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碳、氧和锶同位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系统测定了新疆柯坪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的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取得了沿地层剖面的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海水中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有6个δ~(13)C负波动峰时期,它们与当时的全球生物灭绝事件和海退—海进事件的时间基本吻合,表明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大部分时间,锶同位素曲线较为平坦,反映出较少的地壳活动和板块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及全球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思静  石和等 《地质论评》2002,48(5):509-516
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已有的寒武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公布了重庆秀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尽管对样品进行了成岩蚀变检测和必要的筛选,但样品仍可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成岩蚀变,锶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厚度投点图显得较为离散,笔者主要利用87Sr/86Sr比值较低的样品建立的寒武纪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长期旋回上与国际上已公布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仍具有较好相似性和可比性,说明全球事件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盆内对比,盆间对比,以及全球对比中都具有潜在价值。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笔者尝试确定了重庆秀山寒武纪剖面一些关键点的年龄,累积厚度1340m处的年龄为503-509Ma,累积厚度1950m处的年龄为496-498Ma,这对秀山寒武纪剖面下,中寒武统和中、上寒武统界线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化学地层学的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重庆市秀山县溶溪乡罗家沟寒武系剖面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建立了该剖面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并与 Gao及 Denison等的同期锶演化曲线作了对比 ,秀山寒武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其他两条同期曲线有较大相似性 ,据此提出了秀山寒武系剖面部分主要年代地层界线的参考意见 ,并简述了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黄思静 《地质学报》1997,71(1):45-53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分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5.
川黔上古生界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海水中的锶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地质历史中全球性海平面升降、板块活动、海底扩张等因素控制。根据川黔地区海相上古生界未经蚀变的 92个样品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 ,建立了该地区晚古生代锶同位素组成曲线。川黔地区晚古生代锶同位素曲线与国外学者公布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特征极为相似 ,显示了在地层学上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讨论了川黔地区上古生界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与地区性海进海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锶同位素地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并且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受锶的来源控制,其比值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内在的联系。西藏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地层发育良好,笔者对宗山、宗浦两个剖面中未经蚀变的26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进行锶同位素测试,根据得出的数据绘制演化曲线与全球锶同位素曲线有较好的可对比性。曲线的负偏极值与地层界线较为一致,宗山剖面曲线的负向峰值(0.707612)与上/下白垩统界线相对应,宗浦剖面中,锶同位素曲线的负偏值(0.707761)与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相对应,晚白垩世—古近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也与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另外,还讨论了岗巴地区锶同位素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南奥陶纪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广泛,是开展相关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区。对皖南池州石台地区上奥陶统大田坝组、宝塔组及汤头组开展了详细的稳定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研究表明碳同位素曲线在宝塔组中下部显示一次明显的正漂移。根据前人关于该地区宝塔组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本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应为GICE(Guttenberg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事件。基于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华南及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完善了华南扬子区奥陶系GICE的记录,进一步证实这次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具有较好的区域和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惠水石炭纪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根据贵州惠水地区石炭系剖面中的19个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此锶面的锯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R.E.Denison的北美同时代铅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两条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极大相似性,证实了地质历史上古海洋中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一致的演化规律,是进行全球年代地层对比的可靠工具。根据对比,笔者讨论了石炭纪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和惠水石炭系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对比,认为下石炭统与上石炭统的界线大致位于摆佐组的近底部,证实了石炭一二叠系的界线位于马平组内部。  相似文献   

10.
华南奥陶纪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广泛,是开展相关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区。对皖南池州石台地区上奥陶统大田坝组、宝塔组及汤头组开展了详细的稳定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研究表明碳同位素曲线在宝塔组中下部显示一次明显的正漂移。根据前人关于该地区宝塔组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本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应为GICE(Guttenberg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事件。基于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华南及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完善了华南扬子区奥陶系GICE的记录,进一步证实这次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具有较好的区域和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王宗哲,杨杰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江苏南京,210008)柯坪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本次研究的区域涉及阿克苏、乌什、柯坪和巴楚一带...  相似文献   

12.
石和  黄思静等 《地质通报》2003,22(2):113-117
据从采自四川江油马角坝石炭系剖面中的未蚀变海相岩石样品中获得的22个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剖面的石炭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马角坝剖面的锶同位素曲线与我们在贵州惠水、Denison等在北美建立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了锶同位素曲线对海相地层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性,根据对比结果,讨论了马角坝石炭系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沉积物的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和水体重荷引起的地壳均衡响应和地壳运动等原因,使得我们无法获得稳定的参照点,致使海平面变化尚无直接测量方法.值得庆幸的是海平面变化引起沉积记录、同位素记录的变化,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同位素记录和沉积记录来间接再现地质时期中海平面的变化.根据碳氧同位素记录重塑了新疆柯坪地区晚震旦世─奥陶纪海平面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古生代海洋碳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锦石  刘培伦 《地质科学》1995,30(4):338-347
本文给出对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对密集地采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5个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681个样品作了碳同位素研究。所得到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δ13C值长趋势演化的模式表明,从寒武纪(δ13C平均为-0.3‰)到石炭纪(3‰)和二叠纪(3.4‰)逐渐富集13C.此变化模式与古生代有机碳的埋藏数量有关,或许与大洋中脊体系的体积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江山碓边下寒武统上部—下奥陶统下部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δ1 3C、δ1 8O值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 - 1.9‰~ 3.7‰、- 13.0‰~ - 1.3‰和 0 .86‰、- 9.76‰。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 Veizer et al.(1986 )的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形状相似 ,在寒武纪—奥陶纪界线附近没有明显的δ1 3C、δ1 8O漂移现象。δ1 3C地层曲线具旋回性变化特征 ,大陈岭组、杨柳岗组各形成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 ,与根据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推测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吻合性较好 ,表现出δ1 3C值的高值区是海盆水体变深的反映。一个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发生于晚寒武世早期 (华严寺组下部 ) ,与 Matthew etal.(2 0 0 0 )报道的在美国内华达州中东部、哈萨克斯坦 Malyi Karatau地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和湘西桃源瓦儿岗等地发现的 δ1 3C正漂移记录 (SPICE— The 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Isotope Excursion)和 Veizer et al.(1986 )碳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中的正漂移波峰一致 ,为晚寒武世全球性碳同位素正漂移提供了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6.
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上扬子地区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1)早石炭世是一个海水逐渐加深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锶同位素最小值所显示的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342 Ma,位于杜内阶和韦宪阶的界线上;2)晚石炭世是一个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期;3)整个二叠纪都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晚二叠世的海平面上升不仅幅度大,而且海水在短时间内迅速加深;4)晚二叠世具有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最小值,显示晚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250 Ma,正好在二叠/ 三叠纪界线附近;5)二叠/ 三叠纪之交的全球生物绝灭事件可能与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角坝剖面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腕足化石的锶同位素变化出发,讨论了锶同位素地层曲线的地质意义,并且指出海相碳酸盐岩和腕足化石的锶同位素组成可作为了解地球构造演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硅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碳氧同位素,对西成矿化集中区与矿体紧密伴生的热水沉积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硅质岩的硅同位素δ3 0 SiNBS -2 8=- 0.6‰~ - 0.1‰,硅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岩;热水沉积岩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 86Sr变化于 0.70 938~ 0.72 812之间,位于海洋锶和陆壳锶之间,为混合锶,其锶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碳同位素组成略低于正常沉积碳酸盐岩,碳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在循环碳,同时又受其它来源碳的影响。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 (地壳内部 ),形成方式主要是外生沉积作用,即热水沉积岩是内生作用与外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内外生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泥盆纪层序地层的碳,锶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荣才  刘文均 《地质论评》1997,43(3):264-272
龙门山泥盆纪具准Ⅱ级T-R旋回的层序组,与碳、锶同位素地层曲线演化总趋势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具极好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对比意义。Ⅲ级T-R旋回层序,部分与同位素地层曲线拟合;部分有特征的异常高值波峰或低值波谷。同位素效应分别与正常海平面变化和有机碳高速埋藏、缺氧水体入侵、生物生态萧条或绝灭,以及构造和火山活动等区域性或全球性事件相联系,各具不同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