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1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第四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院士讲了话。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向最近新当选的15名院士和7名通讯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还安排了刘纪原院士和李京文院士分别作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1994年1月成立,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其宗旨是:通过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科学家、技术专家与社会活动家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成员邹竞蒙院士不幸于1999年2月22日逝世。他的突然不幸逝世,给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带来了深沉的悲痛。 邹竞蒙院士很早参加革命,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气象事业。  相似文献   

3.
国际欧亚科学院系由欧亚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文化与社会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由科学学部和国家科学中心所组成。1996年6月22日,于北京国家外国专家局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们,就会议各项议程进行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并通过了几项决议: 1.鉴于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于1995年5月27日莫斯科大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选举廖克院士为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  相似文献   

4.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于1999年1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院士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院士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国家气象中心大会议厅举行。 会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CSC IEAS)主席廖克院士致简短开幕词,他说:“回顾第一次全体会议只有11位院士,第二次全体会议有23位院士,今天已增加到41位。国际欧亚科学院有近40个国家拥有4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和名誉成员,中国有这么多科  相似文献   

5.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陈芳允教授因病于2000年4月29日不幸逝世,享年84岁。陈芳允院士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电子学和空间系统科学家,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1948年赴英国留学后,毅然返回祖国。1949~1966年期间,他完成了多项国家急需的电子仪器和设备的研制任务,其中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1965年陈芳允院士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跟踪测量系统技术负责人,组织研究、革新了多种测控设备,顺利实现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和预报。继而又为我国第一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5,7(2):F002-F003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高层次的非政府科学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莫斯科,在法国巴黎注册,目前已拥有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的近50个国家6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管理院士与名誉成员,并在欧洲、亚洲的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已有90位学者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家得到国际承认的一种体现,也为提高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扩大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中国科学中心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会议。参加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各国院士出席了这次院士会议,部分非院士的中外科学家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章申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共同主持。 首先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作了“关于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主要活动”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技术专家、文化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已在联合国注册,其宗  相似文献   

8.
国际欧亚科学院于1998年6月26日至2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了学术大会和院士会议。学术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克服全球社会和技术危机的紧迫任务。此次学术大会和院士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乌克兰科学中心承担。会议地点安排在基辅郊区风景优美的“明亮的森林”宾馆举行。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院士、副秘书长何建邦院士和院士候选人黄伟教授出席了大会和院士会议。  相似文献   

9.
各位院士,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向新当选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对出席今天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各国院士和各位中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刚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E.E.什里亚耶夫院士已就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宗旨、任务与它的活动作了报告,这一报告使我们加深了对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了解。现在我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筹建与任务向与会者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成立1996年6月国际欧亚科学院第一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之后,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筹委会)和中心负责人抓紧了中国科学中心及其挂靠单位的申请审批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已全部完成。7·月中国科学中心负责人向中科院领导作了书面与口头汇报。9月23日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七名成员签名向中国科学院正式提交《关于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与东亚区域中心挂靠中国科学院的请示》。  相似文献   

11.
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提名、主席团审议并投票通过 ( 2 / 3以上票数 ) ,在中国科学中心 2 0 0 2年 1 0月召开的全体院士大会上 ,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了成思危、汪光焘、王文魁、刘式达、张贵田、宗祥福、严陆光 7名教授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陈勇、张明华 2名教授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候选人 ,并正式推荐给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9月19~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航空学会、地质学会、自动化学会、测绘学会、海洋学会、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学会所属的遥感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11个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承办,共有36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童庆禧院士、李德仁院士、王怀义教授分别就“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遥感”、“1996年~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资源卫星光学遥感器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3.
积极争取课题立项,认真组织咨询活动 根据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中国科学中心的宗旨与任务,应该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组织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组织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问题的咨询。从今年开始,拟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名义申请研究项目。同时,中国科学中心在筹集到较多经费之后,也将自行组织专题研究。如果学校和科研单位有的研究项目需借助外部力量,中国科学中心可以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承担,或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中国科学中心拟于3月中旬召开学部负责人与部分院士座谈会,就申请立项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和计划。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地球信息科学——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17日至20日,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在香山举行,会议以“地球信息科学”为主题,由陈述彭、潘云鹤院士和钱祥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陈芳允、李德仁、马宗晋、马俊如、承继成和来自地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等领域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讨论会。三天半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主题集中,意见丰富;赞同是对应用前景看好,批评是为条件担忧。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战略层、技术实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数字地球”是一个战略,并不能代替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数字地球”的兴起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大好机遇,使地球科学在对地球整体性认识、数字虚拟、对地球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大大深化;面临“数字地球”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积极借鉴数字地球的思想,在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同时,努力进行自主创新,力求通过“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的建设来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欧亚科学院(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IEAS)自1995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院士大会选举陈述彭、廖克、何建邦三人为该院第一批院士后,我国一批科学家,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学者共41人已分批被选为IEAS的院士,其中大陆科学家34人,台湾科学家1人,香港科学家4人,海外华人科学家2人,并于1996年12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China Science Centre,CSC of IEAS)。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一直是中国人议论热点,分歧很大。突出地表现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80年代关于“河殇”的辩论。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西方现代社会取得的进步是建立在近400年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有几千年历史,显然与近代科学有“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存在。因而主张“全盘西化论”者大有人在。在科技领域中几乎已全盘西化,这是当前实际情况,因而多数学者对传统文化关心甚少,把传统文化“送”到博物馆,仅供欣赏而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15~1 6日,“2001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共收到国内外提交论文81篇,其中院士论文13篇。与会代表听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主办单位围绕“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所作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5位院士和美国、日本、韩国等6位国外专家就“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演讲;来自国内外的海洋科技专家还针对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矿产和海水利用等问题向大会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论坛还举行了“港口、经济与城市”电视特别访谈和“院士青岛行”座谈、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