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临南洼陷砂岩岩性油藏的地震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惠民凹陷临南洼陷的沉积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提出了临南洼陷砂岩岩性油藏勘探的思路,并划分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三个层次,确定了近期的勘探地区,文章应用和总结了砂岩岩性油藏描述技术,优选了钻探目标,指出临南洼陷砂岩岩性油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4.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是辽河油田的外围探区,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陆东凹陷下白垩统的九
佛堂组-沙海组划分成2 个地震层序,即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
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内识别出平行席状、亚平行席状、楔状、前积、杂乱、透镜状共
6 种地震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各种地震相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演化性。经过综合解释,建
立地震相与单井沉积相之间的响应关系,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以湖泊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目的层各层序地震相-沉
积相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以及湖泊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刘楼军  黄芸  王军  胡斌 《新疆地质》2003,21(4):412-414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由上芨芨槽子群、泉子街组、梧桐沟组组成.凹陷内中-上二叠统经历了低水位域→高水位域→低水位域的变化过程,其有利相带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相为主,主要发育于东斜坡区的东北部及东南部以及凹陷南北两侧断裂下盘,在南北局部的乌拉泊组和梧桐沟组还发育浊积扇.油气显示集中于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相带内(芦草沟组、梧桐沟组),凹陷腹部深湖-半深湖相内的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区是凹陷内油气的最有利聚集区和保存区.  相似文献   

6.
周友华  童迎世 《地质论评》1999,45(3):225-231
本文讨论了“拉疏隆起-压缩凹陷”-不稳定孕震体特性和形成机理,通过对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地区的地壳形变资料,进一步证实本区有强震发生及发震的地点;讨论了孕震体由“僵硬闭锁”到“不同步加速”,“分离反向”“不均匀掀斜”再度“停滞平衡”甚至“颤抖”等多态不稳变化,是地壳形变的短临地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Jason地震反演软件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霸县凹陷文安城东地区进行了储层横向分布预测,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综合资料进行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做出砂体厚度图,对该地区的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体总体走向与波阻抗的高值区较一致,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态与地质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论述了山东省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四大类:岩性型、地层型、裂隙型和复合型)的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相干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Stratamagic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预测、描述及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井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0.
溱潼凹陷边城-叶甸地区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Landmark软件包的合成地震记录、相干技术对溱潼凹陷边城—叶甸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应用Gridstatpro油藏描述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分析了该区虽多口钻井油气显示活跃,但并未发现工业油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局部构造,优选出可供上钻的有利圈闭3个。  相似文献   

11.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2.
分流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东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营凹陷东部地区分流河道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薄层,分选性较好,砂岩层理发育,横剖面上分流河道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在平面上呈树枝形的扇状分布,分流河道的储集体主要有心滩和边滩交错叠置构成,厚度一般为2-10m,分流河道储集体的测井相特征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反映明显,可以划分为光滑柱状,齿形柱状,齿形漏斗状-齿形钟状和光滑卵状,分别代表河道中心,中心偏边部,接近边部及河道边部,分流河道储集体在地震反射外形呈透镜状,地震反射连续性差,中振幅,上超充填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二维广角地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发育,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很难得到高速玄武岩下的地震反射。分析研究表明,广角地震有利于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通过综合正演和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广角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的反射地震信息。在开展广角地震波场的识别和利用研究过程中,从正演模型出发,探讨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速层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并针对靶区资料讨论了如何识别广角地震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做精细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高速玄武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盆地的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浅层广泛分布第四纪火成岩,地表条件复杂,发育多期断裂系统,构造破碎,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解释及圈闭描述难度大。笔者在开展解释处理一体化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同时,建立区域构造地质模型,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技术手段,进行构造解释研究。解决了速度及多期活动小断层的识别及断层组合的解释等问题,提高了圈闭的可信度和构造解释方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廊固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储集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钻孔岩心资料描述和对比,结合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区域分布特点的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凹陷区内古近系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地层层序,揭示层序地层构造格架,探讨了区域沉积格架特征及其对油气成生,储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测井相、地震相综合分析白云凹陷文昌组与恩平组主要层序的沉积相发育演化特征.通过有限的单井资料在白云凹陷共识别出了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湖泊相三种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从下至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局部出现次一级的正旋回;扇三角洲沉积相测井曲线整体表现为从下至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及次一级的反旋回;湖泊沉积相表现为以泥岩沉积为主,局部夹有砂坝或碳酸盐滩坝.研究区发育9种地震相类型,地震相证据充足,为研究沉积相发育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表明盆地的持续沉降造就了白云凹陷深湖相发育时间长,形成厚层烃源岩;受番禺低隆起影响,白云凹陷北坡缓坡带发育三角洲相,在西南至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相,部分三角洲的发育具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17.
宋双 《江苏地质》2017,41(3):474-483
在火成岩发育地区,由于火成岩的分布具有不连续、不确定性等因素以及火山喷发造成火山口附近杂乱反射等特点,导致部分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在声波时差曲线上难以区分,并且有些火成岩由于侵入到围岩中使围岩发生蚀变而与围岩在声波曲线上更加难以区分。但是,由于火成岩与围岩在其他测井曲线上特征明显,容易区分,所以在火成岩发育区,利用与岩性相关的测井响应重构具有相同量纲的声波曲线,合成地震记录,既能够反映地层速度和波阻抗特征,又能反映岩性差异,从而建立测井信息与地震资料之间更好的联系。利用该技术,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对歧口凹陷中生代及新生代火成岩进行识别并划定分布范围,为精细识别和描述火成岩储层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8.
JASON在东濮凹陷H99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储层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按照反演流程,应用JASON预测了东濮凹陷H99块储层的特性。预测出一个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砂岩含量、低层速度的区域,在地震剖面上,该区域是一系列的沉积体组成,推测该区域为有利的成藏区带。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已被证明是寻找隐蔽圈闭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运用该理论对南阳凹陷进行了研究,对地震剖面中反射界面的追踪,在古近系中识别出了各级别的层序界面,结合周缘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序内体系域的构成及高频单元变化规律,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南部陡崖式断坡带和北部缓坡式弯折带是低位域砂体和隐蔽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涟源凹陷泥盆纪佘田桥组为台盆相间的海相沉积,盆地相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区。目前对台盆相研究多依靠地质露头和少量测井资料,对台盆相地震相特征研究较少,从而制约着本区页岩气勘探进展。本文基于新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从湘新地3井钻井岩心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入手,通过对该井主要目的层的合成记录标定、目的层反射轴响应特征分析等工作,开展佘田桥组沉积相序划分及地震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泥盆纪佘田桥组台地相地震反射特征为不连续弱振幅杂乱-亚平行结构,盆地相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强振幅平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相特征开展佘田桥组有利相区平面预测,明确了佘田桥组盆地相分布范围,为佘田桥组页岩气勘探提供部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