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鲁山太华群不整合的发现和地层层序厘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山地区太华群铁山岭组与荡泽河组之间存在确凿的不整俣和超覆接触关系。以此发现为基础,结合太华群的建造和构造,以及众多年龄资料等,太华群的层序应重新厘定。将原太华群统归为太华超群,以不整合面为界:上部称上太华群,包括雪花沟组,水底沟组和铁山岭组;下部称下太华群,包括荡泽河组和庄组。两者均属太古宙。  相似文献   

2.
杨长秀 《地质通报》2008,27(4):517-533
河南鲁山地区早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太古代荡泽河岩组、TTG系与古元古代太华岩群铁山岭岩组、水底沟岩组、雪花沟岩组.在水底沟岩组石墨矽线片麻岩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50~2.310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4Ga 0.07Ga在侵入于雪花沟岩组的石榴钾长花岗片麻岩中获得岩浆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46Ga 0.02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7Ga±O.01Ga,从而确定太华岩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荡泽河岩组显示岛弧环境,铁山岭岩组具板内裂谷向浅海演化的特点,水底沟岩组形成于封闭的浅海,雪花沟岩组具初始洋盆的特征.该地区经历了新太古代古陆核俯冲与拼贴.古元古代地壳裂解、扭张成初始洋盆,到地体拼贴、洋盆闭合形成克拉通的漫长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河南鲁山地区早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太古代荡泽河岩组、TTG岩系与古元古代太华岩群铁山岭岩组、水底沟岩组、雪花沟岩组。在水底沟岩组石墨矽线片麻岩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50~2.310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4Ga±0.07Ga;在侵入于雪花沟岩组的石榴钾长花岗片麻岩中获得岩浆锆石SFIKIMP U-Pb年龄为2.146Ga±0.02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7Ga±0.01Ga,从而确定太华岩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荡泽河岩组显示岛弧环境,铁山岭岩组具板内裂谷向浅海演化的特点,水底沟岩组形成于封闭的浅海,雪花沟岩组具初始洋盆的特征。该地区经历了新太古代古陆核俯冲与拼贴,古元古代地壳裂解、拉张成初始洋盆,到地体拼贴、洋盆闭合形成克拉通的漫长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南缘由华熊地块、嵩箕地块和中条地块等组成,其中的华熊地块由太华麻粒岩地体(含舞阳、鲁山、熊耳山和小秦岭等)和崤山花岗岩-绿岩地体组成。80年代以后,太华麻粒岩地体的研究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大提高。过去认为华北克拉通拥有统一的结晶基底,现确定华北克拉通南缘并无铁板一块的结晶基底,而是由不同地块或地体拼贴而成的。太华麻粒岩地体的变质岩系曾被作为地层,统称为“太华群”,现已区分出大量花岗岩类侵入体。剩余的表壳岩系自下而上解体为背孜群、荡泽河群、水滴沟群,前两群为经历了深变质和强烈改造的绿岩带,水滴沟群为典型的孔达岩系,三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TTG侵入体,二是由混合岩化、花岗岩化造成的混合岩-花岗岩杂岩。有关太华麻粒岩地体的测年数据约有80余件,但高质量的数据却不多,就现有的数据而言,只能厘定背孜群形成在3000~2550Ma,荡泽河群为2550~2300Ma,水滴沟群为2300~2200Ma。  相似文献   

5.
涂绍雄 《地球化学》1998,27(5):412-421
河南鲁山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分布着两类斜长角闪岩:一类为正常斜长角闪岩,主要产于晚太古代下太华群荡泽河组;另一类为富钠斜长角闪岩,产于古元古代上太华群雪花沟组,两类岩石外表特征和矿物成分相近似,但化学成分明显不同,正常斜长角闪岩具较低的Na2O(1.96%-2.86%),K2O(0.24%-0.64%),Ti,Y,Zr,Hf和∑REE含量,而富钠的斜长角闪岩以较高的Na2O(3.31%-5.50%)  相似文献   

6.
河南舞阳地区太华群地质特征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舞阳地区太华群赵案庄组和铁山庙组典型岩性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和取样,首次系统分析舞阳地区太华群赵案庄组和铁山庙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太华群野外地质特征,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探讨其形成过程、构造背景和和控矿意义,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鲁山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分布着两类斜长角闪岩:一类为正常斜长角闪岩,主要产于晚太古代下太华群荡泽河组;另一类为富钠斜长角闪岩,产于古元古代上太华群雪花沟组。两类岩石外表特征和矿物成分相近似,但化学成分明显不同。正常斜长角闪岩具较低的Na2O(1.96%-2.86%)、K2O(0.24%-0.64%)、Ti、Y、Zr、Hf和REE含量,而富钠的斜长角闪岩以较高的Na2O(3.31%-5.50%)、K2O(0.47%-1.41%)、Ti、Y、Zr、Hf和REE含量为特征。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前者为拉斑玄武岩,成分与现代洋壳中发现的低钾拉斑玄武岩相似;后者主要为富钠的基性火山岩,与陆内裂谷或地槽区产出的细碧岩相似,表明本区Pt/Ar转变过程中的构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转变过程初步认为是本区晚太古代地壳上升所引起的长期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变质岩与国内外许多高级片麻岩区类似,存在大量的深成花岗质片麻岩体,它们经过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具不同基础岩石类型的多相片麻岩。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区内岩石组合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将原划太华群重新厘定为太华岩群、翁岔铺片麻岩套、太峪岭片麻岩套、佛头崖单元、罗斑花岗伟晶岩及葫芦沟变砂岩,并首次在本区建立了相应的构─岩石单位体系。  相似文献   

9.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具大陆裂谷沉积特征,地层自下而上分三种沉积类型,反映大陆裂谷的三个发展阶段。1.碎屑岩一火山岩活动沉积类型,反映裂谷早期拉张和火山活动阶段的沉积特征,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2.碳酸盐岩活动沉积类型,反映裂谷强烈下陷、拓宽、广泛海侵阶段的沉积特征,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3.碎屑岩一碳酸盐岩稳定沉积类型,反映裂谷活动期后,稳定残余凹陷的沉积特征,包括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根据裂谷发展阶段及其沉积类型,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可划分为:长城群(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群(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青白口群(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10.
豫西熊西山金矿床和银(铅)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旺 《贵金属地质》1995,4(3):168-176
本文通过上宫、祁雨沟、瑶沟铁炉坪、蒿坪沟银(铅)矿及太华群、熊耳群、花山花岗岩、蒿坪沟花岗岩铅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熊耳山金、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太华群,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物质布太华群运移到花岗花岩和蒿坪沟花岗岩,最终形成矿田。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地区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顶、底界线清楚,下伏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其上被寒武系平行不整合覆盖;元古界自下而上分为中元古界铁铜沟组、熊耳群、高山河组、龙家园组、巡检司组、杜关组、冯家湾组和上元古界石北沟组、罗圈组,其构造简单、层序清楚,含有丰富的叠层石、核形石及微古植物化石,各类沉积相标志十分发育。1982年已被列为陕西省自然保护点。  相似文献   

12.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13.
豫西熊耳山金矿床和银(铅)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旺 《地质与资源》1995,4(3):168-176
本文通过上宫、祁雨沟、瑶沟金矿和铁炉坪、蒿坪沟银(铅)矿及太华群、熊耳群、花山花岗岩、蒿坪沟花岗岩铅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熊耳山金、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太华群,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物质由太华群运移到花山花岗岩和蒿坪沟花岗岩,最终形成矿田。  相似文献   

14.
赵案庄铁矿位于河南舞阳八台,为一矿物组成较复杂的富铁盲矿体。其成因众说纷纭。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矿物学角度探讨该矿床的成因问题。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含矿地层和岩石属晚太古太华群。根据前人的资料,太华群自上而下划分为杨树湾组、铁山庙组和赵案庄组。本文讨论的铁矿就斌存于赵案庄组中,分A、B两个矿组。矿体分布于超基性岩体中,岩体的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它们均遭受区域变质作用,矿体和矿体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串岭沟组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克拉通燕辽地区是中国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的标准剖面区。蓟县群和青白口群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高精度定年数据,但是长城群除了顶部大红峪组有了高精度定年以外,其他组还缺乏可靠的高精度定年数据。为了准确标定华北克拉通中元古界长城群串岭沟组的年龄,对采自河北宽城地区神仙岭剖面串岭沟组顶部火山岩凝灰岩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所测锆石207Pb/206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 634.8±6.9) Ma(95% 置信度,MSWD=1.2,n=23)。可见长城群串岭沟组顶部的准确年龄为(1 634.8±6.9) Ma,表明长城群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整体上属于中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早元古代变质侵入体,系指分布于蓝田县灞源以北箭峪岭一带的古老闪长质侵入体,前人将其划归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地层,或划归下元古界。建立秋岔组。认为该组为一套变质火山岩地层。作者经野外工作研究证实。将其从变质地层中解体出来,厘定为箭峪岭早元古代变质闪长质杂岩体。  相似文献   

17.
对南秦岭武当地区武当群火山岩、基性侵入岩墙群和耀岭河群火山岩系统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研究化学研究表明,武当群火山岩为形成于约1.0-0.9Ga的新元古代陆缘岛弧火山岩,而耀岭河群火山岩与武当地区基性侵入岩墙群为0.82-0.78Ga形成的大陆裂谷型同源岩浆岩;分别可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乡群和南秦岭陕西境内的镇安磨沟峡火山岩、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火地垭群铁船山组碱性火山岩和望江山基性侵入岩群相对比,揭示出南秦岭与扬子克拉通北缘于晋宁期属统一的陆块。扬子克拉北缘和南秦岭大量的新元古代岩浆岩所具有的1.2-0.9GaNd同位素模式年龄和较高的εNd正值特征表明,晋宁期是扬子克拉通地壳增生和大陆岩石圈演化的重要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层指南"(2001)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将出露在伊勒呼里山地区的泥鳅河组(S3-D2n)、根里河组(D2-2g),小河里河组(D3x、花达气组(C1h)和查尔格拉河组(C1ch)的一套海相-陆相连续沉积的碎屑岩并组为群,称燎原群(S—C1L).以黑河市查尔格拉河流域为典型地区,并划分燎原群下亚群(S3—C1La)(包括泥鳅河组和根里河组).燎原群上亚群(S3—C1Lb)(包括小河里河组、花达气组和查尔格拉河组).在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清理)中,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层序分析等工作认为,燎原群下亚群以海相碎屑沉积岩为主,而燎原群上亚群则以陆相碎屑沉积岩为主,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燎原群底以下伏卧都河组上部含砾砂岩消失为界,而顶部不全,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期至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9.
豫西陕县一带,有一套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前人将其归于太古界太华群或早元古代熊耳群。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下与太华群、上与熊耳群均呈不整合关系,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因其发育在放牛山地区,故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放牛山组。本文对放牛山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