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填图的基础上 ,揭示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活动特征 ,得出地裂缝呈南北向和北东向带状分布 ,大都表现为建筑物的破裂 ,局部地段为地表裂缝和塌陷 ,呈水平张裂 ,地表破裂无垂直差异和扭动运动痕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983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市区先后出现了10条地裂缝,总长度34 km.由于地裂缝的垂直差异沉降、横向水平开张、纵向水平扭动,使跨越地裂缝上的约200多座建筑物以及管道等设施受到了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已达6.3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位于大同断陷盆地西北隅,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倾斜平原,其上发育有御河及十里河,主要有侵蚀-堆积河谷、剥蚀-堆积台原、侵蚀-堆积倾斜平原3种地貌类型,大同市城区主要位于剥蚀-堆积台原,组成台原的物质为中更新世的冲积-湖积物,岩土由不同粒度的卵石、砾砂、中细砂及黏性土互层组成,沉积韵律发育,为典型的河湖相沉积,厚度30 m~80 m.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西榆次地裂缝及墙体裂缝的动态监测,发现如下特征:地裂缝总体趋势为增大,年速率小于等于1mm/a。东部地裂缝带地裂平均速率为0.6mm/a,且大于西部地裂缝带,地裂有向东南方向(榆次市区)扩展的态势;从曲线形态看,无论是地面测点还是建筑物上的测点,都不同程度地受气温变化和降水的干扰。裂缝与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从地裂的分布形状、区域形变场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的角度看,附近的断裂活动与地裂的发展似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野外沿山西清徐地裂缝的展布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范围、活动特征,分析成因类型,确定建筑物避让距离。勘察区范围内地裂缝的展布大部分地段局限于交城断裂带东侧200 m之内,方山村、西梁泉、东梁泉村在200 m之外仍有地裂缝分布,其地裂带影响宽度为244 m。清徐地裂缝有两种成因类型,即构造地裂和非构造地裂。构造地裂为清徐西边山一带主要的地裂缝类型,受交城断裂带的控制,分布于交城断裂带及其附近,具有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非构造地裂位于六合村和大峪村,六合村地裂缝主要是由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而产生,大峪村地裂缝是由于采煤引起的采空区地裂,非构造裂缝呈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小的特点。分析认为,清徐一带建筑物避让交城断裂带的距离为:方山、西梁泉、东梁泉3个村乙类建筑避让带的宽度确定为280 m;其他各村乙类建筑避让距离仍为200 m,丙类建筑按规范确定的100 m避让,且不得跨越地裂缝;交城断裂下盘(西侧)避让带宽度为:西侧的乙、丙类建筑的避让距离为100 m。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近三十年来发生于江苏省的5次较大的地裂缝事件,分析了地裂缝在江苏省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次地裂缝事件的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构造地裂缝与非构造地裂缝的判别准则,最后探讨了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同车公司地裂缝观测站情况,以2013年至2016年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仪器工作原理,分析三维断层形变测量仪测值与观测仪两端辅助温度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裂缝三维断层形变观测中,垂直向DFG观测受地裂缝两端辅助温度影响较显著,地裂缝垂直形变变化是热形变效应和断层运动信息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8.
9.
太原盆地的地裂及其灾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原盆地的地裂于1976年出现,至今仍在活动。地震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边界断裂附近下降盘一侧的榆次至祁县一带,地裂带断续延伸达50km,其次是分布于盆地西侧汾阳县杏花村一带山前断裂附近。地裂带空间位置和地震的运动受活动控制,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强降雨过程又影响地裂发生的时间、地段和发育程度。太原盆地地裂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6年4月21日在山西繁峙县金山铺乡中虎峪村发现的地裂缝进行现场勘察,分析排除了4月代县震群和降雨的影响,认为此次地裂缝是由于2005年7月~8月洪水曾漫过该区域,由于地表水的下渗在地下深部形成空洞,湿陷性黄土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局部不均匀沉降而形成。该结果对地震活动的研究和安定民心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交城断裂活动时附近土体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带动上覆土层差异沉降及应力场变化,当断层错动量达到一定程度,断层附近出现拉应力区,土体在拉张应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垂直差异形变,从而产生地裂缝。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方山探槽揭示的地裂缝剖面特征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相互印证,说明清徐地裂缝是交城断裂活动的结果,二者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地裂缝为构造成因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断裂和地裂缝成因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工程中所遇到的土体大多数以非饱和土形态存在。以海南地区的特殊土红粘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土—水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Van Genuchten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海南红粘土饱和度与基质吸力的关系。结合Bishop提出的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分析了降雨及蒸发下地裂缝的发展机制。通过数值算例发现,在非饱和土中,静止土压力系数不再保持不变,而是随着深度和稳定流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与饱和土中的静止土压力系数的性质有很大不同,这在工程实际中对支挡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非饱和土中,由于静止土压力系数存在负值,容易产生地裂缝,且在蒸发条件下,最大地裂缝深度理论上比在无渗流和降雨条件下的大。  相似文献   

14.
在弹性力学和波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时域和频域计算方法分析出平面SH波穿越地裂缝介质时的传播规律。通过引入地裂缝界面等效切向刚度等有关参数,对出平面波传播的频域及时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地裂缝界面的等效切向刚度、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和裂缝面剪切强度对穿越地裂缝时出平面SH波的传播规律的影响。多个参数的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切向刚度或入射角度越小,地裂缝界面的低通滤波效应越明显。裂缝面的剪切滑移导致透射波速在达到临界值时被截止。输入实际地震波时,随着透射系数的减小,透射波幅值减小不明显但波形变化较大;反射波幅值和波形将逐渐趋近入射波,但相位相对于入射波存在一定的滞后。为得到真实有效的波动传播规律,采用线性内插对波动时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会影响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至10月,太原市晋源区王家坟村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裂缝,王家坟地裂缝涉及包括朱富生在内10户居民的20间房子,房屋裂缝水平开裂最大10cm,垂直位错最大7~8cm。分析可知,王家坟地裂缝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层(地层条件)中原来存在的一些薄弱面,受交城断裂的活动诱发而导致。该地裂缝位于汾河西岸汾河Ⅰ级阶地和太原西山断块隆起区交接地带,其特殊的地貌位置对其地裂缝的形成具有定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乌鲁木齐台地电阻率变化及震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鲁木齐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为依据,在展示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变化与近区中强地震及部分远区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分析与讨论。对地电阻率前兆异常形态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