了河道断流趋势的发展。建议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管理职能,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加快对天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的研究与开发,关注山区水库修建可能对塔里木河断流和生态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断流与未来水文情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灰色拓扑模型对塔里木河三源流及干流径流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五年内阿克苏河与和田河径流量不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叶尔羌河径流量在未来五年内则出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将加剧干流断流的现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还对博斯腾湖大山口站径流变化趋势和车尔臣河水系对台特玛湖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向塔里木河输水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8,他引:19  
自2000年起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以来,通过修建从博斯腾湖引水的第二输水系统和上、中游综合治理与灌区节水改造,5 a累计从大西海子水库输水17\^64亿m3,沿河自上至下改善生态面积达800 km2,补给地下水11亿m3,实现了下游河道季节流水和尾闾的积水,并使地下水位回升,初步恢复了塔里木河下游水流系统。这是下游绿色走廊在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维持稳定的重要因子,为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还需期待绿色走廊的生态植被复苏和扩展,为此,仍需每年继续输水,才能直接发挥防沙治沙效益。  相似文献   

6.
简讯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主持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2006年元月7日,陈亚宁博士主持的“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的地表生态变化,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实施人工输水过程中所引起的浅层地下水变化及其与生态响…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导致320km河道断流、大面积湿地消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 沙漠化程度加重。作者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近3a的实地监测资料, 分析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地区沙漠化程度的变化, 并就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逆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生态输水后, 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度抬升, 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 部分地区沙漠化得到逆转。从实现逆转的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看, 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在纵向上表现为上游土地沙漠化逆转的强度和范围较下游大; 在横向上, 表现为距输水河道越近变化越明显的特点。考虑到输水影响范围较小, 建议对现行的输水方式和输水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50 a来人类对水土及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近30 a,使本来就处于干旱环境中的塔里木河下游朝着更加干旱的方向急剧发展,地下水埋深由20世纪50年代的3~5 m逐年下降至2000年的8~12 m, 由此而引起下游天然植被面积逐年减少,仅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占下游草地面积的57.5% ,沙漠化面积逐年增加,沙漠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10日,曾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应急输水,输水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整个下游天然植被面积不断增加,在下游植被响应最明显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已超过90%,活植株种类从输水前的 3~4种增加到输水后的10种以上。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原先引起沙漠化的一些环境因子出现了大的变化,由此而引起沙漠化面积的减少和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2000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向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段应急输水,历时60天,输水2亿m^3,其后对进水河段分5个断面考察了沿岸植被的生长发育、恢复状况、草本植物地表生物量,根系的分布与数量、植被的分布特点、土壤状况及地下水分布等,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断流河道应急输水对沿岸植被恢复作用显著,其中草本植物效果明显,灌木次之,乔木较差;2、非风积土壤效果更佳;3、应急输水加人工保护与更新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基于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借助小波分析法与Mann-Kendall、Mann-Whitney检验方法,将不断流条件下的树木年轮径向生长量作为对照,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长期断流条件下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趋势检验及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使树木年轮生长发生了良性转变;(2)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以来,1970-1999年期间,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依干不及麻断面的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变化呈缓慢变化的趋势,整个变化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而不是迅速的、突变性的;(3)生态输水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是人为作用下的短期的突变过程;(4)与长期断流相比,在不断流条件下,从1970年到2009年,胡杨径向生长量呈有规律的升降交替的变化趋势;在长时期序列(1962-2008年)下,胡杨径向生长量以25年周期变化,大周期(25年)内又包含着小周期(11年与5年).  相似文献   

11.
The water of Bosten Lake was released to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for 5 times from 2000 to 2002. The changes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 (TDS) and the major ions (SO2-4, Cl-, Na+, Ca2+, Mg2+ and HCO-3) were analyzed during this perio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D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ajor ions initially and quick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but finally increased again. These changes we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rive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changes relied 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river. In addition, the salt in groundwater was only diluted but not removed by the water. It was suggested that ecological measures should be sought to really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groundwater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water resource, ground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 th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chemistry even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process (Ji, 2001; Murgai, 20…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干流水质评价及生态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安全,2000年至2005年,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相继实施了7次向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工作。通过对输水前的1998年和输水后的2002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塔里木河干流上、下游在输水前后的水质变化状况的分析认为塔河干流水体污染类型为农业污染型,塔河干流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氯化物、硫酸盐和总硬度,塔河干流水体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农业弃水,输水后塔河干流整体污染程度较输水前有所好转,但仍存在水质为五级重污染的断面,由此分析了水质污染对生态安全构成的风险并提出了几点控制塔河干流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后博斯腾湖水位的还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博斯腾湖近年来水位达到了有史记载以来的最高值。通过还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文:(1)天然状态下博斯腾湖水位通常在1047.5~1048.5m之间变化,除非特大年径流量(50~100年一遇)水位难以超过1049.00m。(2)博斯腾湖死库容水位为1047.20m。(3)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超过1049m完全是人为造成的。(4)现在孔雀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年内变化都大于天然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源流下泄水量及生态输水变化、台特玛湖面积变化、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评价指标,对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生态成效及成因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塔里木河阿拉尔水文站年均径流量达45.76×108 m3,台特玛湖水域面积2014年增加至415.67 km2,源流输水量及水流基本到达台特玛湖基本达到综合治理规划要求;整个流域耕地的增加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大,毁林开荒现象需要关注;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系统状况稳定性较好,和田河流域次之,开-孔河流域稳定性较差,开-孔河山区急需拟定应对生态状况变差的措施;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增加较快,上游和中游生态系统结构在维持民生发展的前提下急需调整,下游生态系统结构好转。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由十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来水量却连年减少,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平均下降了4~6m。随着大面积发展灌溉农业,排水洗盐改良土壤进程加快,相应地排入塔里木河的咸水也大大增加,塔河下游地下水水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以及来水量、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分析,也对沙漠化发展和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量化生态需水是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至尾闾台特玛湖段为研究区,借助湿周法计算了该段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基于2009年和2010年河段地下水分布特征,计算沿线河道两岸各1 km范围地下水恢复至目标埋深(5~4 m)的地下水恢复量,采用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估算了沿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河道内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455×108 m3;(2)以5年为恢复期限,确定该河段地下水埋深恢复至5~4 m的年恢复需水量为0.608×108~1.466×108 m3;(3)取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计算结果均值,确定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042×108 m3;(4)综合考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年生态需水总量为3.105×108~3.963×108 m3。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1994年大洪水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塔里木河阿拉尔站1994年7月发生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二位最大洪峰流量,时段最大洪量。超过了以往的记录,在分析塔里木河洪水成因的基础上,对1994年洪水的形成,特性,沿程耗损作了剖析;回顾了1956年以来干流上,中,下游段耗用水比的变迁,并对其后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