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古赤道断面 (ODP1 99航次 )将用来研究地球从新生代最暖期到南极冰川作用初期赤道太平洋洋流和风系的演变。本钻探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沿 56~ 57Ma地壳的断面 ,最大程度地获取晚古新世最大热事件的富碳酸盐沉积物。其中一个站位还将钻遇 40 Ma的地壳 ,以便获取一个从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过渡到南极冰川环境的近赤道沉积序列。如果使用的判断古位置的板块构造模型正确的话 ,PAT- 8C站位应是40 Ma时的赤道位置。由于太平洋板块随时间不断向北漂移 ,远离高生产力的赤道地区 ,早第三纪沉积物被一薄层晚第三纪的红粘土所覆盖 ,钻遇的最年轻的生…  相似文献   

6.
7.
1997年8月,ODP科学委员会以及执行委员通过184~188航次的建议书。184航次:东亚季风历史研究亚洲季风是引起北半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原因,是控制热带大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它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亚洲季风系统由两个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1ODP的发展历史ODP是原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接续项目。GlomarChallenger号钻探船1983年退役之后,海洋科学家们为了能够在更深的海域作业并获取更深的样品,所以于1985年1月进行了首次试验性作业(Rabi-nowitz等,1985)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海区每两个月进行一个航次的海洋钻探。2ODP的组织系统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A&M)的ODP是一个国际联合科学研究组织,称为:深地层采样联合海洋研究机构,简称:JOIDES(JointOce…  相似文献   

9.
间歇10年之后.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50航次返回到新泽西近海以评价全球海平面变化对被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影响.通过深海钻探计划(DSDP)第93和95航次的初步努力,以及诸多石油公司的研究,为第150航次对新泽西陆缘的重点研究和相关钻探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从1996年开始,ODP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它是根据1995年ODP管理委员会所确定的长远科学目标进行的。第二阶段至1998年结束。从1999年至2003年为ODP第三阶段,仍然用JOIDESResolution船进行钻探。从2004年开始为ODP...  相似文献   

13.
14.
莫杰 《海洋信息》1997,(4):22-23
大洋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Program)以美国为首,还有英、法、德、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成员参加。其主要的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大陆边缘、大洋底盆地、海脊、岛弧和海沟等不同海域的钻探,特别是对洋壳玄武岩层的钻探,调查研究陆架边缘的构造、海底沉积物的层序、沉积动力、沉积模式与成岩成矿作用;调查研究大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国内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现状与共享航次需求分析,结合多年从事大洋航次组织实施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从而为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ODP第196航次     
--南海海槽边钻探边测井和高级循环观测仪的安装   ODP196航次是在南海海槽(日)集 起吊ACORKs(ODP196航次)钻探、测井和安装长期观测仪于一体的2个航次计划中的第2 个航次,该海槽是一个典型的具厚碎屑沉积物增生体的板块会聚边缘。这2个航次计划是为 确 定厚陆源沉积物增生楔中流体作用与变形机制之间的关系而布设的。2000年的190航次调查 的重点集中在穿越南海海槽两个横断剖面从未变形带到高变形带的站位取心工作上,以便研 究变形和水文状况的变化。2001年的196航次将在Muroto断面对131和190航次所钻探的3个站 位,首次进行边钻探边测井(LWD),其中808和1174站位靠近增生楔下端变形区的前部,而作 为参照站点的1173站位则在向海12 km处。196航次实施期间,将对808和1173站位的2个钻孔 进行多层密封,并安装高级循环观测仪(ACORKs),以便长期观测流体流和构造活动。依据资 金情况和JOIDES顾问委员会的许可,在1173站位的ACORKs要将一个宽带地震仪粘结到钻孔的 基岩部分,这需要取心约50 m。与190航次取得的测量数据相匹配,196航次LWD数据将揭示 碎屑沉积物增生过程中物理性质如何变化,并提供其应力、孔隙压力和渗透率的详细情况。 2个钻孔中安装的ACORKs将对南海海槽的地震、流体流参数、流体地球化学进行长期的观测 ,其中还包括将来有人或无人潜水器的回访项目。   本航次实施时间是2001年5月2日至7月2日,首席科学家为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学 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的Becker K博士(kbecker@rsmas.miami.edu)和日本海洋 科学和技术深海研究中心的Hitoshi Mikada博士(mikada@jamstec.go.jp) 。 (本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