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泽凹陷低熟原油的饱和烃化合物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洪泽凹陷低熟原油中饱和烃化合物组合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较为有效和准确定低熟原油的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在洪泽凹陷原油中,存在着着典型半咸水-咸水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Pr/Ph〈1,丰富的伽玛蜡烷,相对较高含量的C294-甲基甾烷,C26甾烷,甲藻甾烷等。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低熟原油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济阳坳隐成熟原油广泛分布于埋深小于2000m第三系储层,原油具有低炮煤,低饱/芳比,高非烃及甾,萜化合物保留复含量原始生物构型的特征,应用甾烷C27,C28,C29要对丰度,萜烷中γ蜡烷含量和姥/植比可将全区低熟油划分为三类,展现了生源组成和介质环境对原油性质的影响,文章结合现代藻类的低温生烃模拟,探讨了低熟原油成因机理,提出了低熟原油系列有机质早期低温演化阶段的产物,咸化的强还原环境富含低等藻类  相似文献   

3.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2002,20(1):151-155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共采集了油样6个,气样4个,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其δ^13C1值为-32.2‰-31.0‰,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并具有δ^13C饱<δ^13C芳<δ^13C非>δ^13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C,δ^13C1值-57.8‰~-53.8‰,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C1与R0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0=0.3%-0.5%,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4.
赵孟军  黄第藩 《地球化学》1995,24(3):254-260
生油盆地主要分为陆相和海相环境,陆相盆地主要有淡水-微咸水、淡水和半咸水-咸水三种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不同沉积相中有机质类型和丰度不同,这反映在它们所形成原油的单体烷烃碳同位素分布上有区别。高等植物出现前后的海相沉积油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泥盆纪以前的成油母质以细菌、蓝绿藻等原核生物为主,而石炭纪以后以真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为主,这样它们所形成原油的单体烃类碳同位素分布各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渝  田波等 《地球科学》2002,27(4):435-440
孤南洼陷具有丰富的低熟油资源,低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以高伽玛蜡烷含量,植烷优势,低成熟度为特征。下第三系沙一段是低熟油的源岩,其岩性为富含藻类有机质的油页岩,油泥岩,低熟油在平面上环生烃洼陷分布,剖面上层位集中在沙二-沙一段,断层控制了低熟油的运移距离和聚集层位,低熟油的成藏模式有3种,即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自源断层垂向运聚成茂混合运取成藏模式。孤南洼陷低熟油盆地内部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入岩性-断块圈闭为主,形成单源油藏。在断藏带原油是以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断块圈闭为主,形成混源油藏。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50年的油气勘探,已在该盆地发现18个油田,它们主要分布柴西地区,对其成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油田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油源对比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柴西地区和柴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成油单元,它们原油的形成环境、母质类型、成熟度和油源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且认为,虽然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生油岩有机碳含量较低,但是其形成于强还原和咸水环境,有利于生物脂类的保存,生物脂类与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一起在低成熟阶段可以生成大量石油,是柴西地区未熟低熟原油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的生烃母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低,而烃转化率却较高,主要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特点,明显有别于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的烃源岩。特别是目前在柴达木盆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80%为未熟—低熟石油,更是与我国东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具有明显的不同。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近80%为未熟—低熟石油。为了了解柴达木盆地这种异常富集未熟—低熟石油的根本原因,本文借鉴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改进传统提取干酪根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保留干酪根中原有的生物形态与结构,采用将干酪根与全岩光薄片的荧光显微组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主要的、真正的生烃母质是丛粒藻及颗石藻。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斜坡原油成熟度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定性和绝对定量角度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斜坡原油,烃源岩可溶物烃类组成进行了详细剖析,重点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该区“未熟-低熟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依据最确认的未熟-低熟油界定标准,牛庄洼陷南斜坡余面河等油田的定量成熟度参数已达到成熟油的范畴,标样定量分析表明,原油中粪甾烷,13a,14a三环萜烷等热稳定性低的生物标志物绝对丰度极低,原油C29甾烷aaa20S(S R)的实际值高于测定值,未熟-低熟烃类的混入是导致原油甾烷异构化参数值大幅度降低和热稳定性低化合物检出的根本原因。定性和绝对定量的结合是识别原油成熟度高低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沉积环境湖相低熟原油的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表明,不同沉积环境湖相的低熟原油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淡水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萘和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要组份、膏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脱羟基维生素E和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盐岩湖相低熟原油芳烃则以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其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份的相对丰度均较低。本次研究的低熟原油芳烃中普遍检测出明显的苯并藿烷系列化合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中还检测出藿烷酮化合物,表明该地区古环境中细菌、微生物发育  相似文献   

10.
赤峰盆地元宝山凹陷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借助色谱和色质等先进测试手段,对赤峰盆地元宝山凹陷6个油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元宝山凹陷的原油属重质稠油,成熟度低,生源物质以菌类和藻类微生物为主,后者大于前者;其生源物质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利用有机显微组分荧光光谱研究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机制,认为原油是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的产物,还对原油的稠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其生源物质决定的,而后期又受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迥然不同,同时,将本区原油与其他熟知的典型稠油进行对比,突出了本区原油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发育都一段、腾格尔组、阿二段3套烃源岩,生烃时间长,成藏期次多,断层较为发育,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的原油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的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为原生低熟原油、原生成熟原油、混合原油3种类型。其中:原生低熟原油、原生成熟原油均来源于桑合次洼腾格尔下段-阿二段烃源岩,是该段烃源岩不同时期的生烃产物;混合原油来自前两类原油的混合作用,是典型的二元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12.
王书香  王莉  张绍辉 《新疆地质》2001,19(3):231-234
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之一,未熟-低熟油研究已引起人们重视。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条件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未熟-低熟源岩层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的特点,同时不同的沉积背景和湖盆类型,决定了其有机质的生源构成,既具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其生烃特征和生成产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主要包括C27-29规则甾烷、C28-30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4-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结果还表明,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依据甾类化合物,可判断埋深超过270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4.
灵武煤田的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岩系为一湖泊三角洲沉积。在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环境水介质条件的控制下,形成了富惰性组、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煤。上、下三角洲平原及过渡带的泥炭沼泽的煤岩煤质特征具有垂向和侧向分带性,彼此间又有差异。这种分带性系由沼泽位置、沼泽类型和植物类型造成。在延安组第三段沉积期发生的微咸水化引起了煤的硫分的增高。  相似文献   

15.
舞阳、襄城盐湖盆地未熟-低熟油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生活费为膏、盐岩相盐湖沉积。半咸水-咸水湖相、盐湖相是形成未熟-低熟油的良好环境,沉积旋回中期断坳式沉积形成了主要油源层系,其高丰度未熟烃类推岩体是形成未熟-低熟油藏的物质基础,中-高孔、中-高渗碎屑岩层构成了未熟-低熟油藏的重要储集层,并发育了较好的生储盖组合,这些有利条件为舞阳、襄城凹陷形成未熟-低熟油藏提供了重要保证。指出凹陷陡坡带为背斜、断鼻型油藏分布区,还可能有混合型油藏;中部洼陷带为岩性油藏、裂隙型油藏发育区;斜坡带主要发育断鼻型油藏。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结合色谱-质谱技术,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中的含硫化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S1和O1S1占绝对优势,咸水相原油富含S1类、淡水相原油相对富集O1S1类,指示O1S1/S1具有原始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东濮盐湖相原油中的硫化物富含碳数为C27-35、C40的化合物,与原油中丰富的甾类、藿烷类与β-胡萝卜类化合物碳数相吻合,指示菌藻类、色素类生源的重要贡献。随成熟度增加,硫化物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相关参数DBE6/DBE12-S1、DBE3+6/DBE12+15+18-S1等可用于辅助评价原油成熟度。东濮低熟油含有丰富的低热稳定性硫化物,指示富硫干酪根和/或富硫大分子低温降解是低熟油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昝灵  柴方园  印燕铃 《沉积学报》2021,39(5):1068-1077
原油的物性和地化特征是油气成藏过程的综合反映,能预测油气运移距离、母源性质、保存条件等成藏要素。将溱潼凹陷的原油划分为超重油、重质油、中质油三类。平面上,相同层系的原油从深凹带向外斜坡带物性逐渐变差、成熟度降低,含硫量增加。纵向上,从深层向浅层原油物性逐渐变差。原油成熟度与形成环境具有良好相关性,低熟原油形成于咸化泥灰岩。外斜坡普遍发育低成熟油,深凹带阜二段烃源岩在三垛初期生成低熟油,三垛末期生成成熟油,低熟油先充注,后期成熟原油驱替低熟油不断运聚到外斜坡成藏。溱潼凹陷斜坡带油源比较充足,原油经过较长距离运移,阜三段剥蚀带也是有利的勘探区。原油物性受油源、油气运移、氧化作用、生物降解等因素影响,油源差异和油气运移对原油物性的环带状分布起主要作用,而保存条件对于局部原油物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滨海岩溶地区岩溶系统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动力学过程。其中,既有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溶特征,又有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海咸水入侵的影响和改造。目前,海咸水入侵对滨海岩溶系统的影响和改造正在加剧,并将逐渐成为主导因素。防治滨海岩溶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就是要查明咸-淡水过渡带中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动力机制。其中,混合溶蚀作用是关键。开展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学的野外现场定位观测和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研究,并在查明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滨海岩溶地区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研究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滨海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将有利于查明滨海岩溶形成机理,进而为解决滨海岩溶地区海咸水入侵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强凹陷长北背斜原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同位素,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长北油田原油的来源,母质类型的成熟度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原油具有同源性,母质为陆相沉积腐殖型,原油生成于浅湖相弱还原环境中,热演化处于低成熟-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滨海岩溶地区岩溶系统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动力学过程。其中,既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溶特征,又有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海咸水入侵的影响和改造。目前,海咸水入侵对滨海岩溶系统的影响和改造正 在加剧,并将逐渐成为主导因素。防治滨海岩溶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就是要查明咸-淡水过渡带中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动力机制。其中,混合溶蚀作用是关键。开展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学的野外现场定位观测和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研究,并在查明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滨海岩溶地区碳酸盐溶解、沉淀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研究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滨海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将有利于查明滨海岩溶形成机理,进而为解决滨海岩溶地区海咸水入侵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