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观测方法各种类型光速测距仪都有其相应的观测方法,这些方法采取的恰当与否,是直接影响测距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投入野外生产作业的光速测距仪来说(特别是中,小型的),在其试制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将要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观测,并且是否顾及了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的为1959年9月至11月在一个高精度城市三角网上选取一条全长约为40公里的导线,对苏联1958年出厂的CBB-1型光速测距仪№18进行试验的主要结果。从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来看,该仪器的测距精度按内部符合计算的相对中误差接近1:200000,按外部符合(与三角边长比较)计算的中误差与内部符合的中误差相差很少,可以认为该仪器没有显著的系统误差。于不同的日期观测同一条边,最大互差为0.046米,约为观测一条边的平均中误差±0.022的两倍,因而可以认为,目前CBB-1型光速测距仪所能达到的精度,还不能显示出不同晚间固定性的气象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频激光干涉仪在测距仪精度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用于工业测量的全站仪、测距仪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越来越高,一般是在厂房、车间等室内条件下,用于设备的高精度安装和检测等工作,与野外测量条件相比较,大气条件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在室内条件下,此类仪器的测距精度常常要高于厂家给出的测距标称精度指标值,往往能达到亚毫米级的水平。目前测距仪的精度检测通常是在野外基线上进行,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除大气条件外,还有对中误差、棱镜误差等的影响,因此不能客观地反映工业测量全站仪、测距仪的实际使用精度。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工业测量用全站仪、测距仪的自动化检测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误差评定公式,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传统的测距作业,是用金属尺由人工依次丈量的方法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方法已经和原子时代的今天大大的不相称了,光速测距方法的出现,就为改变这一状况奠定了基础。进行光速测距的测量工具是光速测距仪;用光速测距仪进行作业的特点,是能迅速取得成果和测量不受复杂地形的限制。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此一新的测量技术,以使它很快的应用到生产上去;从而符合党所要求的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测绘事业。为此,我们对试验提出的要求是:首先了解光速测距仪所能达到的精度与可能测量的距离;其次要锻练一个观测组,使其能熟练地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为将来开展此项业务培养技术力量;第三要通过实验提供改进意见,以供试制光速测距仪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短程红外测距仪乘常数和比例误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距仪测距误差的分析一般文献都是从测距公式入手,相位式测距仪测距公式为式中:c_0为真空中的光速;f为仪器的调制频率;n_g为大气折射率(群率);△(?)为不满一周期的相位差;K为仪器加常数。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学模型及其误差公式,分析了使用不同精度仪器观测所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测角精度0.5 s,测距精度0.6 mm+1 ppm的仪器,各观测量单测回观测进行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拱顶沉降监测,在不利的观测条件下(α=30°),前后视长度240 m以内,该方法所测高差的精度小于1 mm;采用测角...  相似文献   

7.
在边角测量前方交会定点中(如图),如果边长与角度的观测精度配合适当,则平差计算可以非常简单,较之单用测角交会更为简便。兹将其平差方法分述于后。一、一般短程红外测距仪在1~2公里以内,它的测距中误差为一常数,例如m_s=1厘米。如果我们将测量方向的中误差配合为m_(ai)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59和1960年我国有关单位等对南非朕邦的微波测距仪的多次野外试验结果和部分作业中的使用经验写成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试验结果,并侧重于叙述高原地区的试验结果。从历次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只要注意削弱地面反射误差,则微波测边的实际精度可以达到1∶20万。同时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也看到微波测距仪的测量精度是不稳定的,而且在一些个别情况下,甚至是无法获得成果。第二部分是讨论地面反射误差及其削弱的办法。在实际作业中,已经证实这些措施可有效地清除地面反射误差,但并不是万能的。因而微波测距的地面反射误差,现在还是提高微波测边精度的一个主要障碍,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它的最后的解决。第三部分是气象因素对微波测边影呐规律的探索,由于资料的局限性,本文内所提的规律,不是一般的,它只是代表高原地区的部分情况。要想完全揭穿微波测距边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和必要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已因其方便的电子测距、测角功能深受测量员的喜爱。一直来我们熟悉了光学经纬仪及电子测距仪,对全站仪的电子测角方面缺乏实践,对一测回方向中误差的大小是否能达到标称精度心中无数,用三角形闭合差或导线网环形闭合差进行统计计算,  相似文献   

10.
规范明确规定对投入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距成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通过检测测距仪各项误差,得出测距仪最高可能达到的测距精度,使操作者在使用此测距仪的过程中明白对各项误差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充分发挥测距仪的精度潜力.  相似文献   

11.
罗诚 《东北测绘》2001,24(3):40-41,46
规范明确规定对投入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距成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通过检测测距仪各项误差,得出测距仪最高可能达到的测距精度,使操作者在使用此测距仪的过程中明白对各项误差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充分发挥测距仪的精度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浮子式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要求与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合作生产出一款短距离高精度测距仪,它采用相位法测距原理,在使用其配套棱镜时,10m范围内测距精度可达0.3mm。本文在分析和评定测距仪内符合精度的基础上,利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校准系统,对仪器的精度进行了检定和分析,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等方法对测距误差进行拟合分析,利用拟合函数对测距误差进行改正,进一步提高测距仪的精度。最后通过验证,经过改正后的测距仪精度可达0.1mm。  相似文献   

13.
第一期大地测量大三角网的矩障分粗平差……………………………………………………庄昆元(1)微波测距仪拭翰桔果及使用的毅阶………………………………………··………………………………… 张志新、金国雄、韦耿宾、夏治中、赖踢安(13)NASM-2 a型光速测距仪在高原地区的裁翰貉果………………邓茹刚、金国雄(26)工程测量在矿井定向测量中,运用裴差等值掳图进行速接三角形沽的针算与平差的分析…………………………………………·。………………………·江雨痕(31)制 图 学数学制图学的发展揖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建成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光电测距仪一般都有晶体振荡器,晶振所产生的振荡频率就是测距仅用来测量距离的尺子(俗称“光尺”或“电尺”),测距精度直接依赖于晶振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而晶振频率除随时间的延展而飘移外,更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国外...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MS50全站扫描仪的各项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和软硬件配置,分析了MS50应用的各项先进技术及其原理。通过多测回多目标法对MS50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差进行了检定,结果表明测角精度符合标称值;通过六段解析法对仪器的测距加常数和测距中误差进行了检定,结果表明测距加常数和测距中误差均符合标称值。利用MS50在3个测站点对8个相同目标分别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坐标与基准坐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50的扫描精度符合标称值。  相似文献   

16.
气象代表性误差是光电测距的主要误差来源,也是实现精密全站仪标称精度的主要障碍之一。文中以近地面大气层的垂直温度分布为基础,讨论了光电测距的最佳观测时间以及精确的气象改正方法。采用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削减光电测距的气象代表性误差,保证距离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测绘业使用的手持测距仪主要用于房屋室内测量,测距大多在70~80m以内。在室外较长距离的测量中,手持测距仪存在着测距精度低、测距对点慢和准确率低等情况。手持测距仪快速定位测量装置旨在拓展手持测距仪应用范围,为室外较长距离测量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磁波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中引起了混乱,不少人混淆了测距精度与仪器常数的概念,混淆了常数和误差的概念,因而掩饰了仪器检验中的错误,致使用户不能正确计算测距成果。文章澄清了测距精度和仪器常数的概念,笔者认为测距精度不能与仪器常数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波测距仪获取精度在10^-7D量级的高精度测距成果一直是困扰测量界的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EDM周日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描述了大气代表性误差的周日变化规律和湍流波动特征。借助大气物理学理论,利用周日观测的距离观测值和测线端点温度平均值曲线对测线断面上大气温度结构的周日变化规律做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子根据测线端点温度业平均值和距离观测值周日变化极值点精确探测大气中性条件发生时刻  相似文献   

20.
海洋测量学     
简述了H/HCJ一003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的主要性能和工作方式;结合海上试验,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动态定位精度,对影响定位精度的几种误差也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校距和系泊试验,并用WILD全站仪进行同步观测定位比对,认为该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精度小于lm,两系统间比测定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