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润生 《福建地质》2014,33(4):239-250
通过对福建境内各地早侏罗世火山岩石组合及岩相组合特征的分析对比,认为闽西南永定地区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强基性-弱酸性端元,东北部闽清上莲-永泰莲峰为安山质-流纹质组合,中部平和金京洋-西坑、长泰内寮-同安白交祠等地属安山岩-英安岩的单峰式组合,由西南往东北基性单元从玄武岩向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过渡;火山岩形成的时间主要在170~188 Ma,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通过早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发现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总的面貌是早侏罗世早期在闽西南地区遭受海侵,全省形成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到早侏罗世晚期海侵结束,海水退出,福建全境上升为陆;火山活动沿沉积盆地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空间上可分为武平、尤溪-永定、闽清-平和等3个火山岩带,由南往北,由海相逐渐过渡为陆相,火山作用强度也愈来愈弱.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闽清县池园地区早、中株罗世地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部闽清园-上莲一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地层之下覆盖着一套沉积-火山岩,原划归晚侏罗世长林组,通过对该地区1∶500000区调,依岩性组合特征、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古生物化石及接触关系等资料,重新厘定划分为梨山组、藩坑组、漳平组。早侏罗世藩坑组的发现为福建中部火山岩基底地质构造研究、火山岩区找矿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豫西义马组的时代及杨树庄组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义马组是豫西地区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其地质时代长期存在争议,有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和中侏罗世之说,多数人认为属于早侏罗世或早—中侏罗世。我们根据生物群特征定为中侏罗世。杨树庄组是我们最近在济源地区建立的一个中侏罗世的地层单位,以往一直被包括在早侏罗世鞍腰组之中。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闽清县池园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福建中部闽清池园—上莲一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地层之下覆盖着一套沉积 -火山岩 ,原划归晚侏罗世长林组 ,通过对该地区 1∶ 50 0 0 0区调 ,依岩性组合特征、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古生物化石及接触关系等资料 ,重新厘定划分为梨山组、藩坑组、漳平组。早侏罗世藩坑组的发现为福建中部火山岩基底地质构造研究、火山岩区找矿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徐立明 《福建地质》2014,(3):197-206
前人区调资料将福清黄塘地区发育的硅质岩划分为晚侏罗世长林组,但没有确切的时代证据。经调查研究,从岩石面貌、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等方面进行区域对比,将该套硅质岩划为早三叠世溪口组角岩段。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对重新认识福建沿海乃至台湾海峡地区古生代一早三叠世的地质构造背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东南沿海一带仅有另星分布,而且多已变质。对于该地层的研究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已开始。王恒升等(1930)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地区梨山创“梨山煤系”;王绍文等(1930)创“龟岭砂岩”;南延宗等(1941)又创“茫汤洋砂页岩”等。后来,通常把这一含煤地层统称为“梨山煤系”,时代定为早侏罗世。斯行键对长汀珠山的煤山的植物群作了专门研究,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的里阿斯阶。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为省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引用。  相似文献   

8.
福建侏罗纪生物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曹宝森  粱诗经 《福建地质》1989,8(3):198-216,T001,T002
福建侏罗纪地层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着重论述了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代表性剖面的层序、岩性以及生物群特征。对福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概况作了简略论述。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划分为含有海相地层的闽中-闽西南地层小区,该区早侏罗世火山岩发育。陆相地层的闽北地层小区以及中侏罗统发育较好的闽西地层小区。下侏罗统生物群,双壳类在下部为海相的 Parainoceramus-Hunanonectes 动物群,上部为 Qiyangia 动物群;陆相植物下部为 Otozamites-Thinnfeldia 植物群,上部为 Conipters-Phoenicopsis 植物群;叶肢介下部为 Euestheria shandanensis-Palaeolimadia hojiensis 动物群,上部为 Eosolimnadiopsis-Asiolimnadiopsis 动物群;介形类下部为 Gomphocythere rhomboidalis-G?yubacumensis 组合,早侏罗世早期还含有菊石 Arietites 和 Coroniceras。中侏罗统生物群,植物组合不太明显,双壳类 Pseudocardinia-Tutuella 动物群,其中下部含有 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ella 动物群;叶肢介为 Euestheria yanjiawanen-sis-E·camplanata 动物群;介形类在中下部为 Darwinella sarytirmanensis-D·magna 组合。此外,本文概述了福建早侏罗世南海北陆的古地理面貌。  相似文献   

9.
张采繁 《地质论评》1981,27(2):130-140
湘东早侏罗世地层,既有海相,也有陆相,是我国南方同期沉积发育较全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这套地层的地质时代是有争论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另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朱罗世地层缺失。笔者根据近十多年断续的野外调查,以及对《湘东早侏罗世植物群》一文的整理,发现上述地区的地层中,86个植物属种没有一个是晚三叠世分子。值得注意的是,高家田雄叶蕨不但见于湘东广大地区,而且层位稳定。众所周知,锥叶蕨一属在世界各地均见于  相似文献   

10.
藏北羌塘盆地独雪山地区,在原先认为不整合于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之上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中, 新近发现了一套早侏罗世淡水双壳类祁阳蚌(Qiyangia)组合,表明羌北盆地存在早侏罗世沉积地层,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粗碎屑岩→灰岩→细碎屑岩夹灰岩,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据此资料,该区侏罗系目前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及地层的对比认识存有问题,文章对此套早侏罗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 指出雁石坪地区的侏罗系岩石地层系统作为等时的地层单位运用于羌北盆地北西部并不适宜,羌北盆地已有的地层系统格架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将武夷-云开地层大区分为5个地层区,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对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等研究,对研究区中生代沉积盆地类型进行划分,并探讨该区沉积盆地-大地构造演化史.研究区中生代共经历了3个重要演化阶段:早-中三叠世,该区地壳抬升,海平面总体下降,海水向西-西南方向逐渐退出,形成混积陆表海;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区发生海侵,形成海陆交互陆表海;中侏罗世-白垩纪,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北低俯冲的影响,台湾地区形成了一系列俯冲增生杂岩带,内陆地区以政和-大浦断裂为界,西部发育(火山)断陷盆地;东部发育弧内裂陷盆地,晚期形成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2.
张耀堂  王万能  赵见波  袁永盛  李锁明  张宏辉  郑洪福  李金旺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33-2024030033
侏罗纪温室气候是中生代以来重要的气候变暖事件,全球关于该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地层中,关于陆相地层的研究较少,滇中禄丰川街盆地沉积了完整的侏罗纪地层,为研究侏罗纪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本次工作通过对川街盆地早—中侏罗世陆相红层的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滇中地区早侏罗世早期主要为高温、湿润的气候环境,早侏罗世晚期气候波动剧烈且频繁,湖泊盐度急剧上升,气温缓慢下降,在即将进入中侏罗世时气温骤然上升,水体盐度快速降低,发生“T—OAE事件”,之后则保持较为稳定的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通过对滇中侏罗纪恐龙埋藏层位的研究发现,早侏罗世晚期气候环境的突变层位与该层位位置相当,沉积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恐龙的集群性埋藏与该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辽河三角洲LZK03孔岩心的地层、孢粉、~(14)C测年及粒度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孔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划分了4个时期:1湖沼期,地层埋深22.70~18.35m,晚更新世晚期约8000cal BP,起始时间早于全新世底界年龄,一直持续到全新世海侵到达该地区;2海侵期,18.35~13.55m,8000~3000cal BP,全新世海侵(辽东湾命名为盘山海侵)于8000cal BP到达该地区,湖沼发育结束,随着海侵向陆扩展,形成了海相潮坪沉积;3海退期,13.55~7.50m,约3000cal BP开始海退,河流携带的泥砂成为主要物源;4盐沼期,7.50~0m,500cal BP时海水已退至LZK03孔向海一侧,经常暴露于地表的氧化环境使盐沼沉积呈黄棕色,被高潮海水淹浸的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福建是华南中生代多期次火山活动发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锆石SHRIMP UPb法测年表明:福建分布最广的晚中生代“南园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可明显分为两期,分别为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3~149.8Ma)和早白垩世(142.3~130.1Ma)。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对比表明,该两期火山岩形成于不同的火山活动旋回和构造背景,不能归入同一地层组中。与华北燕山地区相比较,前者层位相当于髫髻山组,后者层位相当于张家口组,推断它们分别形成于华南构造体制转折最终结束前后。据此提出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于晚侏罗世(149.8~142.3Ma),也即华南与华北的构造体制转折基本同时结束。  相似文献   

15.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质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羌塘盆地油气普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人文献,对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相沉积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探讨该盆地新生代海侵的次数和范围以及海退的时限、原因。研究表明,新生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古近纪的阿尔塔什晚期至齐姆根早期(古新世早期至古新世晚期)、卡拉塔尔期—乌拉根期(始新世中期)、巴什布拉克中期(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等三期海侵;塔里木盆地中新世仍有海相地层这一认识获得广泛认可仍需更多的地质证据来支持。塔里木盆地海侵范围在卡拉塔尔—乌拉根组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向东可达玛扎塔格地区,在盆地北缘和南缘分别可以到达库尔勒以东地区和洛浦县阿其克以东地区。由于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副特提斯海新生代从塔里木盆地退却的沉积记录包括齐姆根组顶部、乌拉根组顶部、巴什布拉克组第四段和第五段,时间上分别对应于古新世晚期、始新世中晚期和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17.
许必生 《福建地质》2008,27(2):199-203
通过对福建永定山口钼矿床地质特征的初步总结,认为永定山口钼矿床主要产于早侏罗世藩坑组中段,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分布,成矿作用与火山喷发-沉积关系密切,属早侏罗世火山喷发-沉积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对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进行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索布查组,早侏罗世曲色组,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夏里组和晚侏罗世索瓦组。其中,对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生物地层的研究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为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层序的建立和详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藏南洛扎地区中生代生物组合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分析了.洛扎地区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地层中的生物习性特点,对生物的形态功能、行为习性、化石埋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十四大古生物群落,晚三叠世高水位体系域Monotissalinaria-M.haueri生物群落,陆棚风暴碎屑岩型Entoliumnieniexionglaense—Cruziana群落,陆棚泥质-火山岩型Coroniceras群落,早侏罗世海侵体系域Melanoides—Discohelix群落,早中侏罗世高水位型Hastites—Chondrites群落,深海凝缩层型Discinisca-Euestheria群落,晚侏罗世浅海陆棚泥岩型Buchiablanfordiana-Vingatosphinctes-Belemnopsis群落,凝缩段泥岩环境中的Belemnopsisaucklandica群落,穹隆或洼地及斜坡带上低位域Hibolithes jiabulensis—Belemnoposs sinensis群落,广海陆棚型Belemnopsis—BfandiacePas—Haplophylloceras群落,广海瞄掘型Himalayites-Spiticeras群落,广海陆棚型Berriasellidae-lnoceramus群落,广海陆棚型Cruralina-Peregrinella群落,闭塞泻湖型Ancylocaratidae—Bochitidae群落。建立了区内晚三叠-早白垩世沉积-生态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0.
在华北陆块区进行构造-地层区划的基础上,对华北陆块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白垩纪5个大地构造阶段不同构造-地层区内的沉积盆地类型、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中-新元古代是华北周缘裂谷发育期.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华北广泛发生沉降并接受海侵,形成几乎广布全华北的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泥盆纪,华北整体抬升,遭受剥蚀,沉积缺失.石炭纪-二叠纪,华北陆块再次发生沉降并接受海侵,形成广阔的陆表海海陆交互相沉积,至晚二叠世华北陆块进入陆相盆地发展阶段.中生代,华北陆块陆内构造运动活跃,普遍形成与火山活动相伴的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和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