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桂林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桂林新一带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资料对2004年发生在桂林的强暴雨过程及其暴雨个例的径向速度平面位置显示产品(PPI)特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径向速度变化可判断中尺度对流的发展,可对桂林暴雨提前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历年汛期各类暴雨过程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统计出桂林历年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数值产品要素特征,并检验了日本短期预报产品对各类暴雨的预报能力。然后通过对预报桂林暴雨的各种日本数值产品临界值的分析,挑选出一些相关性较好的要素产品预报因子,统计出桂林局部暴雨过程和致洪暴雨过程预报指标,最后对大暴雨过程预报指标及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数值产品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艳兰 《广西气象》2003,24(2):10-14
通过分析历年汛期各类暴雨过程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统计出桂林历年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数值产品要素特征,并检验了日本短期预报产品对各类暴雨的预报能力。然后通过对预报桂林暴雨的各种日本数值产品临界值的分析,挑选出一些相关性较好的要素产品预报因子,统计出桂林局部暴雨过程和致洪暴雨过程预报指标,最后对大暴雨过程预报指标及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数值产品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同化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6月广西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的三维变分同化对于暴雨过程模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化柳州、桂林和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后,模式对广西东北部地区特大暴雨的模拟效果明显改进;(2)WRF-3DVAR能够有效地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和雷达反射率因子,同化后使得模式初始场包含有更详尽的中尺度特征信息;(3)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有效地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改善了分析场中尺度结构的描述,从而减轻了spin-up现象,能较好的提高中尺度降雨预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500 hPa、850 hPa等常规天气图资料和多普勒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风廓线等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1年7月29-31日辽宁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层状云降水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种雷达产品特征,探讨多种雷达产品对客观反映暴雨天气特征的可参考性,结果表明:此次暴雨降水地点主要发生在暖区、850 hPa切变附近,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从雷达组合反射率图分析,地面大洼-辽中-法库-线有一个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降雨带存在,降雨带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对流性云团产生暴雨,凤城-宽甸-线的降雨中心是由东南部发展的对流云团产生的;回波顶高近似均匀分布,空中液态含水量较小则表明这次过程的层状云降水特征明显;径向速度图表明7月30日20时降水产生时,径向速度出现相对大值区,其内有水汽辐合、质量辐合或较强的上升运动,强回波区域有弱的辐合气流;风廓线图可以看出在主要降雨时段,低层急流特征明显,最大风速可达27.3 m/s。  相似文献   

6.
曹春燕 《广东气象》2002,(Z2):20-21,25
本文以2001年7月17~19日的连续性暴雨为例,利用香港天文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3000m高度层径向速度场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多普勒雷达在灾害性天气和短时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成亮  李庆 《四川气象》2006,26(2):30-32
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图、径向速度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了7.3四川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就基本反射率而言,多普勒雷达与713数字化雷达所监测到的川西暴雨回波演变规律一致;径向速度图上,强降水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向、风速的切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扎兰屯同一地区局地暴雨和冰雹在雷达回波图像上的对比分析,得出冰雹和暴雨在雷达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不同:冰雹的回波强度梯度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值较暴雨的要大;冰雹天气回波顶高(ET)比暴雨天气的回波顶要高许多。但具有径向速度产品都存在着逆风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贵州铜仁暴雨和冰雹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贵州铜仁区域的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监测常用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产生暴雨和冰雹天气时其雷达回波特征的差异性:(1)冰雹回波反射率因子及剖面在较高的高度上维持较大强度,且其剖面通常具有穹窿结构,暴雨回波中通常有多个对流回波柱,强回波核位于云体中下部。(2)局地暴雨天气通常为混合型降水回波的"准静止"状态和长时间的"列车效应",冰雹回波其外形结构多呈点状、块状、带状等特征,有时候还会出现钩状、弓形回波等特殊形状;(3)暴雨径向速度和冰雹径向速度都存在逆风区等特征,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逆风区边缘地带、径向速度辐合最大的区域。冰雹径向速度变化范围较大,有强烈的风向、风速辐合过程,有时还会伴随中尺度气旋。(4)冰雹回波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都比暴雨大,在降雹前2-5个体扫范围内冰雹回波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值会出现明显的跳变,而暴雨回波其值比较平稳并且维持较低数值。(5)VWP在冰雹过程中从低层到高层存在垂直风切变,其切变越大,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越大,而暴雨的西风气流风速远小于冰雹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图、径向速度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了7.3四川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就基本反射率而言,多普勒雷达与713数字化雷达所监测到的川西暴雨回波演变规律一致;径向速度图上,强降水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向、风速的切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4年影响桂林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强降水及强对流天气反射率因子特征,与径向速度、回波顶高等产品结合使用,归纳出一些短时及临近预报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分析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2004年影响桂林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强降水及强对流天气反射率因子特征,与径向速度、回波顶高等产品结合使用,归纳出一些短时及临近预报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资料反演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的计算方法,以2004年7月11—12日暴雨过程为例说明两种散度在迎风坡暴雨跟踪、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散度可以作为降水跟踪、预测的背景场。降水出现之前,低层平均散度存在辐合;低层辐合加强或维持,整个区域降水将加强;辐合高度抬升到中层并维持,降水达到最强;辐合减弱并开始出现辐散,区域降水将逐渐结束。②根据径向散度的分布情况,可以提前2 h以上预报强降水的落区。强降水落在径向辐合大值区后部的较弱辐合区内,且弱辐合区强度越强,未来降水强度越大。因此,综合分析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跟踪、预测降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可以给出暴雨的大致落区。  相似文献   

15.
用雷达反演资料诊断江苏地区一次暴雨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曦  徐芬  王振会  蒋义芳 《气象科学》2015,35(5):629-637
对2010年7月12日发生在江苏中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原因、多普勒雷达图像产品特征及由雷达数据反演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定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雷达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变化反映了风场辐合辐散特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雨势增减情况。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提取的散度数据与NCEP散度数据整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辐合辐散中心区位置及强度存在差别,雷达反演散度强度较NCEP大4~5倍,天气过程变化期间两者散度在垂直高度场的配置调整均能反映降水动力场变化;400hPa及以下高度反演的平均散度更可信;对于雨强小于等于16mm/h的降水天气过程效果更好。由雷达基数据定量计算得到的平均散度特征和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雷电频次与强降水出现时次有一定相关性,约有1~2h提前量,雷电发生随时间演变与雷达回波强度时空分布较为吻合,云底动能施力参量一定程度可以描述闪电增长情况,较降雨量约有40min左右的提前量,有一定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ARPS中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蕾  王振会  杨艳蓉 《气象科学》2011,31(5):567-575
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ARPS及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ARPS3DVAR,直接加入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资料进行数值预报试验。试验包括:控制试验、反射率因子同化试验、径向速度同化试验,两种资料同时同化,多时次连续同化等试验。通过模拟2009年7月7日发生在江苏省附近一次暴雨过程,分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资料不同组合的加入对改进模式初始湿度场、风场及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资料,分别对湿度场和风场有显著调整;同时同化两种资料比单独同化在2 h内更显优势;多时次连续同时同化两种资料的试验比起其他试验预报的风速更接近探空风速,预报的降水位置与雷达3 h累积降水产品较为对应,但降水量的预报仍有偏差。  相似文献   

17.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05年6月29~30日成都地区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气象资料和位于凤凰山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 重点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 (Z) 、径向速度 (V) 、速度谱宽 (W) 和垂直累积含水量 (VIL) 出发, 归纳出对成都地区暴雨灾害短临预报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回波特征指标, 提高和改善该地区暴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试验,重点考察雷达资料的不同稀疏化方式对同化结果以及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使得模式初始风场包含了更丰富的中尺度特征信息,有效调整了初始场的环流结构,能够改善模式对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以不同的稀疏化处理方式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分析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本次试验中当极坐标网格径向分辨率取10 km的时候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