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骆驼脖子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哈多河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其岩性由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其中含石英闪长岩包体)、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高的Th/U值,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加权平均年龄和岩性分别为127±1Ma的正长花岗岩、126±1Ma的花岗闪长岩、131±1Ma的石英闪长岩、130±1Ma的二长花岗岩,集中在早白垩世。除闪长岩包体外,岩体具有高硅(SiO2=71.11%~76.89%)、富碱(Na2O+K2O=8.04%~9.17%)、较低的Al2O3(12.9%~14.99%)、贫钛(TiO2=0.08%-0.22%),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7~1.10,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分异指数(DI)为86.1~97.46,固结指数(SI)为0.1~5.59,岩体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作用,δEu为0.26~2.51,正、负异常皆有,LREE/HREE为6.35~32.16,LaN/YbN比值为4.59~43.04,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微量元素亏损Ti、Ta、Nb等元素;富集Th、U、Hf、Zr、La、Rb等元素, TFeO/MgO比值较低,为2.37~6.41,Zr+Nb+Ce+Y=106.48×10-6~162.74×10-6,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同时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23.43~760.48℃),结合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资料,骆驼脖子岩体具有高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点,其成因可能为东北地区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后,大陆岩石圈拉张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对南祁连地区日托卡一带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分析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458±1)Ma,为晚奥陶世.全岩分析,岩石具有偏铝(w(Al2O3)为13.14%~13.79%)和中碱(w(K2O+Na2O)为6.84%~6.93%)特征,属偏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为(397.29~479.89)×10-6,为富集型,L/H值为10.87~12.6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Rb、Nb、Sr亏损,Th、Ce富集,表明该岩体的岩浆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综合花岗闪长岩地质及主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花岗闪长岩形成构造环境为由挤压向拉伸转换阶段,属同造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了北祁连中段毛藏寺花岗闪长岩体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56±3)Ma。花岗闪长岩的SiO_2含量较高,介于65.1%~73.0%,较低的Mg#值(18~32),K_2O/Na_2O介于0.82~1.37,A/NKC=0.9~1.1,总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组成具富集LILE元素,亏损HFSE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1.1~34.1],具弱负Eu异常。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石,形成于同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杨宏图 《江苏地质》2015,39(4):567-576
张广才岭岩体的地质学、岩相学、全岩主量和微量以及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张家湾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富硅富铝,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全碱(Na2O+K2O)质量分数为4.46%~8.66%,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均富集LREE、Rb、Th、U、K,相对亏损Ba、Nb、P、Ti,δEu从无异常到中等程度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加权平均年龄显示张家湾岩体形成于早侏罗世(石英闪长岩(176.4±2.4) Ma、花岗闪长岩(176.4±2.4)Ma、二长花岗岩(174.7±1.6)Ma)。综合分析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同位素,均指示该岩体的岩浆主题来源于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5.
白土滩花岗质杂岩体主要由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91±2)Ma和(277±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相比,花岗闪长岩中硅、碱较低,而铝较高;高∑REE和∑LREE,低铕负异常;富Cr,Zn,Sr,Zr,Ba和Hf,贫Rb,Ta和Th,Nb/Ta和Zr/Hf均升高,DI,Rb/Sr下降,从花岗闪长岩到黑云二长花岗岩表现出连续分异演化的趋势。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白土滩花岗质杂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源区物质是含水的、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的安山岩和玄武质安山岩,形成于南天山东段碰撞造山的碰撞-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6.
呼斯特岩体是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岛弧带上的一个与矽卡岩成矿有关的复式杂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花岗细晶岩、闪长玢岩、辉长岩和中基性包体等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开展了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0.2±4.6Ma、372.8±5.9Ma、367.7±4.5Ma和366.2±4.5Ma,岩体侵位时代为晚泥盆世,在大约15Myr期间,至少发生了3~4次岩浆侵入。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除辉长岩外,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的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Eu负异常;富集Th、U,亏损Ba、P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Zr、Ti),为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俯冲于伊犁地块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Hf(t)值为1.3~3.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71~1280Ma,远大于成岩年龄,说明原始岩浆从地幔分异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地壳滞留。研究认为,高钾中酸性岩(花岗岩、闪长玢岩和中基性包体)由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伴有受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幔源岩浆混合。低钾花岗闪长岩高Sr、低Y和Yb,属O型埃达克岩,与同源的辉长岩一起由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形成,源岩为低钾的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7.
张望  王居里  胡洋 《岩石学报》2021,37(4):1139-1158
塞勒肯特岩体出露于谢米斯台中东部,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400.9±4.3Ma)和石英闪长岩(398.1±4.5Ma)形成于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381.7±2.9Ma)形成于晚泥盆世。岩体整体富碱,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Yb)_N=5.09~9.22),Eu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Rb、Th、U、K等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低的(~(87)Sr/~(86)Sr)_i值(0.7040~0.7043),正ε_(Nd)(t)值(+4.85~+6.18),年轻的t_(DM1)(Nd)年龄(663~732Ma),二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7.94~+12.12,t_(DM2)(Hf)=648~889Ma;花岗闪长岩也具有低的(~(87)Sr/~(86)Sr)_i值(0.7045~0.7046),正ε_(Nd)(t)值(+4.61~+4.80),年轻的t_(DM1)(Nd)年龄(731~749Ma),花岗闪长岩锆石εHf(t)值为+4.26~+11.69,tDM2(Hf)=631~1103Ma。综合研究表明,塞勒肯特岩体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可能是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产生的玄武质岩浆上涌,导致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二长花岗岩及石英闪长岩均来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主要来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可能是幔源物质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未发生完全混合,最终冷凝结晶的产物。谢米斯台地区与俯冲相关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至少从晚奥陶世一直延续至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巴利尔斯河一带岩体岩石类型复杂,主要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LA MC ICP MS锆石 U Pb测年结果分别为(3864±28) Ma和(3868±12) Ma。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SiO2含量为7433%~7670%,里特曼指数为149~204,A/CNK值介于100~1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Sr、Ti、Nb等和重稀土元素则相对亏损,具较强的负Eu异常(δEu=031~084),表明该岩石为具有富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特征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研究认为,巴利尔斯河一带岩体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弧构造环境,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岩浆上侵就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亚造山带东端兴安地块南段的包格德岩体由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3种岩性组成,岩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68±+1 Ma、364±1 Ma、355±1 Ma,为晚泥盆-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Na2O+K2O)含量为7.62%~8.82%,K2O/Na2O值为0.93~4.21...  相似文献   

10.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3,59(2):369-381
选取福建虎岗地区灌洋和增坑二个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增坑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45.4±18.2~151.4±7.9 Ma,加权平均值为147.98±0.86 Ma(可信度95%,MSWD=0.62).灌洋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年龄为141.2±4.1 ~ 145.5±1.9Ma,加权平均值为143.0±1.1Ma(可信度95%,MSWD=0.41).二岩体形成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含量表明,岩浆分异作用较强,酸性程度较高,n(A12O3) >n(CaO) +n(Na2O) +n(K2O),且有较高的Rb/Sr和Rb/Nb比值,低含量的Ni、Cr含量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模式,表明岩体岩浆起源于大陆地壳中沉积的源岩,属于铝过饱和S型花岗岩.增坑和灌洋岩体形成年代都为晚侏罗世(燕山中晚期),且为铁铜多金属矿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际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新增的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剖面被确定为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其底界点位(GSSP)选定为埃拉逖那冰成杂砾岩(Elatina diamictite)之上盖帽碳酸盐岩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 Formation)的下界(Gradstein et al.,2004;Knoll et al.,2004)。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与埃迪卡拉系完全相当,底界以南沱冰碛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的下界为界。本文综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代地层分会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沉积相区典型露头、钻井及地震层序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地层划分出8个可全盆地对比的三级层序(OSQ1~OSQ8),首次建立了综合露头层序、钻井层序及地震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年代地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表1)。首次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指标。在相似气候带及沉积环境具备相近的碳酸盐沉积速率的假设条件下,当沉积相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岩碳同位素分析反映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时,说明碳酸盐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反之则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沉降运动。鉴于这样的分析原理,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层序OSQ1及层序OSQ2属于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稳定加积型层序,而中、上奥陶统层序OSQ3~层序OSQ8则属于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构造淹没型层序。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鹏举 《地质论评》2003,49(5):522-524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中发育有大量的潜穴化石,潜穴产于常州沟组中部的泥质粉砂岩中。潜穴呈个体较大的直管状,垂直层面保存。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表明在距今近1800Ma前就已出现古老的后生动物,这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其研究方法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法。本文总结了环境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环境样品中常用的硒形态分析技术——连续化学浸提技术作了全面详细的讨论,并综述了其它硒形态分析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北羌塘盆地中部上侏罗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北羌塘盆地腹地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经在北羌塘盆地腹地东湖、河湾山、长水河及半岛湖等地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工作 ,依据岩石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 ,将上侏罗统二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 L acunosella triobatiformis- Pentithyris vulgaris、Radulopecten fibrosus- Gervillella aviculoides组合 ,其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具 Radulopecten scarburgensis、R.moondanensis、Cladophylliaqeibulaensis、Stylosmilia chaputi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默里奇期—提塘期 ,顶部可能跨入早白垩世。白龙冰河组的确立 ,是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研究上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s of paleogeographic analysis, small-scale paleogeographic sketch maps of the Verkhnyaya Bureya and Gudzhik depressions of the Bureya Foredeep are compiled for the Pliensbachian, Bajocian-Bathonian, Callovian, and Tithonian ages of the Jurassic. Marine sedimentation settings that existed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and the major part of the Jurassic are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