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计划概况深海过程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口。南海是西太平洋、也是全球低纬区最大的边缘海,将其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应运而生,于2010年7月正式立项,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人型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采用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2016年1月21—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了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年会共有来自海内外39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收到约130份会议摘要。于2010年启动的"南海深部计划",旨在将南海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4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缅因大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6个海外单位,共29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2份,包括3个大会邀请报告和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暨研究计划启动会议,于2011年1月26—2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封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工  相似文献   

5.
1研究背景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HEBBLE计划,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  相似文献   

6.
南海——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两年来,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中国科学家围绕深海研究进行反复研讨,一致认为南海是我国深海研究的首选,并初步形成了“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方案,提出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洋壳深海盆的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方案。他们建议:利用现代技术重新测定南海磁异常条带,争取钻探大洋壳,系统研究火山链;观测现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积过程,从深海沉积中提取边缘海盆演化的信息;认识海底溢出流体与井下流体的分布与影响,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争取在科学和技术全国性合作的基础上,在南海实现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南海是西太地区最大的边缘海,汇集了周边陆地大量碎屑物质。这些陆源碎屑通过复杂的洋流系统经陆坡大量的输送到南海深海海盆中,使陆坡成为研究深海沉积物源汇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陆坡区域水深变化大,洋流体系复杂,加之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升降和季风的变化,使陆坡沉积环境一直成为研究的难点。为了研究陆坡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本文选用了南海北部陆坡中部和底部的两个重力柱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探讨陆坡区域近三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发现海平面和季风是影响区域沉积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陆坡陆源物质/深海钙质碎屑变化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域地层发育有“碳酸盐稀释事件”与东亚夏季风在全新世初期(11.5~8.5 kaBP)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北部深海盆底流演变受多种因素控制, 但目前对末次冰盛期以来底流的敏感指标、演变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还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深水区16ZBS11岩心开展陆源碎屑粒度测试和年龄测定, 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因子, 并计算底流强度及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陆源碎屑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 砂组分仅在部分层位出现。南海东北部深海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 第Ⅰ阶段为22.39~16.02ka BP, 第Ⅱ阶段为16.02~9.58ka BP, 第Ⅲ阶段为9.58ka BP至今, 各阶段粘土和粉砂组分均呈反相演变过程。海平面变化是深海沉积和海洋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末次冰盛期以来南海东北部深海盆底流强度和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并呈同步变化, 16ka BP、11.5ka BP后南海分别与印度洋、台湾海峡连通, 影响了南海北部的海洋过程。特别是9.58ka BP以来南海北部海洋混合方式和强度的改变, 深刻影响着深海陆源碎屑的输运及沉积演化。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南海北部底流活动演变和南海深海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边缘海的沉积物分区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分析中国边缘海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物分区图,把浅海部分划分为8个沉积类型区,50个左右沉积区,冲绳海槽划分4个沉积区,南海的半深海,深海区划分6个沉积区,进而讨论了浅海和半深海,深海两大沉积体系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有陆架、陆坡、岛礁、深海平原、海山、冷泉等多种生境,近10年来南海逐渐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对南海的深海生物探测研究可丰富对西太平洋及印太交汇区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的认知。目前有关南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北部陆架浅海及岛礁,对于深海生物多样性认知明显不足。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国际战略布局,并对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SCIE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态势,对未来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海深海平原铁锰微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海深海平原的铁锰微粒进行了矿物学、化学特征的研究,并与大洋锰结核进行对比和环境分析,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属低Co低Ni的大陆边缘海型铁锰沉积物。  相似文献   

12.
金性春 《海洋科学》1982,6(2):59-64
在太平洋西部,有一系列边缘海。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许多深海盆地(图1),常称为边绿盆地或弧后盆地(相当于梅纳德(Menard)所称之岛弧型小洋盆),共水深多在2000—50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  相似文献   

14.
边缘海氮循环过程研究是全球海洋氮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氮源汇格局有显著影响,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又是影响边缘海关键氮循环过程速率的重要因素.南海作为中国和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是边缘海氮循环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详细总结了南海近岸和海盆区的氮源汇过程及其内循环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  相似文献   

15.
南海沉积物中U,Th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孝胜  刘韶 《热带海洋》1997,16(3):32-40
对采自南海深海中的两个柱样进行了分析,沉积速率分别为6.2cm.kg^-1(317-82-25柱)和4.2cm.ka^-1(90-37柱)均明显大于其他深海沉积速率,说明了南海这个边缘海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南海深海物理过程与地质过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波等特殊的沉积现象与深海物理过程密切相关,海洋地质研究推断其与上升爬坡流、等深流、浊流作用有关,而南海东北部海洋遥感观测到的最显著现象则是广泛发育的非线性内波的西向传播和涡旋的西向漂移。南海东北部涡旋、内潮内波的形成演变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重要的地形地貌如海脊(恒春海脊与吕宋水下火山弧)和陆架坡折,主要受构造过程控制。南海现代深海物理过程的建立及演变涉及到海盆本身的演化,也涉及到南海北部张裂大陆边缘的演化与东部俯冲大陆边缘的演化。构造过程、沉积过程与深海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其关系的综合研究必将深化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认识。地震海洋学发展迅猛,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新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可望揭示地球系统流体部分与固体部分相互作用的本质,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海北部油气区的储层发育范围很广,自断裂基底至始新世均有发育。主要储层有5套:①二叠系风成或河成砂岩;②三叠系河流相砂岩;③中、下侏罗统河成、三角洲以及边缘海砂岩;④上侏罗统浅海和深海浊流砂岩及砾岩;⑤上白垩统—下古新统白垩和古新统深海浊积扇砂岩。古新世—始新世砂岩成岩作用有限,在3 100 m之下,渗透性逐渐变差,先是由于钾长石的溶解作用,约3 700 m之下伊利石是主要影响因素,约4 000 m之下则是次生石英的影响。主要储集层的分布是北北海油气远景区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月16—1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27个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4个海外单位的共26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进行53个口头报告及41个展板报告。与前三届年度学术研讨会相同,会议仍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图1)。  相似文献   

19.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  相似文献   

20.
深海浅钻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海浅钻是集机、电、液、光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能够实现定点获取岩石样品,主要应用于深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深海底地质调查等方面。"海洋六号"船配备的深海浅钻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光电复合缆供电取样钻机,并首次应用到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成功钻获3个岩石样品和2个沉积物样品,为进一步研究南海矿产资源及深海过程演变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