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上古生界裂缝的类型、成因及分布开展野外露头、岩心宏观及镜下微观裂缝的观察、描述与测量,并结合成像测井分析等资料,明确构造裂缝系统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证实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发育了不同组系、规模、力学性质及不同产状的构造裂缝系统,构造裂缝系统是研究区天然气发生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裂缝发育的差异性对气水分布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气、水分布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生油岩为陆相泥质生油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侏罗系。有两个生油岩发育中心,库车坳陷区和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区。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主要为较差一较好生油岩,侏罗系生油岩则为较差-较好-好生油岩。三叠-侏罗系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型。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生油岩热演化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三叠系处于初熟阶段,侏罗系则处于未成熟-初熟阶段。沙雅隆起北侧,库车坳陷南缘是寻找油气藏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罗151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151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成因类型可分为晶间微孔隙角岩、冷凝气孔-溶蚀孔辉绿岩、冷凝边、冷凝缝辉绿岩体边缘及中心带,其中冷凝缝辉绿岩带根据其裂缝产状进一步分为水平、垂直和风状裂缝等类型。根据储集层成因类型及不同产状类型裂缝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工区储集层概念模型:纵向分为Z1、Z2、Z3、Z4等4个带;平面分为PⅠ、PⅡ、PⅢ等3个区。结合罗151辉绿岩体侵入期次的划分,可对工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四扣洼陷泥质岩裂缝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济阳坳陷四扣洼陷及郭局子地区泥质岩储层的裂缝类型、识别特征进行的研究,认为影响本区裂缝发育程度的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及构造部位、岩性、岩相、岩层厚度、埋深及地层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四扣洼陷构造裂缝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提出了研究区裂缝发育在平面上具有不均匀性、连片性差、与断层关系密切的特点,进一步指出了罗42-罗48井区等8个区带为裂缝发育的地区。这项研究不仅对研究区泥岩油气勘探,而且对济阳坳陷及类似地区的泥岩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侵入岩是铁法矿区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根据矿区地质资料,阐述了侵入岩特征: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岩体产状以岩床和岩墙居多,少量为岩株、岩盖及不规则小岩体;自北向南分布面积增大、岩体数目增多,岩体形态以大隆井田较为复杂;垂向上岩床以侵入阜新组4、7煤居多,在煤层顶板尤为发育。侵入岩形成于古近纪,岩浆侵入的深部通道为先存的北北东向断裂,浅部断层及地层埋深、围岩性质对侵入岩体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两个重要的二叠纪大火成省之一,不仅有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喷发,还有复杂多样的侵入岩及其组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等显生宙地层发育区,对于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中是否存在二叠纪岩浆侵入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系中识别出数条侵入南华系的基性岩墙和较大规模侵入震旦系的基性岩床。岩墙、岩床与围岩之间均显示出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包括岩体内部结晶粗、边部结晶细的淬冷边结构、岩床顶底面显著的切层现象以及包裹围岩团块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辉绿岩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和嵌晶含长结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侵入下震旦统的辉绿岩岩床和侵入南华系的辉绿岩岩墙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约为290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岩岩床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结合Sr-Nb-Pb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它们来源于碳酸盐化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辉绿岩岩墙具有Nb、Ta、Zr、Hf等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来自曾被俯冲相关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本文的早二叠世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7.
在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辉绿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储集空间类型、形成机理、储集性能及影响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近系辉绿岩主要侵位于古近系沙三段和沙一段中,为东营中、晚期侵入,属碱性系列;辉绿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复杂多样,次生储集空间(尤其是裂缝)占主导地位,其形成受侵入时间及其侵入后所经历的后生改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储层多为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对物性改善具重要作用,储集性能受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岩体成藏受油源、储集性能及侵入期等多因素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8.
济出坳陷属于拉张断陷,其下第三系不同构造层发育多期火成岩。这种特殊的储集层在沉积凹陷的有利圈闭部位形成油藏。1996年以火成岩为勘探目标的商741井获得成功。此文针对火成岩裂缝性储集层,以测井技术为手段,对火成岩进行了岩相识别、裂缝系统分析、裂缝参数定量计算、储集层质量的划分、解释模型建立和储集层参数计算。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可用于指导今后在济阳坳陷其他火成岩发育地区的勘探和测井解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云南莫霍面形状与大型矿床空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2个大型金属矿床为例,探讨其与莫霍面形态,空间关系及其相关的问题,应用的莫霍面图可靠程度较高,莫霍面形态复杂,地幔坳陷分坳陷带和坳陷区两大类,大小不一,统计显示,大型矿床平均分布于规模较大的幔坳中心两侧22km范围内,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界面金属原子的能量比内部要大得多,它的活动性增强,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二是边缘成矿效应,三是坳陷两侧往往被超壳断裂切穿,成为矿液上升的通道和赋矿场所,提出云县-勐海、兰坪东支杆-三山及宾川小龙潭三个预测区,认为思茅以东 江以北及昆明-石屏等幔坳带两侧,均是寻找大型矿床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周磊  王永诗  孟涛 《地质论评》2023,69(S1):311-312
<正>“十二五”以来,渤海湾盆地深层系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成功,黄骅坳陷港古1507井、港古1505井于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获工业油流,东濮凹陷胡古2井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获工业气流,济阳坳陷花古斜101井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获工业油流,显示出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巨大的勘探潜力。济阳坳陷目前已经发现了套尔河、大王庄、高青、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富阳-临安背斜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钱塘坳陷,是扬子地块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现今发育了一系列NE-SW和NW-SE向断层。本文主要研究富阳-临安背斜上侏罗统劳村组火山凝灰岩中的构造裂缝。选择在剖面中出露相对较好的多个位置进行观测,观测主要内容包括:裂缝力学性质、产状、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以及裂缝分维数等。由于裂缝本身具有典型的自相似性,本文将露头观测方法与分形几何学相结合,研究裂缝的分形分布特征。岩层中发育的裂缝多为剪切裂缝,约占裂缝总量的96%以上。可以看出,多数裂  相似文献   

12.
陕南地区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不同时代产物,有前加里东(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华力西期,其产出形态与围岩接触形式分为岩盘状、岩盆状、岩床状体、岩墙状、岩株状和脉状岩体等六类。岩石类型主要有辉长杂岩类、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类和蛇纹岩类等三类。矿床成因类型有岩浆晚期分凝型、残余岩浆贯入型及岩浆期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等。  相似文献   

13.
胶莱坳陷主要断裂系统与动力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莱坳陷是发育在鲁东隆起上的一个中生代断陷盆地,在对盆地主要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坳陷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边界断层尤其是郯城-庐江断裂带煌控制,经历了3个受不同地球动力学条件控制的演化阶段,古生代-中生代为陆-陆碰撞与板内造山运动阶段;白垩纪为郯庐断裂右旋剪切作用阶段,该时期是坳陷总体抬升时期,局部形成了早第三纪次凹(洼陷)对于如胶莱坳陷等这种后期剥蚀较强烈并经历了复杂的盆地动力学演化过程的残余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对冀东地区太古代变质辉绿岩的分布规模和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组构和岩石化学特征。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变质成石榴透辉斜长角闪岩,但仍保留原岩的冷凝边,具细粒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没有受到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据此推测辉绿岩经受新太古代最后一次变质作用,是在完全封闭的变质条件下变质的,并根据围岩的同位素年龄数值,论证了该变质辉绿岩是新太古代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东北坳陷区白垩纪-第三系典型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划分出西南坳陷区30个三级层序,东北坳陷区24个三级层序,因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和沉积环境不同,两坳陷区形成的三级层序并非一一对应,不能进行大区域的直接对比。而三级层序的有序叠置构成了二级超序及其体系域,基叠置方式包括进积组合、退积组织和加积组合。通过二级超层序的研究发现,两坳陷区白垩系-第三系(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二组超层序(SS1-SS4),并可以等时对比,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周期也基本相同,并且与同受特提斯海水影响的西藏南部地区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层序有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即西藏西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受特提斯构造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共同影响。从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造成了两地区层序类型及海平面变化速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权恒  武广  张炯飞 《地质与资源》1998,7(4):302-303
大兴安岭北端上黑龙江坳陷实属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海南侧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大陆边缘坳陷.该坳陷的南缘受控于西林吉-塔河NW向断裂,东部则受得尔布干断裂带的控制.上黑龙江坳陷是得尔布干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黑龙江坳陷面积约15000km2,总体呈E...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沾化凹陷罗151井区隐伏辉绿岩的产状及岩相带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隆伟  席庆福 《岩石学报》2000,16(3):413-419
山东沾化坳陷罗151井区辉绿岩是侵位于沙河街组三段及一段的近地表整合侵入体,研究认为该辉绿岩由三个不同期侵入的岩体所构成,岩体的形居时间大致为东营组及馆陶组沉积时期,岩体间有厚薄不一的夹层存在。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携带的热使围岩发生了烘烤变质,形成了碳质板岩带、角岩带等两个岩相带;岩体中由于冷凝速度的差异,也可以旬分出边缘带及中心带等岩相带。岩相带对岩体及其围岩中储集空间的发育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的演化过程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地演化为背景,将满加尔坳陷的盖层演化过程划分为三大构造旋回、五个演化阶段:1.震旦-泥盆纪克拉通盆地旋回,2.石炭-二叠纪类前陆盆地旋回,3.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旋回;①震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裂解伸展阶段,②中奥陶世-泥盆纪挤压挠曲盆地阶段,③石炭-二叠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阶段;④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阶段,⑤白垩纪-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阶段.通过对“三套两类”生油岩(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及局部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满加尔坳陷是烃类的生成供给区,而不是烃类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是南、北及西侧斜坡地带的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但在不同的层位和不同的地区岩溶孔洞缝的发育程度差别很大,表明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通过显微镜下和露头剖面对裂缝产状和切割关系的分析,识别出了至少三期裂缝。研究表明:这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岩石破裂事件。通过露头、镜下对孔洞缝形态的研究,结合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认为冀中坳陷奥陶系存在同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表生期岩溶。多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目前奥陶系的岩溶储层。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冀中坳陷的岩溶作用影响不同。在近地表环境下,奥陶系经历的构造活动越强烈,溶洞发育率越高。对比冀中坳陷内各岩溶古地貌类型和放空漏失的数据,表明岩溶洼地也是有利的古地貌类型,分析认为这种岩溶洼地为不积水的岩溶洼地。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在垂向上具有不同深度范围的水平岩溶分带,对应于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渗流带和潜流带。在靠近深大断裂带附近,有大量的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并且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表明有热液的存在。在岩溶作用较弱、溶洞发育率低的区域,白云岩和石灰岩的薄互层段是有利的岩溶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念认为岩浆活动区是油气勘探的禁区,但现今理论研究与实践勘探发现岩浆侵入作用能够显著改造围岩物性。目前岩浆侵入对围岩具体的影响认识不清,查明岩浆侵入影响围岩物性的机理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北盆地洋心次凹的丰页1井为例,结合测井、地震及岩心等资料重点分析辉绿岩侵入对围岩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的改造,深入讨论其影响机制。苏北地区丰页1井的辉绿岩在吴堡运动期(约59 Ma)开始顺层侵入,侵入体中心相为辉长岩,侵入体边缘相为辉绿岩,变质相为板岩,上变质带厚度大于下变质带厚度。围岩由非渗透性泥岩转变为油气储层,储集空间为辉绿岩侵入和泥岩变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与孔隙。辉绿岩的侵入显著提高围岩储层物性,主要的机制有变质固结、热液破裂、冷凝收缩和溶蚀作用4种,其中热液破裂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形成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