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6,15(2):191-199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行为及感觉系统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在洄游及基本行为类型研究结果,鱼在水流中行为,其水动力学特征及游泳速度、温度选择、与个体生理状态相关的鱼行为,以及鱼类行为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2.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6,15(3):310-318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感觉生理研究基本方向与结果。介绍感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及其在各行为类型中的作用,不同生态类型、不同进化位置、不同年龄、不同动力状态鱼类感觉器官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3.
麻醉剂MS-222和低温对鲶鱼电感觉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登  双宝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2001,20(Z1):85-90
鱼生长激素是鱼类脑垂体中分泌的促进生长的单一亚基的蛋白激素.它参与鱼的生长代谢,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脂类降解等生理功能.鱼生长激素能够大大地加快鱼类的生长,在鱼类的水产养殖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育种和鱼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表达两个方面,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引言 MS-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鱼类生长激素的异源表达、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促进鱼体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具有快速生长效应,可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获得大量廉价的鱼类生长激素产品成为可能,为鱼类养殖业新型饵料添加剂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和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异源表达两方面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棘头梅童鱼(C.lucid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小黄鱼(L.polyactis)、鮸鱼(Miichthys miiuy)、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共8种石首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除皮氏叫姑鱼外,其余7种石首鱼类编码的37个基因排列顺序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相同。基因组碱基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A+T含量高于G+C含量。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变异位点分析结果表明,ND4和ND5基因可作为COI基因的辅助分子标记,应用于石首鱼类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黄鱼亚科5种鱼类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Ka/Ks比值远低于1,显示出较强的纯化选择。皮氏叫姑鱼与其他石首鱼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且亲缘关系较远,暗示叫姑鱼属或为石首鱼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NJ系统树支持黄鱼亚科和白姑鱼亚科亲缘关系较近的形态学结论。而基于去除控制区后序列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则表明两亚科鱼类间的差别在非编码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自Piter(1906)首次用电生理方法记录到鱼的微音器电位以来,本领域的研究已相当广泛而深入。Sand进一步对淡水鲈鱼(Perca fluviatilis)听觉方向敏感性作了深入研究。此外,用条件反射行为法研究鱼类听觉也取得很大进展。但有些鱼类难以建立条件反射或需要很长时间,使得条件反射行为法受到局限。而用不同声频刺激直接观察鱼体运动的行为生理法,研究鱼类听觉观察直观。近年来作者开始对某些鱼作了初步研究,並取得一定结果。本文用行为生理法对鲈鱼(Lateotarax japonicus)听觉作了进一步研究,从理论上深入探讨鱼类的听觉,对于发展“声诱渔业”技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推进方式相较于螺旋桨推进更为高效且噪声更低,如何将鱼类的游动机理与机电驱动相结合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之一。以一款单关节尾鳍驱动式机器鱼为模型,结合鱼类的游动机理,介绍了实现机器鱼在水中基本运动的方法;建立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方程,探究机器鱼在推进过程中的尾鳍摆动频率与推进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参数确定推进系数,利用FLUENT软件验证运动方程的正确性,其中包含对机器鱼阻力方程和推力方程的仿真验证。通过对单关节机器鱼的运动分析及仿真,确定机器鱼推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首鱼类是我国海洋鱼类中具有代表性的类群之一,通常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浅海,一般不作远距离回游,有些种类(如大黄鱼和小黄鱼)数量多、鱼群大,是重要的经济鱼类。浙江外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区,探讨石首鱼类在这一海区的分布相季节变化,对渔业生产和鱼类区系研究都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在浙江近海调查所取得的11种石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鮸鱼Miichthys miiuy (Basilewsky),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 黑姑鱼Atrobucca nibe (Jordan et Thompson), 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 (Cuvier et Valenciennes),丁氏?Wak tingi (Tang), 白姑鱼Argyosomus argentatus (Houttuyn), 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 (Tang),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 (Lacépède)] 的周年性资料,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鱼类病毒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病毒病是危害养殖鱼类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宿主几乎遍及所有养殖鱼类。近年来,鱼虾病毒性病害给鱼类增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毒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较其他陆生动物更加困难。目前还没有控制鱼类病毒的有效药物,因而,对付鱼类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感染,而监测健康鱼以及对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检测和鉴定是有效预防的基础。本文简要综述应用于鱼类病毒检测和鉴定的主要技术。一、电子显微镜技术电镜技术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强有力的武器,病毒学研究中应用最多,成效卓…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国近海黄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了黄姑鱼(Nibea albifora)、浅色黄姑鱼(N.coibor)、日本黄姑鱼(N.japonica)和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等4种黄姑鱼类的16S rDNA和COΙ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计算其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13种石首鱼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利用16S rDNA片段可以对4种黄姑鱼类进行分子鉴定;但是基于COΙ基因片段计算的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2—0.005,尚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应用该基因片段进行这两种鱼的分子鉴定值得商榷;(2)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处于不同的系统发育阶元,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白姑鱼属鱼类聚为同一类群,支持形态学上将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划归为白姑鱼属的分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 T. & S.)是鲱亚日(Clupeoidei)鳀科(Engrau1idae)的一种近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太平洋西北海区,如我国、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水域均有分布。鳀类可供制鱼粉、鱼酱、鱼干或提炼鱼油等。近十多年中,全球渔业捕捞产量增加最大的是鳀科鱼类;最突出的是秘鲁鳀鱼(E. ringens) 其产量曾跃居世界第一位。 各国学者对鳀鱼类作了不少研究,尤其是欧洲学者对欧洲鳀鱼(E. encrasicholus) ,日本学者对鳀鱼,在繁殖习性、种群、洄游、分布和生产预报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我国对这种鱼类过去注意得很少。根据捕捞经验,水产部门、科技工作者及渔民都认为,这种鱼类资源潜力不小,因而把它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但由于研究不够充分,捕捞加工技术也未完全解决,目前这种鱼类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卫生遥感的研究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收集到文献资料,着重分析了海洋环境要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概括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与渔业捕捞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介绍了国际上海洋渔业应用的主要遥感卫星平台及其特征,并综述了世界上主要渔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和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及渔情速、预报服务领域中的研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在鱼类驯化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对鱼的研究已经不单只涉及形态特征、繁殖习性的层面,还涉及它们的学习记忆能力。虽然鱼类的大脑结构和组织在某些方面与其他脊椎动物差异较大,但是它们也能表现出某些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功能。作者基于国内外有关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分析了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类型,概括了鱼类接收信息的感官知觉和影响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因素,针对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化技术上的应用提出建议,并对未来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养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1985-1995年国际有关资料对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已完成鳗鲡等9种鱼类生长激素的氨基酸组成与全序列分析及大麻哈鱼等20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有些已在工程菌或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调控机制与生长激素的活性部位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将外源的生长上入鱼体或将外源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受体鱼,以期促进生长,增加抗性,是生长激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真鲷排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胃中排出的速率,在鱼类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估算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日摄食率。与鱼类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它受到许多生理生态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量注意的因素有水温、食物和鱼体重。自6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鱼类排空率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测量了大量不同鱼种的胃排空率,此前作者对真鲷[1]、黑鲷[2]的排空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建立了排空模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真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其排空率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鱼类胃排空率的生理学机制。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8.
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照(强度、周期)和养殖密度等,并简单介绍了遗传背景对鱼类自残行为的影响。结合鱼类自残行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苏新红 《台湾海峡》2010,29(1):27-33
以福建近海出现过的13属23种石首鱼(Sciaenidae)作为分类单元(operationalt axonomicunits)及其量化数据取值依据,选取39个特征指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对其进行数值分类,得出了福建近海石首鱼类的聚类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法的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基本吻合,可将福建近海出现过的石首鱼类分成13类(属).证明了朱元鼎教授等对我国石首鱼类的分类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支持把娩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归到黄鳍牙馘属(Chrysochir),这一点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法观点不同.研究结果还支持了朱元鼎等的观点即认为石首鱼属(Sciaena)和叫姑鱼属(Johnius)均属较为原始型的石首鱼类.另外,本研究结果对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和勒氏短须石首鱼(Umbrina.russelli)的分类仍存有分歧,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和值得重视的观点,有待将来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1996,27(5):556-561
综合分析了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中的诸多问题:胃含物分析法,营养生境及食物重叠,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结构与营养级,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以及生理生太因子对鱼类摄食的影响;提出了食物排序的概念、优势度指数D及其判定公式,并以此比较客观地建立了摄食生态相似的鱼类群落主次食物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