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泉矿井是新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依据该矿井大部分钻孔揭露的煤层厚度大于6.0m.在综合分析该矿井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夹矸层数及其硬度和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及其厚度、煤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等地质因素基础上,考虑瓦斯聚积程度及煤尘量等影响因素,对长壁综采分层开采法、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和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三个采煤方案进行优选,最终选定该矿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依靠地压破煤及自重放煤.提高厚煤层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生产地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对综采工作面的各种地质现象要求作到定量预测,并且需要确定出有关地质数据,如煤厚、小断层断距、小褶曲起伏高度、煤层倾角等的极限值或最优值。否则,将大大影响采煤效率,甚至使机组完全陷于停顿。因此,合理选定综采工作面和定量预测工作面的地质数据,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加强日常地质观测,采用井下地质勘探手段,取得比较精确的地质数据,加以分析综合,及时作出预测,才能保证综采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煤炭工业综合机械化的迅速发展,要求矿井地质工作能及时精确地查明工作面隐伏的小型地质构造和地质体,保证机械化采煤顺利进行。山西省大部分煤田,由于灰岩岩溶塌陷而形成的陷落柱(俗称“无炭柱”)普遍发育,严重影响采煤工作正常进行。很需要用物探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采工作面内小断层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机械化采煤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对矿井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预测综采工作面内的隐小断层?目前,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可达1000~1400m,工作面长度可达140~180m准确地预测预报这么大的一块面积内的隐伏小断层,以便生产采取措施,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提出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5.
煤田地质勘探,从普查、详查、精查直到开发过程中的矿井地质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以达到合理开采和利用的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使用,对开采地质条件的探测精度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准确地预测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已成为现代化煤矿技术的一个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采煤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对地质工作要求的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地质超前工作,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供地质保障作用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多年配合高产高效矿井地质工作的体会,在不同阶段需要开展的地质工作,论述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开发勘探是矿井施工前的勘探工作,在资源勘探结束、矿井初步设计审批之后进行。它应贯穿在矿井施工准备到建成投产、达产等整个过程中,是精查勘探与生产地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其所以必要,是由诸如下列很多矿井基建过程中发现的地质问题决定的。 1 开发勘探的必要性 1.1 原精查报告勘探程度、精度不够导致采煤方法和井型的改变如河南义马新安矿将原设计的3个综采   相似文献   

8.
矿井构造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建设与生产.对其研究不仅要定性更要定量分析。在分析南屯煤矿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井田构造复杂性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井田总体构造偏于简单,简单和较简单的单元占总数的70.4%。但在井田东部及东北部构造偏于复杂。因此采区应首先布置在中西部,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和普通机械化采煤方法;在矿井东部及东北部宜采用爆破采煤方法,同时要注意煤矿水害的防治。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为矿井地质构造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淮南矿区凡经二维地震补勘的矿井, 无一例外地修改了矿井、采区设计, 调整了采场与采面的总体布置,应用效果比较好。利用三维地震成果,可以准确划分采区内的综采块段、炮采块段和构造复杂带,满足了采区巷道、采面布置和采煤方法选择的要求,有力地配合了煤矿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地质保障,为煤炭企业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关心煤矿建设和煤田地质工作的同行,提出精查之后矿井移交生产之前,增加一个“开发勘探”阶段。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对精查勘探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煤田地质工作在勘探技术手段上的更新,如物探(特别是地震)的数字化,可以更精确地查出一些小断层,有可能提高勘探程度。要否建立开发勘探阶段?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