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建立了二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利用其对百色、河池两地区1971~1998年期间的冰雹天气进行事后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桂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面气象要素的连续监测,针对即将出现灾害天气前的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发现气象要素变化与灾害天气的临近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切监视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对进一步搞好综合气象观测,应对重要灾害天气发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质量,准确提供基本气象信息,为地方政府部门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决策准备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127个气象台站1951—1980年逐时冰雹出现频率。结果表明, (1) 降雹日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午后型、傍晚型和午后傍晚双峰型。其地理分布与地形有关。 (2)冰雹盛发时段的开始时间、峰值时间, 总的来说是西北早, 东南迟; 山区早, 河谷盆地迟。 (3)将逐时降雹频率分布图上高频中心视为气候上雹暴中系统的反映, 则马鬃山、 祁连山、 六盘山等山区可视为气候上的雹暴中系统发生源地。 相似文献
6.
1975年7月14日,在晋中出现了一次强烈的降雹过程。从14时到18时,和顺、昔阳、寿阳、阳泉等县(市)先后出现强降雹,仅昔阳县9个公社受重灾农田达5万余亩。这次过程开始时,晋中地区处于高空500毫巴槽前,槽线约在17时左右过境。在槽线过境前后,雹云回波的结构、形态及运动特征都有明显差别,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利用一维半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对高原东部地区一次本西风槽影响下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该雹云内的动力、热力特点以及过冷云滴、冰晶、霰、雹的产生和转化以及降水粒子碰并增长等物理过程。对高原雹云的成雹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京2005年5月31日雹云个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水平风垂直切变(下称shear)等环境因素演变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强对流云与局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需要shear和CAPE之间相互配合,一般用理查逊数(Ri=CAPE/shear)表示.本文给出了个例中这种配合的具体表现:当对流有效位能达到1000 J·kg-1时,小的垂直风切变产生一般单体对流,对应Ri数>10,较强切变产生超级单体强对流,对应Ri数在1~5之间.环境影响对流形态,同时对流对局地环境也有明显影响:一般单体对流组成的飑线使其移动方向的局地环境shear增大,超级单体强对流随着其发展对环境shear的消耗明显,使得其周边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环境shear明显减小.强对流活动区域局地环境shear的减小和CAPE的降低相配合,使R2数维持在1~5之间,有利于超级单体流型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毕节地区开展高炮防雹近20年,最深切的感受是对雹云规律掌握太少。为此,我们收集了1985~1992年的雷达、冰雹资料,对毕节的雹云分布和路径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我们将雹云回波分4步处理:①将不同观测时段不同强度回波进行分离;②按不同时段不同强度的回波重新原地复位;③对不同强度回波进行统计,绘制出不同时段、不同强度回波频率分布图,把毕节雹云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演变规律展现出来;④根据回波分布规律绘制雹云路径分布图。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对毕节雹云的分布和路径有了全新了解。1重雹日回波分布的一般规律毕节1985~1992年间… 相似文献
15.
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雹块微结构中包含着有关雹块在云内生长情况和雹云本身的某些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已被认识,更多的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揭示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的相互关系,1982年夏天我们在新疆昭苏地区开展了雹块微结构和雹云宏观特征的配合探测,取得了一定数量资料。本文根据同年7月4个降雹日(7日、13日、16日、19日)的雷达回波和500多个冰雹切片资料,着重分析了冰雹的胚胎类型,提出了比较细微的雹胚分类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雹胚类型统计特征和雹云单体的关系,发现复合单体和弱单体的雹胚类型分布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17.
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是相似的,超级单体之所以可以降大雹,主要是由于流型的稳定和长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受都江堰灌渠滋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天府之称。但是,由于它纬度偏低,水汽充沛,离它不远的西北有龙门山脉和东南方的龙泉山脉遥遥相对,构成了起伏不平,受热不均的下垫面(见图1),致使每 相似文献
19.
张春良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1,(11)
本文分析了库(车)、沙(雅)、新(和)地区一次冰雹云的回波结构和发展方式,其中热力浮升发展的雹云结构和气流特征与一般的弱单体相似。并探讨了它与由山区的动力抬升所形成弱单体雹云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二、结果分析 3.霰粒的密度特征霰粒密度是霰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由霰粒密度可以分析霰的生长机制及霰形成的环境条件.许多学者从研究冰雹的角度进行了冰结凇实验,研究了不同结凇条件下冰的密度.本文实验则从研究霰生长的角度研究结凇生长的霰粒密度特征. (1)给定生长条件下霰粒密度随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