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济南齐河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6月24日鲁西北、鲁中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雹过程是华北冷涡型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期间鲁西北、鲁中等地区先后出现4块冰雹云,冰雹云持续时间在1.5~5.5h,最大反射率在云的主要阶段都超过50dBz,最强时超过60dBz。最大VIL值在不同的冰雹云中差别很大,强雹云最大VIL值超过了50 g.m2弱雹云VIL值最大为29g.m2。0.5km以下的近地面层主要盛行东南风、东北风和偏东风,0.5~1km是东南风,大于1km高度则主要是西南风转西北风。 相似文献
2.
两次典型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4年11月9日发生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和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荔蒲县马岭乡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的产品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4年11月9日发生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和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荔蒲县马岭乡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的产品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2001年9月4日出现在桃仙机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根据自动观测记录和冰雹影响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结合天气图和探空图资料对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及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冰雹天气过程是贵州春,夏季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贵州地区1994年4月20日出现的冰雹天气形势与雷达回波作初步分析,得出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TWR01雷达资料及十堰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地面降雹的实况报告,对2009年6月6日和8月26日发生在保康县的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中低层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6月6日冰雹由强单体雹云产生,雹云回波具有超级单体回波特点。雷达初始回波高,雹云发展速度快;强中心呈纺锤状,中低层有弱回波区,降雹前垂直液态水含量有明显的变化。8月26日过程发生在副高内部型环流形势下,由合并加强后的雹云产生降雹。 相似文献
10.
对1999 年5 月9 日平顶山地区降雹的天气形势、稳定度、单站要素以及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此类冰雹天气的一些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厦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2日午后发生在厦门同安区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50km的范围内环境风场具有风向和风速的辐合,强对流风暴相对应的流场具有中-γ尺度的气旋性辐合;回波发展快,强度强,属多单体强风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的角度分析2003年4月13日的冰雹天气过程,并利用单站资料和雷达回波进行冰雹天气短时预报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9日降雹天气中强对流云体雷达回波强度场和速度场的演变特征,在今后防雹减灾工作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5年6月9日冰雹天气分析,从高空环流形势、能量场的配置和云带与锋区的配置方法提出一些预报着眼点及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奎玛流域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表明,在巴尔喀什湖低槽加强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启动和层结不稳定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是产生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王健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2,25(2):13-14
北疆夏季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充足的水汽、足够大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层结果冰雹天气出现的必备条件,而降雹的强弱则与对流云图的发展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