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在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影响城镇发展的地理背景和经济因素,应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系统及空间分布网络,并强调要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并不具有随机性分布特征,过去运用泊松方程规定的随机分布模型对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定量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牛顿引力学方程对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空间分布的引力模型,利用2002年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对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定量研究,得出6个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10个条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和8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其中东部省区以多核心多组团式的城市块状聚集区为主,中部省区以单中心单组团式的条状聚集区为主,西部省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主。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发育水平差别较大,梯度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与目标;城镇体系发展机制——集聚与辐射;城镇体系规划基本观点——经济观与环境观、基本内容——结构与网络和程序——步骤与流程等.并认为,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城市-区域理论为基础,运用行为分析、空间组织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形成的新的规划学分支. 相似文献
5.
6.
7.
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结构建设对整个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首先,从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概念内涵出发,选用"城镇中心性强度"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城、县级市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将河南省126个城镇划分为6个等级层次;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提出现代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组织方案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南阳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区域镇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大平原南部,是我国东西往来,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的过渡地带。河南今后将在全国战略重点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和区域经济开发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研究河南城镇体系布局具有现实意义。 一、河南城镇体系的形成演变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就产生了城镇,但在战国以前,城镇发展极为缓慢,所谓的城镇只是少数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城镇体系分形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分形理论对福建省城镇体系进行了规模和空间结构研究,验证了福建省城镇体系得规模分布和空间布局均符合局部的分形特征,同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福建省城镇体系规模分布还处于初级的首位型阶段,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发育不成熟;第二,福建省城镇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地方两个不协调的现象;第三,福建省地区城镇体系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较高,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但也注意到区域城镇网络的均衡性还有待提高。最后,通过自然、社会及历史等原因对成因进行讨论,据此提出福建省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城市发展方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执行重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但是分析表明,这一方针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国情,必须调整现有的城市发展方针,选择适宜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就适度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乡村城市化,积极合理发展小城镇;以及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指定城市化途径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具有生态城市思想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并将其分为四类模式:风水模式、人本主义模式、技术模式、发展生态模式,认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生态模式,其构成要素、布局特点等则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顾广西城市体系形成与发展,分析广西城市行政等级体系、规模—位序关系、首位度以及城市区域间空间关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广西城市体系的战略设想:将南宁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抓住一年一度的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政策,鼓励大城市、特大城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其质量,完善其功能;极化城市功能,打破行政区界限,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实力,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市区非农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统计资料,对珠三角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的变动进行研究,得出珠三角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且在研究时间段内城市规模等级总体变动不大,人口变动由相对均衡到非均衡,以及人口分布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最后,笔者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变动趋势作出了预测:近期内,珠三角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的变动将保持稳定,大中城市仍然是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一批大中城市人口的增长,珠三角的首位度将保持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的变革使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巨大的挑战.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使城市的重要地位突显,而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则成为社会持续发展、更富竞争力的关键.以企业家式城市经营主义为核心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管治模式使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得到重新确定.文中以广州为例对城市管理向管治转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以政府参与城市管治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为出发点,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规划创新以及广泛社会互动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广州企业家式城市管治模式特点,包括城市资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交错带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城乡交错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交互作用的地带,是我国21世纪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从区域的角度,揭示城乡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动态演变机制,对该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1980—2000年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演化特征,发现两者互动关系格局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相结合的“三高一结合”格局向90年代的高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结合的又一“三高一结合”格局演化。文中分析了新形势下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特征的发展,探讨了两者格局存在的矛盾及其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