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J6水平强度磁力仪的观测与讨论叶富华(中国四川1611730成都地震台)1引言CJ6水平强度磁力仪(以下简称C仪)存在着系统误差大、仪器重新调整前后测值重复性差的缺点,所以,实际投人到台站观测使用的并不多。成都台自1982年使用该仪器观测以来,除1...  相似文献   

2.
北京台为改善质子分量磁力仪观测质量,用国产DTZ-3型质子磁力仪和QHXC-75型仪的分量线圈装置组合成质子分量磁力仪,本文介绍了其性能的检测和观测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l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套仪器有相同的观测精度,除了均值有较小的差异外。两套仪器的观测数据无系统偏差,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型质子旋进磁力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兴  柴剑勇  黄晖  黎珠博  晓英 《华南地震》2009,29(4):95-102
针对自主研制的新型质子旋进磁力仪的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具体测量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基于Microchip公司的P1C16F877A芯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测控软件;系统的介绍了该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原理与程序流程,分析了其技术特点与优势.并在测量大地总场值的实验中,与加拿大GEM公司生产的DiDd三分量磁力仪测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新型质子旋进磁力仪在测量精度与准确度上接近DiDd三分量磁力仪,而在成本仪器体积与重量方面,则明显优于DiDd.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都兰地震台同场地不同地磁观测仪器(GM4-XL型磁通门磁力仪与FHD-2质子矢量磁力仪)产出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地分析日均值、分钟值、背景噪声等数据,认为3套仪器产出的数据差异较大,质子磁力仪较磁通门磁力仪长期趋势更加稳定,磁通门磁力仪存在长期漂移现象,且质子磁力仪噪声与磁通门磁力仪噪声相比较大.对引起数据曲...  相似文献   

6.
原子磁力仪是利用量子理论并结合光学方法技术的一种磁力仪.由于它具备高灵敏度,无需低温条件,可小型化等诸多优点,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新型磁力仪.本文从主要量子磁力仪的概况出发,列表介绍了包括原子磁力仪在内的磁力仪名称,工作原理及灵敏度,进而对原子磁力仪的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简要描述了原子磁力仪的应用前景,着...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国产质子旋进磁力仪的整体性能,根据实际测试环境条件和《质子旋进磁力仪野外测试大纲》,使用128套EREV-C型质子旋进磁力仪采集野外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地磁总场数据、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对EREV-C型质子旋进磁力仪的一致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评价。分析表明,EREV-C型质子旋进磁力仪性能良好,可满足相关测试要求,符合野外磁法测量和地磁相对观测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感应磁场是空间电流体系在地球内部感应而成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地球感应磁场的观测,既可以了解空间电流体系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等信息,是研究空间天气事件和地震圈层耦合机理的重要物理参量.子午工程在我国大陆和南极地区东经120°、100°和北纬30°、40°线附近布设呈“#”字型分布的多台(套)感应式磁力仪,开展固定、长期、连续的地球感应磁场测量.子午工程一期配置有14台(套)由乌克兰生产的LEMI-30型感应式磁力仪,自2009年开始观测,至今一直正常运行,并将与子午工程二期并网融合运行.子午工程二期将布设13台(套)感应式磁力仪,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行,与子午工程一期已布设设备共形成27台(套)的感应式磁力仪观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感应式磁力仪由我国自主研制,磁芯采用高磁导率的新型合金材料,通过采用多片叠加技术,有效聚集磁场,增强感应输出信号,提高传感器对微弱信号的拾取能力.研制方出厂测试、中国计量科学院测试以及在高淳地震台较长时间的实际观测,结果表明,子午工程二期采用的感应式磁力仪的频带范围宽,可达0.001~30 Hz,灵敏度高,分辨力达10 pT,长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9.
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质子旋进磁力仪和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质量的因素 ,给出了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补偿线圈电流允许误差、补偿线圈定向 (特别是线圈磁南北方向 )应满足的关系式和定向允许误差。提出了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的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3年红山地震台地磁GM4磁通门磁力仪与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产出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两套仪器分均值、日均值和基线值的变化趋势,并对仪器背景噪声做相应对比,认为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而GM4仪观测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磁通门磁变仪定向标准、定向稳定性、影响定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将定向标准分为定向操作标准和定向期望标准,讨论了实际记录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分量磁通门磁变仪探头正交误差对定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磁通门磁变仪探头三分量正交度误差对定向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其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磁通门磁变仪状态函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磁通门磁变仪标度值——状态函数的测定和磁通门磁变仪记录的校正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FHD质子磁力仪数据预处理及月报编制软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FHD质子磁力仪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实际,开发了"FHD质子磁力仪数据预处理及月报编制软件",该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方便快捷的对FHD质子磁力仪仪器产出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产出丰富的数据产品,并能够进行月报表的制作等,明显提高了数据资料可用性和台站日常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对改变探头连线的配置,即采用不同规格的探头连线,提高测值精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8年格尔木地震台2套仪器记录的磁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GM3仪器三分量(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与FHDZ—M15三分量(D、H、Z)记录的全年整点值、日均值及月均值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其运行特点,找到2套仪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核旋仪分量补偿测量原理与磁偏角补偿测量原理的推导,得出对分量补偿电流与偏置补偿电流进行选定的数学方法,并将这种选定方法应用到新一代数字化分量核旋仪的设计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定精确、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18.
磁通门磁力仪和探头研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磁通门磁力仪重量轻、体积小、电路简单、功耗低、温度范围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连续读数,可进行任意方向测量,尤其适合在零磁场和弱磁场下应用.所以,磁通门磁力仪在星际磁测、磁法勘探、地磁观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经典式探头和三端式探头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地球等离子体片中磁泡对地面磁场的扰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测到的爆发流(Busty Bulk Flows,简称为BBFs)有很多主要特征都可以用磁泡图像描述 . 磁泡模型认为电离层中绝大部分电势降落都发生在磁泡中,据此可以估算它周围的霍尔电 流及其在地面引起的地磁扰动. 将本文结果与SMA(Scandinavian Magnetometer Array)雷 达阵列观测的BBFs的特征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二者符合得很好. 这表明BBFs与磁泡在引起地 面磁场扰动上的表征是一样的,暗示BBFs很可能就是磁泡.  相似文献   

20.
The KASMMER (Kakioka Automatic Standard Magnetometer)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1972 for the standard magnetic observation at Kakioka (Yanagiharaet al., 1973). Then KASMMER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successively for the high level standard magnetic ob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roduce an outline of the improved KASMMER system.The KASMMER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parts which are four optical pumping magnetometers, a fluxgate magnetometer (Supporting system to the optical pumping magnetometers), a calibration system and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omputer system). The calib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a proton magnetometer and a magnetic theodolite (Di-72). Details for each part are described and the ability of the improved system is shown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classical magnetic observatory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