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世洪  丁悌平  袁忠信 《地质学报》2006,80(7):1035-1044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笔者对该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Pb—Sr—Nd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矿区萤石、方解石、氟碳铈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区内英碱正长岩相似,表明牦牛坪稀土矿床成矿与英碱正长岩岩浆活动有关以及石英包裹体流体REE曲线平直,Eu与Ce无明显异常,曲线规律性较强,可以认为牦牛坪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是深源的。Pb—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富集地幔,具深源甚至幔源特征。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牦牛坪轻稀土矿化与地幔过程之间存在着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2.
鲁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基地, 目前已发现并评价了4个稀土矿(床)点: 微山县郗山特大型稀土矿、枣庄薛城关帝庙稀土矿点、兰陵龙宝山中型稀土矿、淄博—莱芜地区稀土矿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厘定出与燕山晚期岩浆有关的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根据稀土矿形成依存的构造-岩浆条件, 该矿床系列形成于整个中生代, 贯穿于燕山晚期, 初步分为一个稀土矿成矿亚系列: 与构造-岩浆及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亚系列, 成矿年龄110~(134.9±1.8) Ma。通过选取郗山稀土矿和胡家庄稀土矿进行同位素研究, 郗山稀土矿方解石及矿体中δ18OV-SMOW为8.2‰~9.1‰, δ13CV-PDB为–7.5‰~–7.1‰, 成矿物质与碱性岩浆最初可能来源于上地幔; 胡家庄含稀土碳酸岩C同位素显示有幔源特征, O同位素落入海相碳酸岩和幔源碳酸岩之间, 显示有海相碳酸岩特征, 因此推测, 方解石矿物经历过后期改造成为次生矿物, 为成矿热液与围岩进行水岩反应混合后的结果, 二者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幔源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相似。根据成矿系列理论, 在郗山稀土矿开展系统找矿工作, 以寻找中生代郗山碱性杂岩体为找矿目标, 提交特大型稀土矿床1处, 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 证实了鲁西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滇西盈江地区是近年来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热点地区,通过近期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可以确定盈江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母岩为古近纪始新世5种类型的中酸性侵入岩,稀土矿均层赋存于这5种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矿体厚2m~8m,一般在深度3m~6m范围内是稀土矿体赋存的最好部位。  相似文献   

4.
潘华 《广西地质》2011,(9):37-40
广西云开地区位于武夷一云开岩盆系武夷岩浆弧广宁深成岩带、华夏古陆与南华活动带的交切部位,其花岗岩侵入岩体风化壳内常富集离子型稀土矿,特别是中性、基性、超基性杂岩体风化壳内找矿前景较好。文章从区域地质、物化探特征和矿床形成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特征,同时列举了云开地区典型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5.
太平镇稀土矿床是河南省首个新发现的中型稀土矿床,填补了河南省稀土矿的空白.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在该矿区共发现稀土矿化带7条,圈出稀土矿体17个,估算稀土氧化物总量超过17×104 t.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太平镇稀土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特征,基于详细野外调研及室内测试分析认为:①太平镇稀土矿床是以Ce、La、Nd、Pr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云南盈江县石岭卡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呈面状分布于古近纪始新世(E2)二长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属于轻稀土富集型矿床.石岭卡地区稀土总量较高的二长花岗岩体的广泛分布,加之处于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区,为稀土矿的形成具备了良好条件.该区马脖子山、松山下寨一带已经具备了具有较好的找稀土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岑溪地区出露众多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其与粘土矿物有关。为了真正了解粘土矿物对这种类型稀土矿床成因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广西岑溪和村稀土矿床的粘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次是伊利石和蒙脱石,同时,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稀土品位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类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是含矿岩体经过风化作用后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的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吸附并在风化层底部富集而成矿。  相似文献   

8.
与碱性岩有关的碳酸岩型内生稀土矿床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轻稀土资源储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诸如我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的牦牛坪、大陆槽等稀土矿床、山东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以及美国的Mountain Pass稀土矿床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稀土矿床。当前,对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机制,学界主要存在结晶分异作用、不混溶作用(熔体-熔体不混溶、熔体-流体不混溶以及流体-流体不混溶)以及热液交代蚀变作用之间的分歧。结晶分异作用可以使具有不相容性的稀土元素在残余熔体相中逐渐富集,直至形成稀土矿物。不混溶作用能够使稀土元素在不混溶后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中的某一相中发生选择性富集,形成稀土矿化。成矿流体演化晚阶段的热液流体对早期生成的矿物或围岩进行交代蚀变,使其释放出能与稀土元素在热液中形成络合物的F-、(CO_3)~(2-)以及(SO_4)~(2-)等阴离子(团),并最终在合适的构造控矿部位和外界环境条件下,重结晶或沉淀出稀土矿物。上述3种观点各有其理论依据,但是在解释一些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地质现象或实验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了大量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CO_2的流体包裹体,以往在利用Linkam TS1400XY以及Linkam THMS600等这类常规高温热台,在101325 Pa条件下对其进行热力学测温时,这些包裹体大多在尚未达到完全均一状态前就已发生爆裂或泄露,极大制约了人们对这类稀土矿床在高温岩浆阶段和中高温岩浆-热液阶段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认知。另外,对于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包裹体成分组成的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尚缺乏单个包裹体中元素含量的原位微区分析方面的数据。未来,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的流体包裹体,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开展高温高压原位均一实验模拟研究,以及对单个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LA-ICP-MS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谭德兴 《安徽地质》2013,23(1):53-58
安徽省皖南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地貌、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岗岩风化壳的形成、保存,且基岩的稀土丰度较高,有利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通过在皖南地区的工作,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内生成矿条件(基岩中稀土丰度、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合及岩石结构、构造),表生成矿条件(气候条件、风化壳发育程度、地貌特征),总结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陈曹军 《地质与勘探》2021,57(4):751-761
滇西盈江地区是近年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找矿突破较大的地区,典型代表为腾冲岩浆弧内新发现的新泡山稀土矿床,为一中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滇西高海拔地区新发现的典型矿床。新泡山稀土矿床的发现对今后高海拔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通过对新泡山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风化壳结构特征、矿体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新泡山稀土矿床类型为富钕轻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并伴生有重稀土钇。滇西盈江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受控于母岩稀土元素丰度、气候以及地形地貌。"沟-谷-盆"地貌两侧及周缘低缓山丘和平缓山坡、山脊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区域找矿成果,认为研究区稀土矿找矿潜力较大,可达超大型远景规模,在后续的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稀土元素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论攀西地区离子相稀土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攀西地区离子相稀土矿的找寻工作起于世界“超导热”,经几年断续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囿于某些框架,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本区大型矿床形成较难,但中、小型矿床却存在一批,只要观念更新,方法对头,找矿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碱性岩类稀有、稀土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攀西地区碱性岩类产出的地质背景,岩体的主要特征。根据岩石中暗色矿物与主要成矿元素的关系,划分为两大矿化类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含铌、钽碱性岩脉矿床和含钇、铌碱性花岗岩矿床;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含氟碳铈矿霓石碱长花岗岩矿床。并指出这两大矿化类型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盐源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群和斑岩铜矿的发现和肯定,结束了康滇地轴中段攀西地区无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铜矿的历史。对认识该区大陆板内岩浆成矿作用及找矿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其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元素在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深入,而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相对较缓慢.在总结稀土元素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基础上,阐述了稀土元素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示踪、成矿类型和成矿种属判别以及找矿标志确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稀土矿的勘查成功是与成矿理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内生稀土矿床中最重要的是与碱性岩和碳酸岩有关的矿床,大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内或其附近,呈由多种岩石组成的复合岩体产出。外生稀土矿床中最重要的是海滨砂矿。由于砂矿中的稀土矿物是由基岩风化搬运而来,故了解沿海陆地基岩的岩石类型和岩性十分重要。稀土矿采、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稀土矿勘查、开发水平的提高也是相互促进的。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近年来采、选、治水平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稀土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6.
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阐述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和发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攀西地区重要共伴生矿产特征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攀西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矿产资源“聚宝盆”;重要共生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钒、钛、镍、铂族、金锡、铌、钽、锆和稀有~稀土,伴生矿产主要赋存于铁矿床、铜矿床、铅锌矿床、金矿床、稀有一稀土矿床中约50余种;与铁、铜、铅锌、稀有-稀土矿有关的共伴生矿产4类21种类型。研究以上共伴生矿产类型与特征,加大共伴生矿产勘查与综合评价,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进研发高效节能分离提取工艺、冶炼技术,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攀西地区稀有稀土矿的基本特征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安宁河岩浆杂岩带”为攀西地区的稀有稀土成矿提供了的地质条件,并形成了多种类型矿床,且找矿前景良好。稀土矿已在开发利用,综合利用却差。稀有矿现虽未开发,但前景却美好!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忆了毕生为之奋斗的地质事业中的一些片段经历。地质找矿工作中的战果是老一代地质工作者和后来继续工作的同仁共同创造的。本文还就找矿中的实践,比如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等,如何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升华而获得了理论上的丰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东部阿尔丹—斯坦诺夫地区一些前寒武纪Fe、Cu—Ni、Pb—Zn、REE矿群与远东滨海活化区达尔聂哥斯克中新生代Pb—Zn和B矿群的对此研究表明:原地洼矿群与中新生代矿群在其大地构造-岩浆环境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两者均受深断裂交汇的控制。这些深断裂在初生的富钾基性岩浆的多次上升过程中充当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