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里盆地有机质热演化异常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木里盆地中株罗统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特征及其成因,并用盆地模拟研究了其演化史,研究表明,不仅在煤一段和煤二段之间存在着反希尔特定律的现象,而且煤二段及其上覆地层烃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也高于其下的煤一段及下伏地层烃源岩,这种有机质演化热异常是由热蚀变作用引起的,热演化史的研究表明,木时盆地中株罗统在晚侏罗世进入生油门限,开始生油,在白垩纪末期,由于地下水热水的上涌,使煤二段及其上覆地层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的临清坳陷热演化历史,古地温梯度在总体上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时期为4.2~5.0℃/100m,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降低至3.4℃/100m±,但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有一增高的现象(3.5℃/100m),这可能与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有关;馆陶组沉积末期降至3.2℃/100m,现今为3.0℃/100m。临清坳陷的现今地温分布和古地温梯度均低于邻区的济阳坳陷、昌潍坳陷、冀中坳陷及黄骅坳陷。这种坳陷之间热演化的差异可能与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关。构造沉降史的恢复表明:其次级单元莘县凹陷和德州凹陷的构造演化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了南部的莘县凹陷古地温梯度整体高于北部的德州凹陷。热演化历史的差异又决定了主要烃源岩生烃史的差别:德州凹陷烃源岩基本未进入成熟生烃状态,而莘县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四段)大都达到了较成熟或处在生油高峰状态。 相似文献
3.
4.
5.
云南思茅坳陷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思茅坳陷是中国西南兰坪-思茅大型中,新生代盆地的主体部分,该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是具有巨厚学积盖层的深坳陷,盆地内烃源岩非常发育,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能有多种类型的油气圈闭,思茅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6.
临清坳陷区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统计临清坳陷区域油气地球化学背囊值基础上,研究了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各组份的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对洼陷带的油气生成及构造带的储集远景进行了初步评价,为该坳陷今后的选洼定带提供了一份实测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临清坳陷东部掀斜变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应用掀斜变动原理对临清坳陷东部的构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下第三系盖层层序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断块掀斜变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掀斜断块是盆地内具有成因意义的最基本结构单元,而掀斜变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并影响到物源区古地貌的发育,对盆地内沉积体系的类型、展布及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临近主控断层的断槽及下斜坡是生油洼陷发育的有利部位,而远离断层的上斜坡和断脊区则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9.
10.
油气演化与一些金矿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石油演化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贵州部分金矿石中有机质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在大部分金矿矿石中均有热变沥青,热成熟度都很高(R°%>1.5)。进一步分析石油中的金含量,发现一些原油中金的含量比较高(最高达106ppb)。实验研究了原油对金的萃取作用、原油对金的溶解及金矿石的淋滤作用,证明了金富集在原油中的过程。经载金原油成矿实验研究,确认油气的破坏过程是金成矿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油气演化与金成矿之间的模式,用以进一步研究油气与某些沉积改造金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复式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集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简明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复式油气聚集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了低凸起、陡坡式、中央背斜式、缓坡式、洼陷式和凸起式等六种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其中,低凸式、陡坡式、中央背斜式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洼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2.
把孔隙度与热成熟度联系起来,是近年来出现的油气储集岩性能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利用热成熟度的幂函数来表达储集岩孔隙度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缩减,为区域性孔隙度的钻前预测及过去地质时期孔隙度的估算,为储集岩层序中异常孔隙度带的识别,为不同地质背景孔隙度数据的对比,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罗依登等人提出的公式,计算汉江盆地的TTI值,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该区海相高熟烃源岩的 热演化史。区内下志留统有机质大约在早二叠世硒霞期开发进入生油期,早三叠世嘉陵江期进入生烃高峰;中三叠世开始,当阳和仙桃两凹陷开形成,演化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5.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已演化成为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充填的残留盆地,其中泥盆系深埋地腹,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桂中1井揭示泥盆系—石炭系具有两套生储盖组合,钻遇了气测异常、油迹砂岩、固体沥青等三类油气显示,其中泥盆系沥青显示井段累计709m。桂中坳陷古油藏(沥青)主要来源于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和罗富组泥岩。桂中1井和南丹大厂储层固体沥青为运移/成藏的油气发生热裂解而形成的焦沥青。桂中1井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主力生烃期,第二期(晚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紧邻油气显示层的可溶烃类为代表。经历了三期油气改造: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油气藏经历了地层沉降增温的热裂解作用而演化为固体沥青和甲烷天然气,第二期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导致的更高温度的热蚀变作用,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的改造或破坏作用对上泥盆统油气藏的影响。晚期成藏的天然气应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桂中坳陷西部地层保存相对完整(目的层深埋),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对不发育,可能更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反射资料为基础,主要采用地震剖面“层拉平”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手段,对天环坳陷形成与迁移演化历史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天环坳陷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后期由于受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坳陷核部逐渐向东迁移至现今位置,前后累计迁移距离约30 km; 2)当坳陷核部向东迁移至有效烃源岩范围附近时,原先已形成的油气藏发生重新调整,油气向坳陷西翼高部位运移、聚集,从而形成了次生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构造演化对渤海湾油气形成和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5个阶段,即陆核及基底形成阶段;中、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阶段;古生代稳定地台发育阶段及其南北缘的造山作用;中生代中后期欧亚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过渡期;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发展时期。区域构造演化对渤海湾乃至华北地区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中生代隆坳相间格局决定了古生代油气勘探的方向,是勘探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的主要地区;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也是今后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拓是,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生成热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研究油气地球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热模拟被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介绍了不同时期油气生成模拟实验研究的状况,阐述了模拟实验已解决的和尚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和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