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地面沉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新斌 《江苏测绘》2002,25(1):23-24,27
本文简要了介绍了南通市地面沉降网组成、沉降网起算法选择、二等水准施测及数据处理方法。以水准点高程数据变化说明地面沉降历史现状。以多年来的地下水开采数据揭示大量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怀柔应急水源地是北京第一个建成的特大型应急备用水源地,经过数年的开采后,应急水源地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PSInSAR技术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和2003年—2009年间28幅Enviast卫星的ASAR影像监测怀柔应急水源地地区地面沉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沉降量为8mm/a。通过该地区地面沉降状况和地下水漏斗发展趋势之间的对比,发现地面沉降范围和地下水漏斗有较大的空间一致性,平面分布趋势整体上由南西—北东向北西—南东转变。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考虑地面沉降受到自身变化规律的影响,建立基于库伊克变换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地区地面沉降统计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有效实现该地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以及本身之间的定量模拟,并探讨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库伊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面沉降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国烟 《测绘工程》1996,5(3):59-63
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于1993年在温泉区取得三个周期的观测成果,结合以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为福州市地下热水开采的控制、预防及减轻因沉降产生的地灾害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海口市区地面沉降的多期重复观测成果,找出了海口市区地面沉降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市区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朱微  刘福春 《测绘工程》2007,16(6):54-57
从地面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出发,进行水准观测数据的处理,平差基准选定的探讨,并对常州市行政区域内历年来的水准观测数据应用时空分析,形变数字特征值及速率的非线性变化等方法,分析常州市行政区域内地面垂直位移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得出常州市区域内沉降漏斗迁移路径的变化规律,为常州市今后的地面沉降分析提供参考。最后讨论了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提出今后的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子文  杨帆  吴文豪  李陶 《测绘科学》2016,41(6):64-69,134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手段阻碍了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及其相关研究这一情况,该文基于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方法提取了天津市平原地表形变信息。首先根据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结果分析了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特征,然后定量研究了地面沉降漏斗分布特征,最后以北辰区为例将实测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中心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天津市地面沉降产生主导因素为超量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两者直接相关;地下水超采区内的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漏斗中心大致吻合,并有整体稍向西北方向偏移的趋势,原因可能为地下水开采后,受岩土的厚度与性质控制,其软土层固结速滞后于地下水位的水头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苏南某区域沉降监测成果为依据,分析了该地自然地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综合影响,最后对主要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提出了控制建议。主要结论对类似区域的地面沉降控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质条件脆弱、土质疏松,土体在施工和降雨作用下极易固结压实,造成地面形变,威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地面沉降是长沙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监测长沙市近几年的地面沉降情况,本文使用MCTSB-InSAR方法,利用151景Sentinel-1SAR影像数据,获取了长沙市主城区2015—2021年的地面沉降结果。经分析发现,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250 mm,最大沉降速率约为80 mm/a,绝大部分区域平均沉降速率在30 mm/a以下;长沙市整体稳定,局部有不均匀沉降发生,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外围,主要由工程施工引起。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地区自2000年实行禁采政策后,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明显降低,但苏州市盛泽镇一部分地区沉降速率不降反增.针对苏州市盛泽镇的地表沉降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获取的48期Sentinel-1A TOPS模式升轨影像和时间序列InSAR技术,研究该地区的地表沉降情况,提取了盛泽镇的平均沉降速率和累计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离散观测点沉降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城市沉降状况,探讨了利用大量离散观测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设计了利用大量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的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流程;提出了基于交叉验证的城市地面沉降空间内插模型的选取方法;并以某县级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城市地面沉降进行了计算和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操作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不同步,且地面下沉受自身影响较大,建立滞后作用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以某地区地面沉降为例进行模拟试验,并探讨模型拟合效果与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到地面沉降量计算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温州市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情况,结合实际测绘工作中存在的测绘成果利用及高程测量时对精度和质量方面的影响,引出了一些在高程测量中容易被忽视的由于地面沉降因素所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周平  吴创奇 《四川测绘》2003,26(4):166-169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资源是深受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大量的多元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模拟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建立城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基本框架、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该文利用小基线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和永久散射体测量技术(PS-InSAR)对覆盖黄河三角洲区域的114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干涉处理,获取2017年11月—2022年2月黄河三角洲区域地面沉降信息,并对两种方法的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交叉验证两种结果的可靠性。通过结合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GRACE-FO)卫星动态监测地下水变化,探究地下水储量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的沉降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多分布于地下卤水开采区和石油抽采区,最大沉降中心位于羊口镇。通过分析地下水储量变化、月平均降水量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相关性可知,地下水储量变化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地下淡、卤水以及石油等地下流体过度开采而未及时补偿是造成黄河三角洲区域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Info的地面沉降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卫 《测绘通报》2001,(3):27-28,31
近些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采用计算机等技术,可以对地面沉降进行适时,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有助于得出沉降成因机理,提出处理措施。本文论述了沉降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余姚市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高程改正项目的实施,通过分析余姚市地面沉降的情况.提出了基于TIN的地面沉降模型实施高程改正的思路,并就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昆明的城市建设、地下水抽取以及降雨量的变化对昆明地区的地面沉降造成巨大影响的问题,该文利用32景Sentinel-1ATOPS SAR影像基于短基线集技术获取2014-2017年昆明地表沉降信息,并结合城市建设资料、地质及水文资料以及气象资料对昆明沉降区的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地表沉降空间特征明显不均匀,西山区和官渡区多处出现沉降,沉降最严重的是位于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地区。其沉降原因为地铁施工和大型建筑物和商业区建设造成土层变形引发地面沉降;地下水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第四系土体固结诱发地面沉降;6—11月丰富的降雨量有效地补充昆明地下水,使昆明地面沉降伴随降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非线性沉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潍北平原地区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该文通过长序列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为该地区地面沉降的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潍北平原地区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了处理.基于水准测量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获取了该区域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对沉降典型特征点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2019年间最大沉降速率超过50(mm·a-1)的区域主要包括寿光市羊口镇、营里镇、侯镇,寒亭区大家洼镇、央子镇以及昌邑市龙池镇;地面沉降受地下水超采的影响较为显著,地面沉降漏斗与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方法的不足,D-InSAR技术因其全天候、空间分辨率高、精度高等优点,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其表现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香港地区的3幅ERS影像进行处理,提取了该地区高精度的三维沉降场,结果表明,该地区最大沉降值为-0.551 6 cm,且沉降趋势较缓慢,分布平均,D-InSAR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高精度的地面沉降信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