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论是税、费、土地转让收入、信贷资金,还是其他负债、直接经营利润,所有这些收入的支出本身对于地方政府官员都是巨大的正向激励或者利益。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正向激励或者利益,城市政府有着巨大的动机压低从农民手中征地的价格,提高其出让价格。 相似文献
2.
3.
2011年下半年,土地市场逐渐转冷,地方财政收入受到显著影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业内人士表示,卖地换钱最终还是存量透支行为,土地财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只有彻 相似文献
4.
5.
6.
7.
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实际已突破10万亿元,约占GDP的32%。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出让收入数量巨大。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1.6万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8.8%。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两税”下放,自然有利于充盈县市财政,至于和诟病已久的“土地财政”有何关联?是遏制“土地财政”还是助推“土地财政”,抑或两者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12.
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创收手段,因此土地财政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根源。土地价格上涨推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如果不从源头入手改革,那么对房地产的调控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房地产市场长达数月的严格调控,国内土地市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市场转冷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在大城市遭遇寒冬的房地产商开始将目光瞄向调控尚未完全顾及的三、四线城市。而这些被认为还拥有极大开发空间的中、小城市也开始纷纷抓紧机会自我推广——“到小城市去!”成为了地方政府与地产商们的最新共识。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现在一边倒地否定土地财政,似乎它一无是处,是十分危险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湖南省每年的土地供应总量在增加,存量用地供应量比例均大幅提高,但实际开发的并不到位,有的开发商捂地。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土地供应总量为1388.75公顷,同比增加20.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