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强耀 《水文》2006,26(6):55-56
BOD和DO是衡量河流水质好坏的两个常用的参数,利用O’connor河口衰减模式,从溶解氧成因分析黄浦江下游吴泾至吴淞段DO与BOD和NOD的相关性,提出有别于Streeter-Phelps(S-P模式)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符合,可以为黄浦江下游段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容量的计算以及水质目标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雨  王雪  周波  袁德忠  陈金凤 《水文》2015,35(5):82-90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和水质本底特性及变化趋势,选择汉江中下游6个水文站及4个水质观测断面,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法,分别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分析历史长序列流量资料,1999~2013年间汉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偏枯期;(2)汉江中下游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极值比介于2.7~3.3之间。水量年内各月分配变化也较大,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3%~66%,非汛期仅占全年的34%~37%;(3)汉江中下游地区各水文测站的年均流量序列,总体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不显著,但经历了1980~1990的偏丰期及1990~2013的偏枯期;(4)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质达标情况较好,大部分年份的水质均优于III类水质标准,且水质无显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乃平 《地下水》2010,32(2):25-26,132
泉水是吕梁市水资源的主要部分,也是山区人畜饮水的主力水源。吕梁市水文勘测分局于2009年春季,对全市的泉水进行勘测调查,介绍了勘测调查中的测验及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调查成果;结果表明,吕梁泉水分布较广,泉水流量小,呈总体减少趋势,泉水水质较好。最后提出加强泉水流量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3)
水库库底清理是水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水库供水的水质。以某大中型水库库底清理为例,两地在实施过程中分别采用自主安排劳务和整体发包两种方式组织库底清理实施工作,均到了预期的清理效果。本文结合两种不同实施管理模式对优缺点进行比较,以供水库库底清理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姚毅 《地下水》2022,(2):86-88+126
为研究哈密东部河道内水质受不同工况影响变化,设计开展了不同流量、不同流速工况下水质监测分析。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中PH值变化特征一致,流量工况对PH值影响主要在量值上;pH值受季节降雨影响显著。渠首水质COD含量与氨氮含量峰值位于同一相同时间序列上,但氨氮含量稳定序列段受环境影响较大;流量对化学污染物含量影响体现在量值上,全年变化趋势受之影响较小。不同流速下PH值变化态势及量值均有差异,流速增大每增大0.5 m/s,全年各月pH值平均可降低8.6%。流速增大,化学污染物含量分布时序发生变化,以化学污染物含量峰、谷值所处时间节点差异性为典型;流速每增大0.5 m/s, COD含量及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降低12.3%、19.7%。研究成果可为河道地表水资源水质改善及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泉水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历史上曾以泉多而著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名泉大泉或已枯竭断流,或流量剧减。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泉水野外现场调查,及对泉水样品的水质分析,总结了北京市泉水资源的现状;同时,在对泉水历史资料调研基础上,从气候、水文等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泉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基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改进的加里宁方法计算出源区的基流量,利用小波变换、小系数方差等方法分析了1955—1999年基流量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显著周期振幅的不稳定性,计算同周期基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小波系数的相关系数,判定了基流量变化趋势及显著周期的气象成因,确定了三次断流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源区基流量存在一个强趋势项、7~8a与3~4a两个显著周期。强趋势项决定了基流量的总体变化规律。受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源区基流量呈现枯—丰—枯的变化规律。强趋势项与两个显著周期的叠加是基流丰枯变化的本质,是历史上三次断流的根本原因。计算结果还表明,基流量的强趋势项为气温所致,两个显著周期为降水所致。源区植被覆盖率与基流指数成负相关关系,当植被覆盖率增加20%时,基流指数将减少10%以上。  相似文献   

8.
柳林泉水化学特征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捍华  梁树雄 《中国岩溶》2005,24(3):232-238
柳林泉由100多个泉点组成,水质类型复杂、水温变化大。本文将其分为五个泉组,分别对各个泉组的水化学、水温及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对泉群流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 自东向西,泉水水质逐渐变差,水温逐渐增高,泉水动态渐趋稳定。位于三川河南岸的泉点水温低,水质好;北岸的泉点水温高,水质差。泉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呈指数曲线形式衰减,变化周期为16年,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入渗、河流渗漏及人工开采。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花溪区养牛村一带岩溶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为了解该区域在枯水季地下河流量、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受污染状况,特开展了本研究。研究区域为构造变形复杂的岩溶槽谷地貌,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室内实验等途径获取数据,利用CAD绘图和Excel数据统计,分析了暗河流量、水位、水质、水温、pH值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养牛村地下河岩溶水枯水季流量季调节系数为6.83,平均流量0.102 m3·s-1,处于较稳定状态;水位变化幅度值为2.7,处于稳定状态,水温与pH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该区地下水水质处于III-V类水,不宜作为饮用水资源开采。本次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卞学洛 《地下水》2008,30(1):15-20
第四系第Ⅱ含水组地下水经长期开采,早已完成主固结过程;开采Ⅱ组地下水可使上覆咸水淡化越流,最终加快各类地表水的入渗,多年来在适宜地段大幅恢复Ⅱ组地下水的开采。经调查大部分水井水质恶化非含水层水质变化,绝大多数地区咸水底界没有下移趋势。笔者认为在滨海平原区能使咸、淡水保持数10万年高浓度差的粘土层,具有半透膜特性。由于部分观点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左,澄清"井水咸化"与地下水咸化污染的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将多年地下水水质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推进咸化污染机理研究推进。  相似文献   

11.
依据祖厉河流域上下游(会宁、靖远站) 2个水质监测断面2008-2017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各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Tennant法、近10年最枯月流量法、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月年保证率设定法分别计算了流域内2个断面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1)祖厉河流域上下游水质评价标准隶属度分别为0.954(汛期0.967)、0.706(汛期0.546),均属于Ⅴ类水质。(2)上游会宁站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039 m3/s,下游靖远站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413 m3/s,满足多年平均流量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13.
环状河网水质模型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一维圣维南方程及CSTR水质概念模型的机理,开发了平原环状河网非稳态水质模型,并用于温州市温瑞塘河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编制中。模型由水文子模型和水质子模型两部分构成,描述了水体中COD、氨氮和DO浓度随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利用新开发的模型,采用试错法,估算了河网的水环境容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远、近期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通过研究水质恢复的滞后性,提出可以采取引水冲污、人工曝气复氧等非常规措施来改善河网水质;并且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分别设定不同流量与不同开闸方式相组合的9种冲污情景,定量化探讨了引水冲污方案;根据曝气复氧对河网水质改善的作用特征,筛选出需要曝气复氧的重点河段和次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判定新立矿井海水渗入情况,在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7个水质测试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分析了主成分的实际意义,并根据综合主成分指标进行了水样的分类。结果表明,7个指标可以综合为两个主成分,Cl^-,Mg^2+,Na^+和SO4^2-四个变量在第一主成分上具有类似的、较高的载荷值,反映海水的浓缩效应,K^+在第二主成分上显示较高的载荷值,反映离子交换吸附效应;矿坑涌水中K^+、Na^+等指标即可反映海水渗入的物理、化学特征,通过涌水水质的监测可以判定海水渗入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典型背斜槽谷区——宜居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对流域岩溶泉进行出露特征及水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二叠系、三叠系含水层的调查泉点水化学类型全部属于HCO3-Ca型水,而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部分泉点属于HCO3·SO4-Ca型水,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岩性及人类活动有关;流域内93.8%的岩溶泉点水质等级为优良和良好,可作为饮用水源;(2)流域内岩溶泉流量<10 L·s-1的岩溶泉数量占78%,平均流量仅为0.84 L·s-1;流量≥10 L·s-1的岩溶大泉平均流量达76.56 L·s-1;此外,发现不同岩性地层在岩溶泉发育的数量和流量上皆有差异,表现出岩溶泉发育的极不均一性;(3) 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裂构造带、陡崖处、地势较低的弱承压泄流区、深切河谷及峡谷两侧切割处5类地点易出露岩溶泉。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水质监测与水质评价的质疑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现行的水质监测是取瞬时水样作水质分析,不测流量。监测值是瞬时浓度值,测次愈少代表性愈差。以少数测次的监测结果作为基础的水质评价显然误差很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统计浓度值代替瞬时浓度值的方法,并讨论了以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水质评价的方法。在沱江上游的水质评价中应用了统计浓度值方法,结果表明合理可行,有较大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黄浦江是上海市人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它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前工农业的发展很快,一些工厂及农田中的废水,通过各种渠道大部份排放到黄浦江中,因此程度不同地污染了水源。如不及时加以管理、控制、与治理,人民的健康将受到威胁。本文仅以黄浦江中酚的含量来剖析其污染程度,供有关部门参考,引起足够重视。酚是化工产物,天然水中一般不含酚。但由于某些工业废水(如炼焦、石油化工、煤气及其他化学工业部门所排放的废水)的污染,天然水中可能会有酚类化合物,每升中有几毫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多方法、多深度和多参数解释,提高航空电磁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以河北曹碑店地区、定陵—北京十三陵水库地区、黑龙江宝清地区、澳大利亚桥维拉地区、山东黄河口地区的航空电磁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利用航空电磁法研究海侵程度、水质填图、寻找浅层淡水的定性和定量解释方法。结果表明: 航空电磁法可以快速高效地研究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及海侵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快速计算地下水矿化度,尤其可为大范围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多层次的海侵底界面和水平界线、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及水质分布信息,在多个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水文地质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浦江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最重要的河流,具有多种功能.关于黄浦江微量元素污染的公开资料零星地分散在有关长江口的研究论文中[1-2],近年来发现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含量明显偏高,输入长江的汞逐年增加[3].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换作用,被污染的沉积物还可能成为水体再次污染的潜在来源.为此,本文对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站为了及时检查測流差錯,在施測历时允許范围內,将測得的水深、流速,以及垂线平均流速,对照事先点繪好的河底高程过程线图、測点流速和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进行簡单的分析。一年实践証明:采用这一办法,资料质量有了提高,特别是对于冲淤变化不定的河流,整編时心里有了底。其方法是:首先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上找出最标准的測次,在普通方格紙上繪出这一測次洪水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