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水井开采对怀来台流体动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地热田热水井开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分析了热水井开采对怀4与怀3二口井水位、 水温、 流量、 氡与汞动态的影响, 结果证明同层热水井开采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是严重的。 这种影响在多年、 年、 月、 日等不同频带的各种测项的动态中和模拟与数字化不同观测方式中都有所表现, 而且开采结束之后还存在一个多月的影响时间。  相似文献   

2.
1、引言目前,水氡及水中溶解气及其组分的观测,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的监测方法已在水化台站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的观测均以氡气和其他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部分为主,这显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国不少学者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地下水中逸出气(包括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震带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淑亮  李冬梅  马朝辉 《地震》2002,22(1):84-90
以山西地震带热水点为基础资料,计算每个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分析山西地区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热释放量低值区中小地震不活跃而强震活跃,高值区强震不活跃,而中小地震活跃。通过研究,还表明山西地区地壳活动所积累的能量,每年以热能形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7.3级地震,这对强震的孕育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因此可能推迟或减少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质量.包括稳定性与连续性、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和信息反映能力,并对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全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的102个台站的251个测项的全年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全国数字化台站的分布、资料的质量、数字化资料和模拟资料的衔接情况等,并就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的现状和国内外的部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腾冲热海地下流体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恒忠  杨存宝 《地震研究》2000,23(2):231-238
指出前人在研究腾冲地热时的工作模式及其工3作结果,大多数只能反映腾冲水热活动区的静态特征和横向特征。同时提出:在腾冲热海开展地下流体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与现代幔源岩浆活动相关的热海水热显示区内部分泉点进行长期的连续观测,发现热海地下流体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热海热田的发展趋势。通过观测研究得出:⑴热海地区的地热海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可能和该区的地下帽源物质活动有关;⑵热海热田自1993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汝庆  王华 《山西地震》2003,(1):14-17,26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山东聊城水化站对地下流体学科数字化改造的7种仪器进行了试验,并于1999年11月通过验收,现已运行3a。为全面总结上述7种数字化仪器的运行情况,对各类仪器的优缺点做了综合评定,同时对多种数字化记录资料与模拟记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SD-3A型测氢仪、GWK-201型测氦仪、LN-3数字式水位仪工作性能较稳定、测值连续准确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京北地热田开发对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研究中发现有多种干扰,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干扰较为普遍,地下热水开发的干扰较为严重,影响地下流体动态监测的效果,因此需要关注、调查与研究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问题。作者在研究京北地热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热水开采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热水开采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与离开采井距离不等的观测井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测项上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京北地热田区热水开采对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距离为5km,对位于导水断裂带附近的观测井动态影响最为明显;就测项而言,对水位与水温动态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逸出气(Rn,Hg)动态的影响,对土壤气(CO2)动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地震台井水、渔塘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同位素分析方法并结合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等资料,探究井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及井水与渔塘水之间的水力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地震台井水、渔塘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质受含水层和隔水层岩性控制,与2018年相比2020年井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K+、HCO3-浓度降低,这反映了昆明地震台井—含水层渗透性有所增加;SO42-、Cl-浓度的增加则表明昆明地震台井水会受到人为干扰。研究区构造活动平稳,井水为未成熟水,演化程度较低,因含水层渗透性增强和人为干扰,自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昆明地震台井水—岩作用有所增强,表现为δD、δ18O富集,Mg2+浓度升高。井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位于观测井正北的石关一带。渔塘水与昆明地震台井水间存在水力关系,在分析地表水对昆明地震台井的影响时应予以考虑,但渔塘水不是影响井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格尔木井水温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格尔木井水温动态观测的环境与条件,在研究正常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温异常的映震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短临地震趋势预测。探讨了水温异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观测是地震地球物理台网主要观测手段,其数据集包含水位、水温测项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数据、产品数据和均值类数据,可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用于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区域应力变化特征、含水层参数反演、观测机理等研究。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数据集不仅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热水井数字化气汞观测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的水汞更是携带大量的地下信息,特别是水汞异常在地震之前的表现有目共睹。2001年首都圈范围内的一些水汞观测实现了数字自动记录。由于汞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观测仪器的使用条件所限,经过近3年的观测发现,对于热水井的气汞数字化自动记录,捕汞管、供电系统、脱气装置、气路的冷却与除湿是保证气汞测项连续稳定,提高记录地下信息灵敏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延庆地震台五里营井动水位2010年1月13日15时48分突然大幅下降,7min下降0.47m,针对此异常变化,台站人员通过检查仪器运行、观测环境等多方面查找原因,逐项排除干扰因素,最后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判定此异常是由于地下泄流管破裂,造成水位迅速下降,非地震前兆异常,避免了误报地震,为水位异常判断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年来水位普遍降低以及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造成河北怀4井水位严重下降,几近断流。为了延长该井的观测年限,2007年怀4井进行了降低取水口的改造。由于改造后出水口低于地面,必须将泄流出的水抽走,由此必须抽水进行控制。由于怀4井水温达到85℃以上,并且富含矿物质,对金属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对排水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在怀4井的实践,给出了一种在高温和腐蚀性等条件下长期正常运行的抽水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17年腾冲地震台井水位记录的同震响应事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结合井孔地质背景条件,对同震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随着震级增大而逐渐增强;因井震距不同,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近震阶降—复原型和远震振荡型变化;同震响应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增大而减小,且水位同震变化受震级与井震距的影响力基本相当;震级越大,同震响应持续时间越长;发生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分布具有明显区位型特点。分析认为,振荡型同震响应机理与面波作用有关,阶降—复原型同震响应机理可能与腾冲地震台观测井所处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HouhaoyaogeothermalfiledliesinHouhaoyaovillageofNuanquantownofHuailaicounty,ZhangjiakoucityinHebeiProvince,itsgeographicalcoordinateis115(30(E~115(35(E,40(15(N~40(25(N.Sincethisareaiswithintheearthquakeriskregionofcapitalzone,manyscholarshaveresearcheditsystematicallyforyearsindifferentways.Chen,etal(1998)carriedoutobservationbysmall-aperturenetworkofseismograph,andrevealedthedistributionofseismicsourceandactivefractures,etc.DIAO,etal(1999)calculatedthefocaldepthofsmallevents…  相似文献   

19.
水温微动态形成的水热动力学 与地热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井-含水层热系统分析为基础, 结合井水温度(水温)动态观测到的实际结果, 提出了水温微动态形成的两类基本机制, 即水热动力学机制与地热动力学机制. 水热动力学机制指井水温度的动态是由于水流动产生的热对流引起的变化; 地热动力学机制指井区岩土中大地热流作用或热传导引起的井水温度变化. 结果表明, 多数同震响应是水热动力学机制下生成的水温微动态; 水温的震后效应或变化则多是热传导或深部热流变化引起的, 属于地热动力学机制下生成的水温微动态. 少数水温微动态特征较为复杂, 多是源于井-含水层系统中包含有多个水文地质特征差异明显的含水层, 尚不能简单地用水热或地热动力学机制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