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化愈加严重,生态系统服务是直接或间接源于生态系统功能,利用遥感手段计算生态服务价值成为重要一环。本文利用MODIS系列数据,通过选取合理的植被指数滤波算法,得到生长季以及年内最大增强型植被指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价修正参数。进行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并计算生态补偿额度。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湿地的面积减少是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程度较高。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额最高,生态补偿优先级也排名较前,应较先得到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可利用专家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各类生态系统面积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产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依据和基础。新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已全面完成,并于2017年10月12日以公报的形式发布了各类地表覆盖面积,通过建立与各类生态系统的对应关系,可获得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新疆自然资产评估、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孔令彦 《北京测绘》2017,(4):108-111,11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城市生态管理的重要依据,空间均衡性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价值。基于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和单位面积当量因子算法,计算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642.56亿元,其中供给服务总计438.09亿元,调节服务总计4573.53亿元,支持服务总计1355.65亿元,文化服务总计275.28亿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大致呈现由市区至郊区辐射递增的趋势。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注意土地的潜在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加以保护,对生态服务的关键带加以关注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耕地数量补偿的生态效率用以解释耕地补偿过程中生态生产力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生态影响与价值实现。从生态足迹的视角出发,本文计算了土地整理补偿、粮食贸易补偿、毁林开垦耕地补偿3种耕地数量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及其细分下的10种耕地数量补偿方式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补偿途径中,三大耕地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均无效,距离生态效率有效最近的是土地整理补偿耕地数量途径;补偿方式中,从越南进口粮食、湖南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开发阔叶林补充耕地为生态效率有效;实现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补偿的运输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用地所拥有的生态生产力多数低于毁林开垦耕地补偿中同等面积被砍伐森林的生态生产力。因此基于生态效率的高效实现,需要对当前的耕地异地占补严格限制政策、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政策进行思考与调整。  相似文献   

5.
界定生态产品概念、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是实现生态保护、生态补偿以及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探索县域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资产核算,有助于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开展林业生态扶贫。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城口县为例,初步研究了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方法,结果表明:1)城口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总额达到577886.48万元,远超其年均GDP;2)城口县不同乡镇森林资源资产表现出极大的分布差异,现有树种的资产量分布也极不平衡,栎类总资产达到357133.1万元,占全县所有乔木资产的62.2%;3)城口县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总计487097.58万元,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是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中熟林与近熟林体现了主要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大武口区为例,采用谢高地等在《基于单位面积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中的研究结果,对大武口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经济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的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的概念,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HJ卫星数据,获得了江西省各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县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利用Weaver组合指数,对江西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类型划分;将生态服务价值类型与地学信息图谱相结合,使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谱系化,依此分析了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图谱结构类型特征与组合类型特征,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低碳江西提供了参考建议,为生态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舍小家、顾大局的思想深入人心,往往习惯于牺牲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工商业的机会,把他们当成源源不绝的资源仓库,不停攫取而不思反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补偿概念的关注。生态补偿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因为这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把生态环境当做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认识。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生态补偿成为反映生态系统市场价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服务价值核算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至关重要。文中基于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成果,进行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格网分析、Spline插值、Moran’s I、Getis-Ord Gi*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德清县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德清县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呈现出集聚现象;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河口水库、下渚湖湿地和东部河网密集区等。这些区域直接影响德清县的整体生态环境水平,需要进行重点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边界处理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生态保护红线从栅格形式的生态评估结果落实到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块上,也称为红线的“落图”过程,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流程,也是红线精准落地和有效管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两种数据分别对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红线进行落图。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均适用于红线边界处理,并且联合应用时处理结果更佳;沁河源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栅格面积为877.87 km2,联合应用两种数据处理后的红线矢量面积为877.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1%;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灾害对流域植被、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要素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快速有效地监测灾害影响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次遥感影像提取了生态因子信息,构建了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序列影像的遥感监测能够有效地刻画灾害发生前后的区域生态变迁过程,对地质灾害区的生态监测和修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黄河“智能大脑”服务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文、地理景观和地貌特征,下游河道变迁和河口变迁历史及生态治理,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等基本背景,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有的优势。然后重点论述黄河“智能大脑”如何服务流域保护和发展,提出黄河“智能大脑”三要素,即感知系统(天地一体智能感知网)、存储管理系统(资源池)和操作系统(时空大数据平台);论述了流域一体化时空大数据中心的构成及其基本功能,时空大数据平台及其目标要求,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网格集成与弹性云的混合式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体制和构建技术,提出采用“共用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概念模型及其具体应用模式。最后讨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服务黄河流域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流域上中下游7大城市群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基于流域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服务保护和发展的综合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支撑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增强流域整体性和协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闫明涛  乔家君  瞿萌  朱乾坤  韩冬 《测绘通报》2022,(4):101-105+116
基于黄河流域2008、2010、2012、2014年136个区县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权TOPSI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呈“U”形曲线,总体处于高度耦合低级协调阶段。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呈倒“U”形曲线。从相对发展度模型来看,2010—2014年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滞后。②空间格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协调度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格局。③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乡村人口密度、PM2.5年均浓度、人均耕地面积、地形起伏度、高程和年均气温是主要因子,并且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明显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建议黄河流域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引,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采用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协调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现有研究中,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驱动之间的响应关系缺少时空对应的数据支持、影响过程不明的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在处理和提取时空信息上的优势,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县区为例,利用1999—2000年、2009—201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然后根据以理想点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取了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根据热点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广安市2000、2005、2010、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为土地整治部门提出了有效的土地生态质量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利用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定量研究县域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与有效补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在GIS、R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富锦市199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富锦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2 919 713.47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1 671 722.54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其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当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也随之改变;人口和经济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具有空间分析优势的GIS技术与具有定量分析特色的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2008年3个时期的统计数据与空间信息数据,分别从全区域与其子区域两个层次,计算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分析表明,江西省在3个时期均出现了生态赤字,且持续增大,全流域的可持续性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在各子区域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的区域有新余市、萍乡市;较好的区域有赣州市、上饶市。空间分布方面,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与东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中部与东北部。  相似文献   

18.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is a key factor used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includ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imidiated pixel model, NDVI soil extraction is modifi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obtained, thus also providing an improved method for obtaining vegetation factors in other areas of research. Due to the unique regional loca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terrain factors are critical for the stability of vegetation change. The improved model is here applied to inverse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study regi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hange intensity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1998–2012) are then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area’s alpine climate, results show that terrain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intensity. Before specific thresholds are reached, terrain factors such as elevation, topographic relief, and slope exhibi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hange in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In areas with the same longitude, the higher the latitude the greater the change intensity, while vegetation change intensity also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variety among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n the river’s middle-upper and lower reaches, vegetation coverage is prone to increase and decreas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could greatly enhance the inversion precis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age, which are of great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将景观生态学、遥感蒸散计算技术等应用于流域生态耗水研究,先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的4期遥感数据,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对流域景观生态进行分区。然后利用MOD IS数据和平流干旱模型,计算2005年生长期蒸散分布;再结合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计算景观生态消耗的水资源、不可控水资源和可控水资源;最后又结合规划目标,对白杨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2020年与2030年生态需水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弄清了流域景观生态对象、功能、格局和过程、弄清了其消耗的水资源类型、数量和时空分布,为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