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地处高原东部,高原天气系统经常东移影响我省,是预报业务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研究高原天气的一项基本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始从基础上做点调查工作。本文对盛夏7—8月青藏高原低槽的天气气候和高原槽东移影响与减弱的预报指标作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一、统计的若干规定和资料 1.在500mb图上75—100°E、30—40°N范围内出现低槽(如没有指明则包括低涡、切变,下同),其维持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参加统计。 2.依系统连续演变或变高判断,该系统在75°E以西、40°N以北进入规定区域内者  相似文献   

2.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冷空气活动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在高原西部增设了四个高空站。本文用这些资料对1979年夏季高原冷空气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冷空气活动概况 我们把1979年5—8月科实期间高原降温天气过程按日平均气温48小时内连续下降的度数分为三个等级:48小时降温(-Δ(?)_(48))2.0°—4.0℃为一般冷空气;4.0°—8.0℃为  相似文献   

3.
我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侧边缘山地,地理位置在23—25°N,106—109°E范围内。由于位于高原东南侧,因此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对我地区天气影响极大。以前汛期为例,造成我区大雨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除锋面、切变线外,还与自高原东移的高空槽、低涡直接有关。尤与孟加拉湾低槽维持有关。由于高原、孟加拉湾及其沿岸纪录稀少,加上地区台图次,图面范围及通讯接收条件所限,往往对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难以掌握。自1976年6月份,有了卫星云图之后,我们感到高原上明显的或不明显的天气系统,均可在云图上反映出来。这对短期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了较好地分析预报信息。本文以近四年来前汛期红外云图资料,总结分析了我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前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云区警戒区及云团特征,以为今后的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由新疆气象业务中心孙沈清高工主特并完成的中国气象局“短平快”科技项目“西部静止卫星云因照片的分析研究”课题,年前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研究所用资料是我国一份较完整的静止卫星资料,其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60°N—60S,40°E—120°E的地区,并且研究方法独特,即有统计事实,又有个例分析。课题通过2年时间的分析研究认为:从非洲东部到中亚云带与新疆天气有明确关系,越赤道气流对新疆天气特别是异常天气过程有直接影响。这一事实对进一步拓宽新疆预报员视野、提高中长期预报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该项研究对海湾战争烟云的分…  相似文献   

5.
柳艳香 《高原气象》1998,17(3):258-265
利用ERBE资料分的了1985~1988年期间青藏高原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的分布特征与几次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ElNino期间,高原东南部地区(Ⅲ区即90°E以东,35°N以南)加热场强度比高原西部地区(I区即90°E以西)及高原东北部地区(Ⅱ区即90°E以东,35°N以北)要大,LaNina期间,高原I区的热源强度比Ⅱ,Ⅲ区大,高原热源强度大,西南季风弱,反之,西南季风强。  相似文献   

6.
1 增雨炮点概况上坝三七高炮人工增雨炮点 ,位于大黄山南麓山前斜坡平原 ,海拔 2 32 7m。大黄山为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独立山体 ,是石羊河黑河两水系的分水岭 ,东西长 36km ,南北平均宽 2 1km ,面积 75 6km2 。主峰磨磨山顶拔海 3978m ,山的东端另一高峰白露掌 30 6 0m。炮点西南是祁连山系的冷龙岭和盖掌大坂山 ,拔海高度均 >30 0 0m ,冷龙岭主峰脑儿墩西岔顶拔海高度为 444 2m。经实测资料表明 ,自然降水随拔海高度增高而呈增多趋势。将祁连山北麓同一坡向38°38’~ 38°0 0’N ,1 0 3°0 5’~ 1 0 1°2 3’E范围内 ,8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美国GFDL10年平均资料,计算了全球50°N—35°S共13个经度上的经圈环流及加热场。所取网格点为5×2.5经纬度,计算层次为11层,垂直速度利用实际风计算,加热场是用热流量方程倒算的。经分析指出:(1)A、B两类地区上空经圈环流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A——北边是陆地南边是海洋。B——南北都是海洋或陆地。北半球冬季1月A、B二类都有Hadley环流,但A类比B类强;夏季7月A类变为反Hadley(季风)环流,而B类仍保留Hadley环流,且有所加强。(2)这样冬夏经围环流相反的变化,以青藏高原主体90°E的剖面上最为明显。从2月起Hadley环流减弱,4月在高原南侧低空形成“前季风经圈环流”,同时在高层出现补偿环流圈,6月发展成典型的季风经圈环流;10月又在高原南侧低空先出现Hadley环流圈。这些变化与高原的热力影响有关。文中也分析了高原热力作用对其上、下游经圈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国桢  景玉珍 《气象》1985,11(12):35-38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96—100°E、35—38°N),拔海高度在2000—4500米之间,山峦起伏,河湖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加之太阳辐射强,热对流旺盛,形成了该地独特的环流和天气气候特征。它不仅是当地暴雨、冰雹等天气的源地之一,也是外来天气系统有效的改造场所。多年来的雷达观测资料表明,春、夏季高原东北部地区的云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晴天散射辐射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尧奇  顾林康 《高原气象》1989,8(2):174-180
本文整理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得到晴天散射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经验关系。并计算了纬度28—50°,间隔2°的晴天散射辐射月总量。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6,(3):20-25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拔海高度差异甚大。因此在高原上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已无实际意义。所以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只分析到青藏高原边缘为止。由于这个原因,高原内部的天气分析问题,就成为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原地面天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的环流对甘孜州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光荣  刘斌华 《高原气象》2004,23(Z1):104-108
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环流对四川省甘孜州旱涝的影响,并着重对1994年和199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北侧气流经向度愈大愈有利于甘孜州降水;,一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5°N,西脊点在110°E附近,有利于甘孜州降水;中等强度的西藏高压沿35°N以北移动,有利于甘孜州降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对1209号台风“苏拉”倒槽造成鄂西北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苏拉”台风倒槽、东南风和东风超低空急流、华北冷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台风倒槽建立了来自海上的水汽通道,为特大暴雨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降水强度则与水汽通量散度密切对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ERBE和ISCCP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地表短波吸收辐射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ERBE和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结合青藏高原地面日射资料,讨论了并提出了该地区地表短波吸收气候反演方法,该法的似合精度较高,平均误差为9.8W.m^-2据此计算出75°E-95°豚25°E-40°N间2.5°*2.5°经纬网格点和高原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面吸收辐射通量密度,给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揭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前言青海热低压是高原夏季主要低值系统之一。同时也是影响高原东北侧降水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据统计,符合本文定义的青海低压42%可移出高原到105°E 以东,其中40%可造成陕西降水,甚至出现暴雨天气。因此,它的东移变性发展过程是这一地区的天气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下不下看500,大不大看700”,这是我省河东各地较成功的一条降水预报经验。经多年实践验证,这条经验也完全适用于临夏地区。本文利用1969—1988年6—8月700hPa实况资料,逐日普查和研究了高原东侧低空南支急流北越35°N,进入兰州、合作一带形成辐合,并与我州夏季降水多寡和降水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对应分析。一、兰州附近700hPa南支急流辐合特征夏季,高原东侧低层南支急流越过35°N后常在合作、兰州、西宁附近形成辐合状态。这种  相似文献   

16.
和政县处于大陆腹地、高原东北侧边坡的临夏州的东南方,平均海拔在2千米左右。7、8两月大一暴雨历年平均约三次。从1970—1981年三十次降水大于25毫米的资料分析,其环流特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副高边缘的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30°N附近,588廓线通过33—38°N、105—110°E这一区域。副高西侧高空槽位于35°N、90—100°E,40°N、95—105°E 时,和政县  相似文献   

17.
论青藏高原中部的非绝热局地锋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道声 《气象学报》1979,37(4):16-25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在34°N 附近由高原大地形引起的非绝热局地锋生,是一种基本的高原天气过程。进而指出,引用大尺度加热场的概念,可对一系列高原天气气候学现象作出适当的解释。例如高原上的锋系(特别是暖锋)、高原气旋(低涡)的发生发展、长江黄河的发源以及柴达木盆地的干旱等。文中指出,高原天气学中应当重视非绝热过程,地面分析也是一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庆  徐珺  宗志平  赤曲  罗布坚参  代华光 《气象》2015,41(9):1086-1094
利用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通过环境场和中尺度特征较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孟加拉湾风暴费林(Phailin)对西藏特大暴雪的影响。研究表明:“费林”对强降水的影响主要是登陆减弱为低压后,低压云系分两个阶段形成三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对流云团在南支槽的作用下上高原。而强降水的发生和南风风速的大小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西南低空急流建立后西藏南部才出现强降水,而低空急流的建立是靠南支槽的贡献。南风风速和强降水的这一重要关系为此类天气提供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对2012年8月16~18日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的连续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向盆地的过渡带,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重点分析了青藏高原切变线东移期间,副高西北侧暴雨区内的对流触发机制和地形作用。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前期的维持稳定与高原低值系统东移是产生强降雨的环流背景,在强降雨区域低层具有明显的风速风向辐合,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带即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引起了盆地低层东南气流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青藏高原东侧暴雨区最显著的热力特征是低层具有明显的高温高湿和大气不稳定层结。此次强降雨具有典型的“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结构,正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冬峰  田淑欣 《山西气象》1994,(2):20-23,47
“93·11·18~19”暴雪分析张冬峰,田淑欣(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 雨情分析1993年11月18日~20日,南起32°N,北至45°N,在100°E~120°E内,出现了大范围罕见的初冬降雪天气。其中18日08时~19日08时,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