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北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南侧、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使其演化历史颇为复杂。总结了近年来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如盆地基底、深部构造、形成机制、盆地与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的进展。对近年来获得的新认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盆地基底构造与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苏鲁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演化的联系、郯庐断裂对盆地形成的影响、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南侧、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使其演化历史颇为复杂.总结了近年来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如盆地基底、深部构造、形成机制、盆地与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的进展.对近年来获得的新认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盆地基底构造与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苏鲁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演化的联系、郯庐断裂对盆地形成的影响、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伊犁盆地是在天山造山带所夹持的微地块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山间叠合盆地,其现今垂向结构为自下而上由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石炭纪裂谷火山岩系变形基底和二叠纪以来的盆地沉积岩系组成的3 层结构,南北向剖面形态总体为两侧造山带相对向盆地逆冲的对冲构造几何学样式,伊犁盆地内则呈现为二山三盆的复杂次级山 盆构造组合。伊犁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尤其与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性质造山带密切相关。伊犁地块和盆地的形成演化可概括为4 个大的构造阶段和4 个成盆期。现今的伊犁盆地正是不同成盆期的原型盆地复合叠置的综合产物。石炭- 二叠纪和侏罗纪是伊犁山 盆构造系统的主造山成盆期。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热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热演化直接控制了盆内烃源岩的演化及后期油气的生成、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本文以横跨苏北盆地的两条地 震剖面 g1 和 g2 为例,采用构造热演化模拟的方法,对苏北盆地晚白垩世伸展拉张以来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并分阶段进行 了讨论,认为晚白垩世以来的第一次伸展(95~83 Ma)期间,苏北盆地不同的构造单元(凹陷和凸起)基底热流值较小, 且基本一致。第二期伸展时(83~54.9 Ma),基底热流值开始逐渐增大,且不同构造单元间热流值开始出现差异变化。第三 期伸展时(54.9~38 Ma),较前一期热流值增幅更大,多个部位达到了本次模拟时热流的最大值,且不同的构造单元间热流 值增幅差异极为明显。而到了新近纪,由于发生了轻微的构造反转,苏北盆地热流值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作用显著。本文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盆地西部多期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现今的盆地结构是造山带与盆地的相互作用下多期成盆演化与构造叠加演变的结果。根据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与空间展布特征,将该区构造地层层序划分为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6个构造地层层序。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为车排子、中拐凸起和玛湖、沙湾、四棵树凹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二叠世为伸展构造环境,形成玛湖、沙湾及四棵树3个沉降、沉积中心,盆地西部重要烃源岩形成。中二叠世形成坳陷型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由山前向盆地内迁移。中二叠世末构造运动导致了西部山前沉积地层反转与隆升剥蚀,断裂向盆地逆冲。晚二叠世—三叠纪大型坳陷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在沙湾凹陷,受车排子凸起北翼断裂控制,地层向北、西超覆沉积,相继将中拐凸起、玛湖凹陷及山前断裂带埋藏。三叠纪末的构造运动在乌-夏和车排子地区形成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构造带。前侏罗纪,造山带与盆地表现出不同方式、不同强度构造耦合作用。侏罗纪—白垩纪,西准噶尔的构造活动弱,湖盆地不断扩张,沉积地层不断向造山带方向超覆;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最后向南迁移演化。新生代,北天山山前强烈拗陷,盆地整体南北向掀斜,形成新近纪前陆盆地。盆地的多期翘倾掀斜作用与后期沉积地层向造山带的超覆沉积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聚集,被后期埋藏的冲断带成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6.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一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柴窝堡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指出了该盆地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盆地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晚石炭世裂谷盆地、二叠-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坳陷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破裂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和多种原型盆地的叠加使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格局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位于下扬子板块东北部鲁苏隆起的南侧,由于构造位置特殊,其构造演化比较复杂。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剖面资料,得到苏北盆地北缘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形态。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大东凸起为对称轴,两侧箕状凹陷近似对称发育,涟南凹陷呈南深北浅的形态,涟北凹陷呈南浅北深的形态,该凹陷内正断层发育。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推测自白垩纪末期以来,研究区在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影响下,拉张裂隙和挤压隆起2种作用交替进行,形成了对称箕状凹陷。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盆山耦合及与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关系出发,将吐哈盆地南缘构造演化归纳为四个阶段:(1)新疆古陆台发展阶段(An∈);(2)准吐板块南缘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C1);(3)岛弧前缘增生推覆体及类前陆盆地发育阶段(C2~T);(4)次造山区-斜坡带发育阶段(J~Q)。第三阶段形成的构造格局为本区中新生代沉积及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来源和长期稳定的斜坡带基础,第四阶段中侏罗世末以后的山间盆地发育期控制了本区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出“中新生代次造山区背景上的稳定斜坡带-河流相富还原剂可渗透碎屑岩系平缓单斜层-局部背斜、鼻隆及断层复活”的构造叠加组合为本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构造位标志。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江西上饶地区填图当中,基于岩浆活动、沉积体系分析和地貌景观及深部的构造等信息,本文提出了赣乐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熟山陆内碰撞撞造山和中晚燕山陆内裂谷期、坳隐期及反转期两个阶段,主要构造转换的时间在早白晋世早期与早中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古近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板块构造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苏北盆地古近纪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分别为古新世(TS1)、始新世(TS2)和渐新世(TS3)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以构造-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界,以湖盆扩张体系域和湖盆收缩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苏北盆地古近纪各地质时期的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各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利区块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最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岩石地层、砾石统计、同位素年龄以及野外构造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随着猴石沟组时期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被破坏.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成6个阶段:①绥滨组一东荣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北部处于坳陷阶段;②滴道组(裴德组)沉积时期,黑龙江东部进入伸展裂陷阶段,形成一系列孤立的小型断陷盆地;③城子河组(云山组)一穆棱组(珠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整体处于坳陷阶段,形成统一的原型盆地;④东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进入伸展裂陷阶段;⑤猴石沟组时期,随着桦南隆起、密山隆起快速隆升,统一的东部盆地群遭到破坏,转向各个盆地的独立演化;⑥新生代,黑龙江东部各盆地独立演化,现今构造格局最后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中、新生代盆架结构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地貌、钻井、岩石测年和地震等资料,分析盆地地层分布、盆架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裂陷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由台北坳陷、舟山隆起、浙东坳陷、钓鱼岛隆褶带和冲绳坳陷构成,是以新生代沉积为主、中生代沉积为辅的大型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古元古代变质岩系构成了盆地的基底。该盆地不仅是印度-太平洋前后相继的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体系域一部分,而且也是古亚洲洋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洋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特提斯洋构造域一部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经历了构造体制转换,盆地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早白垩世以前主要受古亚洲-特提斯洋构造体制影响的强烈挤压造山和地壳增厚作用演变为早白垩世以来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体制控制的陆缘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作用,经历侏罗纪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制大陆边缘拗陷和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构造体制弧后裂陷两大演化阶段。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弧后裂陷演化阶段可细分为早白垩世至始新世裂陷期、渐新世至晚中新世拗陷期和中新世末至全新世裂陷期。  相似文献   

14.
李申  平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15-67z1016
正长治盆地位于汾渭断裂带与太行山断裂带之间,晋获断裂带穿长治盆地东部而过。前人对长治盆地研究集中在煤与地下水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治盆地东部形成历史及新构造运动研究(耿田波,2004;李广红,2005)。尚未有人针对目前长治盆地的地震活动与构造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16.
发育于法国Cevennes聚煤盆地北坳区斯蒂芬期(Stephanian)同沉积断层在空间上局部控制了碎屑体及煤层的形态、厚度,且在时间上完成了构造反转。盆缘断层控制了盆地自身的几何形态及其岩相古地理格局,它们的活动性及强度的差异致使盆地沉降或沉积中心、富煤带的侧向迁移,使盆地整体的构造格架发生了由半地堑-地堑-新形式的半地堑的转化。在不同的演化时期,盆地钎特的沉积、充填作用对构造的活动与演化给予了  相似文献   

17.
华北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震剖面显示华北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三层“断-坳”结构:(l)中新元古界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2)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统的“坳”;(3)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