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徐金龙 《河南测绘》2007,(3):24-24,29
RTKGPS机具有快捷、准确的野外测量功能,这是大家共认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模式。但RTKGPS机在山区,在公路两侧有树木障碍等困难的条件下测量却往往无能为力或速度缓慢。笔者开发的PC—E500袖珍计算机程序在公路设计、放样中对于作为RTKGPS机功能的补充和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RTKGPS机无法测设的地区,采用PC—E500袖珍计算机程序配合全站仪放样,每天中线定测可达6~10公里。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本文介绍了PC—E500机地籍测量常用程序的功能,以及该机与全站仪、个人微机、打印机、绘图仪、数字化仪等设备联机使用的方法。说明了PC-E500在实现数据记录、存贮、计算处理和成果输出的自动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繁昆  宋雷 《东北测绘》2000,23(1):30-30
介绍将PC-E500程序向计算机存储与调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道路测量中传统测量方式耗时长、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缺点,通过对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的研究,探讨移动测量系统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制定技术流程,最后以实际工作为例,对其成果进行检验,分析其可靠性,得到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的道路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道路测量工作的需要,服务道路测量前期工作,介绍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探讨RTK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大比例尺带状地图绘制、道路的纵横断面放样、土石方计量和道路的中线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晓强 《四川测绘》1997,20(4):180-181
本文介绍了SHARP PC-E500计算机汉化软件的编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汉字库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RTK-GPS技术及其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TK技术的出现,使得野外实时测量精度达到cm级别,RTK测量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RTK-GPS已经作为快速采集数据与定位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从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工作模式、数据链的结构、技术特点、RTK作业步骤、RTK成果精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一步讨论其在实际道路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线路勘测、中线测量、施工放样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在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方面往往需要测绘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纵横断面测量。过去由于仪器技术条件所限,断面测量大都用视距或皮尺量距,水准仪测量高程的作业方式,且断面测量和地形图测量往往是分别进行的。随着全站仪应用的普及,为使断面测量工作与地形图测绘一样进入数学化,自动化,并且两项测量工作可以协调进行,资料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改变断面测量落后的生产方式。本结合刘伶路高填方段地形、断面测量,以南方NTS-352全站仪为例,浅谈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断面测量中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PC—E500机导线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包RA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E500机导线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包RAST是PC-E500袖珍机上的第一个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输入信息少、集导线测量内外业于一体的全汉化软件包。本文简要介绍该软件包的设计思想和它所具备的功能,特点,同时扼要介绍了不需输入任何额外信息而自动生成近似坐标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PC-E500袖珍计算机是PC—1500机的换代产品,它设计新颖,功能状态多,编程简便,内容丰富,适应面广。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当前PC-1500袖珍计算机(以下称为甲机)已被逐步淘汰,即使目前仍在使用的机子也因日益老化,毛病渐多而难以为继,但是该机自从八十年代初逐步进入测绘界,受到了众多技术人员的青睐,许多人士为了该机能在测绘工作中发挥出它的作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它进行研究开发,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一阵子开发热,因此,为该机编写的程序之多、品种之全、内容之丰富简直到了完美的顶峰,真可谓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RTK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测量实例,详细阐述了采用RTK测量设备在道路初测、道路定测方面中控制测量、中线放样测量上的具体应用。进而说明RTK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在高速公路养护应用中的关键部分,包括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总结、数据采集的作业准备、实测的采集过程、对测区数据的集成处理以及养护系统研发要点等。除总结研究理论外,还对系统研发的各模块组成进行了探讨,为后续实际应用和功能定制打下良好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