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中国海区及其邻域地质图(1:300万)1973—1975年由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编制和出版.该图系我国海区第一份地质图.其说明书除对海区的基本特点作简要概述外,对海区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一般特征、新生代沉积、岩浆活动、断裂、区域构造发育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集中反映了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我国海洋地质、石油地质的主要成果,为第二阶段的油气地质开展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基础图件.二、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形势图(1:200万)1983—1984年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研究室彭世福、郭振轩等编制出版.该图在系统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  相似文献   

2.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3.
《海洋地质前沿》2014,(2):70-70
<正>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于近日揭晓,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该系列图是迄今为止比例尺最大、范围最广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是对我国近年50年来在南海海域及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的最新成果集成。据了解,《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工作内容之一,该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的水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性是指可导致海上工程设施环境灾变乃至重大灾害发生于河口海区底坡上的地质现象.近年来,我们在黄河口海区的多次调查1-8)表明,该海区水下底坡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现象,具体表现为沉积物的塌陷、滑塌、滑坡和冲沟等,如图1所示,其影响深度达几米,水平尺度则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这些水下底坡上的不稳定现象严重地威胁着该海区的工程设施的安全,曾多次使该海区的石油平台的作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21日 ,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持完成的“F50(汕头幅)1 :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成果在广州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终审。该项目坚持“以编为主、编测结合 ,海陆联编、以海为主”的原则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补充进行了陆区地质考察和海区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完成了陆地考察路线约300km、定点54个 ,采集标本样品90个 ,拍摄照片293张 ;海区海底沉积物取样86个站位 ,地层浅钻4个(总进尺152.8m),单道地震剖面560km ,浅层剖面293k…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海洋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和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潮流沙脊与潮沟、埋藏古陡坡、软弱土层及可能的砂土液化层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区域海洋工程地质,是现代海洋科学的新领域——海洋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才能更好地搞清各海区沉积物工程特性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某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才能和其它海区进行对比。可见,区域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是海洋工程地质学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对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局控项目《中国海区1∶50万区域地质编图(大连幅)》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的编制过程,给出了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实现编图自动化的新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与以往编图方法的不同和优点,以国际分幅在中国海区开展区域地质编图尚属首次,在既无海区地质调查规范,又无海区地质调查编图规范的情况下,这一工作无异具有开创性。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图方法,对于编制中国海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图规范以  相似文献   

10.
GIS方法在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方法,对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不同灾害地质因素赋予不同的模糊影响权值;运用模糊叠加模型,得到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综合评价图。与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GIS方法是进行海底灾害地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海桑属花粉在南海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桑属(Sonneratia)植物是热带滨海特有的盐滩植物,是气候和环境的指示植物,其花粉可作为滨海相沉积的重要标志。此属花粉在南海南部晚第四纪地层中分布较广,在南海中部的深海盆地,由于海流的影响,也有少量的断续分布,而处于南海北部的香港地区,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地层中,曾大量出现过。分析海桑属花粉在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对深入研究南海海区的物质来源、古环境和古气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玉木冰期台湾海峡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及河口平原14个钻孔剖面经孢粉、14C年龄和古地磁测定确定为晚玉木冰期的沉积层(Q33)样品进行了硅藻、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海域的沉积层均属海相沉积,而河口平原区的沉积层则由海相和陆相地层交互组成.据此,提出了台湾海峡在晚玉木冰期属于水深在30~50m的浅海沉积环境的观点;阐述了这一与全球性气候冷暖更替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不一致现象是由于晚玉木冰期台湾海峡的地壳运动正处于间歇性下降时期,从而保持了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日照近岸海域施工的地质钻孔和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对比南黄海已有钻孔成果,系统地开展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化重建。结果表明:日照近岸海域沉积地层中见含有有孔虫化石的第二海相层,形成年代介于34.3~41.4 cal.ka B.P.,对应MIS3的暖湿阶段,该层位可能与古三角洲有关。沉积层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细砂混杂泥质沉积层(命名为DU1沉积单元);河流-河口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粉砂层(DU2沉积单元);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层(DU3沉积单元);河流-湖泊相粗砂夹黏土层(DU4沉积单元)。晚更新世以来日照东部南黄海海域主要经历了2~3次显著的海侵和海退,各区域因条件不同表现有所差异:日照近岸浅水区主要表现为两次海侵和海退,东部深水区主要表现为三次海侵和海退,由于地势高低和侵蚀破坏等原因,总体表现为从离岸深水区域向近岸浅水区域海相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的趋势,部分地层出现尖灭消失。  相似文献   

14.
对取自台湾浅滩西北部福建东山岛外的浅钻ZK2孔进行了包括AMS14C测年、粒度、微体古生物、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孔地层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海相层和其间的两个陆相层,顶部的海相层为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形成的被现代潮流作用改造的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混合体;底部陆相层为MIS4期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沉积;中间的细粒...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西部海域高分辨率声学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进行了声学地层划分。南黄海西部海域声学地层剖面可划分为5套地层Ⅰ、Ⅱ1、Ⅱ2、Ⅲ1、Ⅲ2,每套地层代表一次全球性(或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的海进一海退这样一个完整的旋回变化过程所形成的海侵或海退沉积层序。将典型声学地层剖面与区内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研究,得到各声学反射层的时代、岩性及沉积环境。并发现依据浅地层进行的声学地层划分与钻孔岩心的地质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内钻孔岩心的分析结果,对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区的沉积环境及沉积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漳浦前湖湾潮间带两个钻孔岩心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研究,有孔虫出现在钻孔最上部厚约2.46-2.96m的砂层中.根据群落优势种生态和非种特征判断,该段各样品有孔虫沉积环境均为近岸浅水环境,尽管其间海面有过3次上下波动变化.根据地层关系判断,其当为现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菲律宾海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已发表的该区域样品资料和钻孔资料,对九州-帕劳海脊以及与海脊相邻的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浅层沉积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海底以下浅层沉积物一般存在3个波阻抗界面,根据其反射特征划分为4个基本类型,并对剖面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供给、...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长江中下游苏、皖、赣、鄂一带属古生代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的东南缘,通过该区64条古生界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得出该区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石炭和二叠系等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条带和结核以及磷矿层和磷结核等沉积是古特提斯海中上升流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和SiO2,在古生代低纬度的扬子地块东南缘生物大量繁殖,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上述硅质和磷质沉积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石煤和磷矿层等,由于上升流水体富营养盐和SiO2,生物化石属种丰富,个体大,多营底栖或固着浅海底生活,硅质生物放射虫等丰富。区内烃源岩有机质与上升流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上古生界油气发现于苏北及南黄海,因而,这一区域是与上升流沉积有关的、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东海西部海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海西部海域浅部地层的成因、地质年代及沉积层序,将晚更新世末以来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Ⅰ、Ⅱ、Ⅲ、Ⅵ工程地质层。又根据所遇地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分若干亚层。东海西部海底不稳定因素有:地震、浅层气、滑坡、崩塌、侵蚀与沉积作用、海底地貌形态。综上因素将东海西部海域划分为:长江水下三角洲工程地质区、浙东海域工程地质区和陆架平原工程地质区。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区陆域中生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在对现有的钻井资料、地震剖面和重磁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区陆域的中生界岩相组合和地层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研究认为:陆域中生界分布广,但发育不均,沉积类型多样,火山活动频繁;海域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呈现“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海陆中生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陆域中生界受火山活动影响较大,以陆相火山岩沉积为主,而海域中生界受火山活动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为受海侵影响的湖相沉积。因此,由陆到海,中生界岩性变细、颜色变暗,海域的生烃潜力可能优于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