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21,76(1):235-247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为中国近代的地理学教育、人文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区域地理学方面,他较早地将西方近代区域地理学作品介绍到国内,将"Regional Geography"翻译为"方志学",引入并阐释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积极地...  相似文献   

2.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2014,33(8):1557-1568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相似文献   

3.
吴凤鸣 《地理研究》2011,30(11):2109-2114
白眉初(1876-1940)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家,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从古代地理常识向近代科学地理学发展阶段新地理观的倡导者之一。他最早提出地理学研究要着重于人地关系因素;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时效性、社会功能性的学科。白眉初的《地理哲学》一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地理学思想。他主要负责编辑的《地学杂志》,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葛德石与中国近代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地理学报》2009,64(10):1164-1174
中国近代地理学是中西方学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葛德石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西方学者.他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包括:通过在上海沪江大学创建地质地理系,为中国培养一定的地学人才: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中国地理考察,并纠正许多中国地理文本上的错误:他的中国地理研究与著述深化了中国地理的认识,并传播了中国地理知识.与此同时,葛德石与中国地理学界的广泛交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与国际化,而葛德石在中国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罗士培与中国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地理学报》2015,70(10):1686-1693
罗士培作为20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根植英国地理学术脉络,研究宣讲中国地理,并以地理学服务中国,沟通中英理解,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主持的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成为民国地理学的中心之一,为中国培养了以林超为代表的一批地理学家。罗士培在中国地理研究、中国地理学国际化以及中国地理学人才培养方面都甚有成就,是民国地理学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何沛东 《地理科学》2021,41(5):872-879
《方志月刊》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种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刊物,刊物的名称选择、编辑特色等均受到了主编张其昀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对《方志月刊》载文及相关史实的梳理与考证,解析其办刊特色和地理学贡献。研究表明:该期刊注重科学的区域地理研究和地图、照片的运用,注重国外地理学成果的介绍和地理学史的整理,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特别是区域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导向。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末,由吴传钧主编的《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总结百年来研究中国地理的国际学者。"在20世纪前后约60年间,美、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一些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来华考察。虽然动机不一,但也撰述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地质地理学著作,促进了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沪江大学执教的葛德石(George B.Cressey)所著《中国地理基础》一书,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中国近代地理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古代地理学思想内涵丰富;而近现代地理社会应用广泛。100年前,随着西方科技文化的传人和渗透,以及与中国传统地理学发生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地理学。100年来,中国地理学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从教育到研究都展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的社会需求十分旺盛,地理学研究成果数不胜数,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社会知名度快速攀升。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发源地,也是人文地理学的故乡。近代德国地理学不仅助推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为世界各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地理学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全球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综述国内外1975—2019年关于近代德国地理学的539篇文献,从年度载文量、研究者国别、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四方面入手,突出时间顺序与空间差异,系统梳理与凝练近代德国地理学家的理论与重要贡献,结果表明:近代德国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地质地貌、地学革命,以及区域、景观与环境三大学派、区位理论、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代德国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内外地理学界,学者们或赞誉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光辉成就,或认为它是中国滋生传统近代地理学的桎梏。然而,什么是中国传统地理学?它具有哪些特点?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它包含哪些内容?与国外古代地理学相比有什么差异?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却至今未见专文给予较为系统地论述或探讨。笔者冒昧撰写《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等文章,冀望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讨论,继承其优良传统,吸取其教训,加快发展中国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11.
正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早期的地理研究就是区域地理研究,区域地理学因此被认为是地理学的核心。很多著名地理学家都是区域地理学家,如近代地理学创始人德国的洪堡、李特尔等,法国地理学家白兰氏、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艾萨德等,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大师翁文灏、张其昀、竺可桢、胡焕庸、黄秉维、吴传钧、陈述彭、任美锷、周廷儒、李春芬、  相似文献   

12.
近代地理学传入我国以后,涌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吴尚时教授(1904—1947年)是其中的一位,先生对华南地理研究,可谓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硕果累累,当之无愧为近代地理学在华南的开山大师;他献身科学,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真理;不慕虚荣,鄙视权贵,对科学和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情操堪为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先生壮年病逝,是我国地理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成就和为人,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沿着他开创的科学道路拼搏前进。  相似文献   

13.
齐彦磊 《地理教学》2023,(18):28-31
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以求真精神划分经纬、以科学方式观测气象、以广阔胸怀欣赏形胜。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主要涉及地球学、地貌学、地图学和气象学等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儿童了解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况,深入认识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伴随着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型,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开始走出“国朝中心,四海夷服”的“天下观念”,融汇西方近代地理学的空间观、知识观和科学观,倡导唤醒儿童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国地理研究所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永锋  王洪波  邓辉 《地理研究》2014,33(9):1768-1777
中国地理研究所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第一个地理学专门研究机关,1940年8月1日成立于重庆北碚,1950年4月以该所为基础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建国事业对地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朱家骅对在中国发展地理学的大力提倡、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息金收入的资金支持和近代以来地理学专门研究机构的缺失共同构成中国地理研究所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后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地理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地理实地考察,撰写了丰富的地理著作,出版了多种地理读物,培养了众多的地理学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端、学校地理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地理教科书的涌现,几乎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步.  相似文献   

16.
吴传钧  张家桢 《地理学报》1999,54(5):385-390
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年来,我国地理学经历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国地理学会在团结了广大地理工作者为促进学科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展望新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地理学应加强在基础理论,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地区资源系统,区域综合发展,地理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地理学具有典型的东西文化特色,具备五大基本特点。与西方近代地理学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们是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不同研究方法和分类方法的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同时,它们又在很多研究领域,无论是自然地理方面,还是人文地理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有时甚至是“残途同归”。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精髓,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整理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李玉海 《地理研究》1984,3(1):41-46
竺可桢副院长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对发展我国地理科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竺可桢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回国后在高等学府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启蒙者和播种者。  相似文献   

19.
林柄全  叶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8):1542-1552
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在时局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他将家国情怀与学术追求相结合,在不断转换的身份之中谋求地学报国。其地理学家的主要身份与革命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实业家等多重身份交织在一起。他是“中国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的主要创建者和组织者,是中国第一本地理学学术期刊《地学杂志》的主要创办者。他明确提出“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创编较为完整的地理学教材,积极投身洪水治理、田野考察为主的地理实践,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迅速发展。论文通过广泛的资料比对重新归纳提炼了张相文的学术思想、主要活动及其现实意义。包容与专业精神、卓越的组织领导力、积极投身实践与治理、长期的坚守是他能够获得开创性成就的主要原因,也非常值得现今地理学者及团体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20.
虽然在近代地理学阶段一些地理学者已宣称地理学是科学。但是,地理学的景况却使多数局外和局内人认为:它是一个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领域。由于地理学的分化,具有边缘性的部门地理学的大量出现,无疑也曾提高了地理学的科学性,但总起来看,并无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