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兴安岭平顶山大地构造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隶属松嫩地块。本文对小兴安岭平顶山一带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形成于(189±3) Ma,正长花岗岩形成于(191±3) Ma,同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演化的产物;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75.00%~77.60%)、富碱(w(K2O+Na2O)为7.13%~9.00%)、贫镁(w(MgO)为0.05%~0.45%)、贫钙(w(CaO)为0.17%~1.10%)、低磷钛(w(P2O5)为0.01%~0.07%,w(TiO2)为0.09%~0.23%)的特点,A/CNK值为0.94~1.17,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Rb、K、Th、Hf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w(ΣREE))为(38.76~297.13)×10-6,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为轻稀土略微富集、重稀土较为平坦缓向倾斜的右倾型,具明显的负Eu异常。锆石饱和温度值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多种证据显示,岩石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小兴安岭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研究区早侏罗世花岗岩类为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沿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碰撞拼合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火成岩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
白家藏侵入岩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东段。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白家藏侵入岩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其侵位时代并探讨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表明,白家藏侵入岩主要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分别在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72.5±1.9)Ma和(467.3±2.5)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据此判断白家藏侵入岩的侵位年龄约470 Ma,为中奥陶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w(SiO2)为55.67%~59.04%,Na2O/K2O值为3.35~6.14,且w(Na2O)高于w(K2O),显示富钠、贫钾特征;A/CNK值主体介于0.76~1.01之间,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相对弱富集((La/Yb)N=2.51~4.57),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馏较弱的微右倾型曲线;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环境判别显示具岛弧花岗岩特征。以上特征表明白家藏侵入岩为拉脊山洋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前哨林场大地构造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北部的漠河前陆盆地边缘。本文研究了大兴安岭漠河前哨林场侵入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99.9~199.3 Ma、辉长岩形成于(201.8±2.6) Ma,即研究区内的花岗岩、辉长岩均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w(SiO2)为63.22%~70.10%,w(Al2O3)为12.43%~14.36%,里特曼指数(σ)为0.74~1.6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平均值为39.43),w(TFeO)为2.80%~4.41%,w(CaO)为1.47%~3.38%,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δEu为0.48~0.84,富集Rb、Ta、K、La、Nd、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Th、U、Sr、P、Eu等元素;辉长岩的w(SiO2)为51.42%~51.98%,w(Al2O3)为17.24%~17.73%,里特曼指数(σ)为3.00~3.53,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平均值为51.07),w(TFeO)为9.06%~9.14%,w(CaO)为5.81%~6.69%,重稀土分馏不明显,δEu为0.86~0.98,富集Rb、Ta、Nb、Nd等元素,相对亏损Th、U、P、Eu等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辉长岩结晶分异的产物,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幔,并受地壳物质的混染改造。研究区侵入岩形成于造山阶段挤压环境,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加里东期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滇西保山地块西部边缘,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岩石全碱(w(K2O+Na2O))值分别为6.89%和7.44%,K2O/Na2O值分别为1.59和2.65,铝饱和指数(A/CNK)值分别为1.58和1.76,里特曼指数(σ)分别为1.65和1.73;微量稀土元素显示岩石总体上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值分别为1.40和6.43,具低-中等负铕异常(δEu=0.16和0.75)。2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78~476 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2件样品38颗锆石测点的εHft)值显示较大的变化范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集中在2.2~1.7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平河复式花岗岩体属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为泛非运动构造碰撞后应力松弛阶段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滇西地区原特提斯地史阶段地块挤压碰撞、裂离过程密切相关。在大团山地区,该期岩体中首次发现含稀土矿物——锰铁铈氧化物,其对全风化岩体稀土氧化物总量贡献最大;岩体风化壳稀土氧化物总量(REO)总体不高,为279.05×10-6~791.77×10-6,总体富集Y、La、Ce元素,局部轻稀土元素Nd富集,重稀土镝氧化物配分较高,为2.30%~4.62%。大团山稀土矿点的发现,表明滇西加里东期花岗岩亦有寻找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测年方法对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测年,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 (MSWD=0.73)和130±1Ma (MSWD=2.2)。早白垩世侵入岩SiO2含量为61.32%~71.68%,为中酸性岩类。Al2O3含量为13.53%~15.62%,显示为准铝质或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REE为(152.28~253.85)×10-6。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高Sr低Yb型和低Sr高Yb型两类侵入岩,起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洋盆自西向东的剪切式收缩闭合作用,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陆-陆碰撞导致下地壳加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宁北部法库地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1) Ma和(243±1) Ma,侵位时代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的Ba和Sr质量分数分别为(290.00×10-6~484.00×10-6)和(129.00×10-6~338.00×10-6),Sr/Y值为13.27~28.17,Sr/Yb值为117.50~250.28;靠陵沟岩体具有较高的Ba质量分数(899.00×10-6~1 300.00×10-6)和Sr质量分数(772.00×10-6~997.00×10-6),以及较高的Sr/Y值(67.47~78.21)和Sr/Yb值(661.81~781.32),Y、Rb和Yb质量分数较低,分别为11.00×10-6~14.70×10-6、55.80×10-6~78.40×10-6、1.17×10-6~1.39×10-6,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此外,凤歧堡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靠陵沟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凤歧堡和靠陵沟岩体样品Nb/Ta值(4.18~10.26)和Zr/Hf值(30.39~38.76)与地壳平均值相近,Ni、Co和Cr质量分数较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法库地区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壳源岩石。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处于造山地壳加厚阶段。研究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εHft)值均为正值,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49~555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辽东半岛弟兄山岩体的侵位时代为三叠纪(205.2±2.1 Ma),是华北东部三叠纪花岗岩的一部分.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弟兄山花岗岩具有高SiO2、Al2O3、K2O,低TiO2、Na2、MnO和CaO的特征,K2O+Na2变化范围为7.88%~9.28%,K2O/Na2 ≥ 1.16~1.46;CaO/Na2=0.08~0.23,铝指数A/CNK=0.95~1.10,并且在矿物组合中出现白云母,属准铝-过铝质花岗岩.在SiO2-Zr图解中,所有样品点均落在S型花岗岩区域中.以上特征均显示该花岗岩为准铝-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曲线和稀土参数表现出强烈的轻、重稀土分异特征和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反映源区岩浆形成后发生过斜长石或其他富Ca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典型准铝-过铝质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所有花岗岩均富集Rb、Th,明显亏损Nb、Ta、Sr和Ti.所有样品的Rb=133×10-6~360×10-6,绝大多数样品高于花岗岩的平均值(200×10-6);Sr(25×10-6~135×10-6)和Ba(48×10-6~507×10-6)明显低于花岗岩的平均值(Sr 300×10-6,Ba 830×10-6),Ba、Sr亏损反映岩浆经历了较为完全的分离结晶作用;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富集,Nb和Ta亏损显示陆壳物质为岩浆的源岩.上述特征表明岩浆物质来源于陆源碎屑岩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弟兄山岩体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产物,是印支晚期华北岩石圈处于弱伸展状态背景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西藏拉屋矿床位于冈底斯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通过对拉屋矿区出露的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2、Al2O3和CaO等的含量均高、贫Fe和低Na2O;w(SiO2)含量为65.40%~74.43%,A/CNK值在1.41~2.20之间,为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ΣREE (不含Y)较低,为(5.08~80.38)×10-6,LaN/YbN值为2.43~5.65,ΣLREE/ΣHREE为1.63~3.64,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右倾型,具负铕异常。Nb、Ti、Zr、Ce等高场强元素和Ba明显的亏损,K、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的富集。综合研究认为,本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于上部陆壳,岩浆源区岩石成分为泥质岩;该岩体为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地壳加厚阶段的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探讨黔南地区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构造环境,笔者对页岩气钻孔CY1井打屋坝组黑色岩系进行了详细采样测试,并重点分析了页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早石炭世页岩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213.08~308.1)×10-6,平均值为251.43×10-6,大于北美页岩的平均值(173. 21×10-6);w(ΣLREE)/w(ΣHREE)及w(Ce)N/w(Yb)N等地球化学参数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呈平坦状,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δEu值为0.53~0.67 < 1,显示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Ce异常表现不明显。根据δCe和Ce异常值的变化,反映研究区早石炭世为缺氧还原环境。根据稀土元素组合特征、δEu值的变化及w(La)N/w(Yb)N-ΣREE的图解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黔南地区打屋坝组黑色页岩的物源来自黔中隆起和雪峰山隆起,母岩为沉积岩和花岗岩的混合,沉积区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布合塔铜(金)矿化区位于新疆昭苏境内,大地构造位于那拉提构造带北缘西段。矿化区主要被二长花岗岩及石英闪长岩呈岩株状侵入,在花岗岩体边缘及与围岩接触带内均有铜(金)矿化。研究区2种岩体的锆石 LA-ICP-MS 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34.5±4.6)Ma(二长花岗岩)、(445.7±5.1)Ma(石英闪长岩),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均属过铝质钾玄岩系列;二长花岗岩A/CNK值为1.35~1.42,石英闪长岩A/CNK值为1.47~1.71,具S型花岗岩特征;二者稀土元素特征较为相近,均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具Eu负异常(δEu=0.67~0.80),微量元素均显示富集Ba、Th、U,亏损Nb、Ta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浆源岩主要为变杂砂岩,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相关研究,总体认为该矿化区花岗质岩浆是由中天山板块与伊犁板块碰撞闭合之后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1.
羌塘地块中部达尔应首次发现强过铝质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白云母碱长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O2、Al2O3和K2O质量分数均很高,以高铝、低镁铁为特征,A/CNK比值大于1.1,属典型的含白云母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0.65~100.02)×10-6,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负异常,而Rb、Th、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1-R2图解、Rb-Hf-Ta判别图、Rb-(Yb+Nb)和Rb-(Yb+Ta)图解均指示达尔应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它是冈玛错构造带在碰撞阶段过程中的岩浆岩记录。  相似文献   

12.
珲春小西南岔地区白垩纪花岗岩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类型。英云闪长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99~2.76),具有高Al2O3(15.46%~17.13%)、Sr(559×10-6~731×10-6)、Sr/Y(40~78)、La/Yb(16~21),低Y(9×10-6~14×10-6)、Yb(0.8×10-6~1.3×10-6)的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01~1.56,w(Sr)=312×10-6~410×10-6w(Yb)=1.23×10-6~2.13×10-6、Sr/Y=13~32,属正常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两类花岗岩的源区均为玄武质下地壳物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较高(> 1.0 GPa),深度大于33 km,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相对较低(0.8~1.0 GPa),岩浆来源深度为26~33 km。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黑河北部的黑花山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的侵入岩,但该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成因仍然不清.对黑花山地区侵入岩进行了野外、岩相学、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以探讨该套岩石形成的时代、原因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两件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8.7±0.6 Ma、153.50±0.56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组合主要为含有少量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的T1T2G(狭义花岗岩)组合,即弧环境的侵入岩组合.上述岩石组合富硅、碱、高钾、过铝(A/CNK大于1)、低Fe2O3T.其在SiO2-K2O图上为高钾钙碱系列,硅镁图中为低铁钙碱(LF-LA)系列,Peacock指数为钙碱性或碱钙性,痕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Y、Yb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13.78~29.85,无负Eu异常或弱正Eu异常或弱的Eu负异常.花岗岩类具有高Sr低Y的特征,Sr/Y比值介于29.53~103.80,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上述岩石组合及其特征均指示了弧火成岩的性质,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该区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有关的环境,岩浆可能源于兴安弧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乌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乌兰北部两件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9±0.9) Ma和(245.4±1.9) Ma,说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辉长岩的w(SiO2)为47.94%和52.01%,全碱质量分数较低(ALK为1.25%和1.47%),里特曼指数为0.33和0.26,属钙碱性系列岩石;w(Cr)(1 661.00×10-6和1 418.00×10-6)、w(Ni)(394.00×10-6和280.00×10-6)和Mg#值(81和79)极高,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LREE/HREE为3.92和3.44,无明显负Eu异常,表明未发生明显的岩浆分异作用;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为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的εHft)值(-3.0~9.3)变化较大,暗示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中有地壳组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俯冲的洋壳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或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大乌苏和富西里附近,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花岗闪长岩。对其中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大乌苏和富西里岩体侵位年龄分别为(303.7±2.2)和(300.5±0.5)Ma,均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2)为66.77%~75.85%)、富碱(w(Na2O+K2O)为7.41%~8.69%)、高铝(w(Al2O3)为12.90%~16.22%),低MgO、CaO、TiO2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44,为过铝质岩石;镜下未见原生白云母、堇青石、石榴石等富铝矿物,不同于富铝的S型花岗岩;而w(P2O5)与w(SiO2)负相关,呈I型花岗岩特征;富集LREE和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应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花岗岩的87Sr/86Sr为0.712 938、143Nd/144Nd为0.512 386,(87Sr/86Sr)i值为0.704 4,εNdt)值为-1.09,TDM2=1 172 Ma,源区物质主要为中-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大兴安岭新林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青海南山吾口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首次测得吾口侵入岩体正长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3.8 ±3.3Ma (MSWD=0.96),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岩石中Al2O3为(14.13~16.51)×10-2,K2O为(1.66~3.59)×10-2,A/NK=1.15~2.35,A/CNK=0.75~1.03,TFeO/(TFeO+MgO)=0.53~0.81,岩石具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吾口岩体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Ba等;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右倾特征,中等负Eu异常(δEu=0.44~0.68),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吾口岩体代表了阿尼玛卿洋盆向北削减俯冲运动在青海南山构造带与西秦岭造山带和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转换衔接部位的构造演化的地质记录。该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确定,为研究印支早期青海南山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 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 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 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昆仑河地区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Hf、Sr同位素研究发现: 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8~416Ma), 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暗色矿物均为黑云母(≤5vol%); 为富钠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 Na2O/K2O平均值是1.13, A/CNK为1.03~1.10, 富集LREE, (La/Yb)N为9.7~28.1, 重稀土弱亏损, Y为8.69×10-6~23.4×10-6, Yb为0.67×10-6~2.43×10-6; Eu具较明显的负异常(Eu/Eu*=0.48~0.86), Rb/Sr比值(0.34~1.12)和Rb/Ba比值(0.18~0.32)较低; (87Sr/86Sr)i为0.7045~0.7083, εNd(t)为-4.94~-1.64, tDM2为1.56~1.29Ga; 锆石εHf(t)值分布在-3.3~2.7之间, tDM2为1.61~1.28Ga; 岩浆源于古老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 源区有地幔物质或源于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 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志留世(425~422Ma)和早泥盆世(418~416Ma)两期过铝质花岗岩, 两者与东昆仑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俯冲岩石圈板片断离、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地壳熔融相关。根据1/25万化探数据做概要分析, 该花岗岩分布区显示了较好的Li、Be、Sn等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造山带东部,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尤其是热液型金矿。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众多热液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主体赋存于侏罗纪峪耳崖花岗岩体内,少部分赋存于侵入花岗岩体的侏罗纪闪长岩脉中。闪长岩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w(SiO2)为51.99%~61.88%、Mg#值为0.37~0.64,w(Na2O+K2O)为5.07%~8.89%,A/NK为1.37~2.26,A/CNK为0.73~0.96,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表明,εHft)为负值,介于-16.5~-6.5之间。综合研究认为:峪耳崖金矿区侏罗纪闪长岩浆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华北板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有限混染;成矿期闪长岩浆为金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峪耳崖金矿区闪长岩脉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桂东北姑婆山一带花岗岩的成岩成矿特征,本文对姑婆山岩体进行了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具有富铁镁、贫钙钠的特征,w(TFeO)为26.78%~31.06%、w(MgO)为2.98%~6.60%,且w(TFeO)与w(MgO)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其结晶过程中主要发生了Fe2+←→Mg2+的置换反应;黑云母的含铁指数为0.68~0.84,属于高铁黑云母,氧逸度为-17.0~-15.5,结晶温度为680~705℃,平均为695℃;黑云母的全铝压力计显示黑云母结晶的压力为69~179 MPa,平均为115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相当于2 621~6 755 m,平均深度为4 331 m。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姑婆山岩体的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形成年龄分别为(162±3)和(163±2)Ma,为燕山早期,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时代一致。综合上述分析,姑婆山岩体形成于较高温度、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显示出良好的锡成矿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布雅花岗岩体侵位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断隆带下元古界埃连卡特岩群, 其主体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布雅花岗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457.03~445.07 Ma), 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其具高钾钙碱性系列特征, 岩体为准铝质Ⅰ型花岗岩, 并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即高Ba、Sr和LREE含量, 高Sr/Y、La/Yb值, 低Y(5.9×10-6~8.0×10-6)、Yb(0.41×10-6~0.72×10-6)和HREE(4.01×10-6~5.02×10-6), 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 无明显Eu负异常, 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根据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对高Ba-Sr花岗岩成因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该岩体可能为岩石圈的拆沉和减薄作用引发地幔岩石圈发生部分熔融, 后伴随着角闪石、黑云母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形成了高Ba-Sr的布雅花岗岩, 其物质来源很可能与含远洋沉积物(含碳酸盐岩)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以及早元古埃连卡特岩群基底物质所组成的混合源区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