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Z-90与WGS-84的坐标转换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GLONASS坐标系统PZ-90的定义及与GPS坐标系统WGS-84进行坐标转换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对现有转换参数的获取方法进行论述与评价,并对各种不同的转换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星基差分获取精确WGS84起算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mniStar星基差分服务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通过测试数据验证其定位精度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通过长时段定位结果与IGS联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了OmniSTAR星基差分静态定位精度状况和收敛时间,讨论了利用这种技术在物探测量中获取精确WGS84起算坐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WGS-84转换为国家实用坐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选区域的工程测量的GPS坐标转换,若仍沿用传统的几何法(公共点法),势必增加额外的联测工作量,这将降低GPS的使用效益。据此,本文提出一种不需联测公共点即可将WGS-84转换至实用国家坐标的物理法,并经工程验证,可以满足隧道和其他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全国不断推广与应用,将ITRF2000框架下的坐标转换到CGCS2000框架时,需先转换到ITRF1997框架下。本文采用布尔沙-沃尔夫模型对基于不同基准的两框架之间进行坐标转换,设计了七参数求解程序,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WGS84与ITRF2000参考框架坐标转换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参考框架的日趋成熟,ITRF参考框架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常规地面测量成果或是属于国家的参心大地坐标系,或是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而GPS定位结果属协议地球地心坐标系,即WGS?84坐标系。因此必须实现GPS成果的坐标系的转换,以便将GPS成果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国民生产和实践之中,这就存在一个坐标的转化问题。本文就它们之间的转换提出具体的转化模型,求得转换七参数并应用于实例,获得了很好的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GPS控制网WGS84平差坐标向地方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GPS控制网在无起算点或起算点不准确的情况下,无法用约束平差的方法计算GPS网点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2维平差坐标.提出采用GPS网WGS84平差坐标向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来获取GPS网点的2维坐标,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转换后的边长尺度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中应有的边长尺度相一致,从而保持了GPS网应有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轨运行的GPS卫星,利用由NGA提供的WGS84框架下精密星历以及IGS提供的ITRS框架下的精密星历,采用7参数布尔沙模型,并结合不同卫星的星载原子钟的稳定性,在最小二乘准则下求取WGS84和ITRS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此基础上,为了得到较长时间尺度上转换参数的演化特性,首先采用EMD算法进行去噪,以使得数据更能反映参数变化的本质特性,然后在消除趋势项的基础上,对转换参数的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以探索其周期特性。利用NGA和IGS提供的2009-01-01~2012-06-30共1306d的精密星历,求取每天一组的坐标转换参数,分析其长期演化特性后发现:3个平移参数分别具有345d,690d和345d的周期项,3个旋转参数分别具有459d,172d和459d的周期项,尺度参数则不具有明显的周期项。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不同ITRF框架坐标转换时,会遇到历元转换和框架转换两个问题。总结了ITRF框架坐标转换方法,并自编程序进行实例计算,分别比较了历元转换和框架转换的坐标变化,并分析了转换精度,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开展了坐标转换研究,基于.NET平台实现了坐标转换的基本功能。同时,实现了不同坐标系统的七参数转换,并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Z-90与WGS-84之间的转换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PZ-90与WGS-84两种坐标框架之间的坐标转换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具体计算过程以及最后转换参数的确定,另外,还就最近有关此方面的其他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与GRS 80和WGS 84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的定义及其所定义的4个基本椭球常数,推导CGCS 2000椭球的主要几何和物理参数,比较这些参数与GRS 80和WGS 84椭球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给出CGCS 2000椭球与GRS 80及WGS 84椭球定义的正常重力值的差异,并分析在CGCS 2000及WGS 84系下同一点坐标的差异.研究表明:CGCS 2000椭球上的正常重力值与GRS 80,WGS 84椭球上的正常重力值的差值分别约为-143.54×10-8m/s2和0.02×10-8m/s2.同一点在CGCS 2000与GRS 80和WGS 84下经度相同,纬度的最大差值分别为8.26×10-11"(相当于2.5×10-6 mm)和3.6×10-6"(相当于0.11 mm).  相似文献   

12.
BJ-54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连市C级GPS网中重合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25个三角点成果,采用三、七参数转换模型,完成了我国54坐标系与世界84坐标系转换参数的计算与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按两种思路实现ITRF框架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一是同时考虑历元和框架差异求解参数进行转换;二是转换过程分两步进行,先将ITIF框架基于当前历元的定位结果转换至2000.0历元,然后在历元相同的情况下,实现ITRF框架和CGCS2000的转换。基于VB.NET语言实现转换结果表明:方法二先根据若干基准点的位置与速度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内插转换点的速度实现历元间的转换,统一历元后再采用七参数法实现框架间的转换,能满足转换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The WG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reference system is, originally, mathematically defined from the NSWC-9Z2 (Naval Surface Weapons Center — 9Z2) reference system. The WGS84 associated realization, called in this paper WGS84-D, is a 1 meter consistency NNSS (US 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Doppler realized reference frame. In contrast, the ITRF (IERS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is a 1 centimeter consistency reference frame realized through the most accurate techniques of Space Geodesy. This work intends to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WGS84-D and the ITRF through the use of both a NSWC-9Z2/Doppler realization and an extension of the ITRF network. A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was also modeled between the Doppler determined scale factor and the mean smoothed sunspot number, due to uncompensated ionospheric effects. This correction improved NSWC-9Z2 (i.e. WGS84) Doppler realization consistency. The uncertainty of adjusted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ITRF and the WGS84-D is improved by a factor 2 over previous determinatio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推导计算了ITRF2005与ITRF97的框架转换参数,对框架转换和历元归算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国内4个IGS站的数据,对先历元后框架和先框架后历元的两种转换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分析了转换结果的精度,并对坐标转换方法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BKG中心的转换参数结果,采用FFT方法,计算分析了PZ-90GLONASS与ITRF间转换参数及其周期变化特性,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